第44章 年底
此时已是傍晚十分,殿内有些昏暗,虽点了灯,但并不清晰。
萧诵恍然间,像看到了二哥萧衍,那双眼睛是真的像,他一时间盯着她怔怔,都没有回过神。
李令俞这半年长身体,面容也变了很多,比起年初五官更分明了。
良久后,萧诵才说:“起身吧。”
李令俞慢慢起身,微微垂着头,萧诵还是看着她不做声。
李令俞温声说:“圣人今日诵经,听闻陛下昨日抱恙,特命臣等来探望陛下,望陛下保重龙体。”
刘琨见萧诵不说话,示意殿内的内官接下北宫内官手中的礼。
萧诵见内官动了,才说:“赐座。”
李令俞:“谢陛下。”
萧诵看起来面色确实不好,面容老态毕现,刚过五旬,已经大病过几次,用算命先生的话说,看起来就不是长寿之相。
李令俞刚坐在旁边杌子上,萧诵问:“圣人,近来可好?”
“圣人前些日旧疾复发,将养了半月,如今好些了。”
父慈子孝这场戏,还是要演,天家的颜面还是要保的。
萧诵头疼昏沉,一时间思绪繁杂,有些想不起问她什么,这时听见门外的内官报,曹大人、薛大人到。
李令俞回头看了眼,见薛曹二人进来,她起身给两位行了礼,薛洋见她在这儿有些意外,曹印却像是习以为常一般。
萧诵见二人来,正欲起身,刘琨赶紧将靠枕垫在他背后,将他身前的丝被拉起来盖在他胸前。
曹印和薛洋今日领六部的人将折子批出来了,挑出要紧的带过来给萧诵过目。
萧诵原本有意想留她,但薛曹二人在这里,还要议政,萧诵精力不够,不到一炷香年的时间,让她出来了。
她弯腰告退出来,隐隐听见萧诵说,朕若有差池,可不就乱了么。
段功就在殿外等着她,她也不停留,领着人直接出了太极殿。
她想萧诵性情并不刚烈,甚至有些绵软。若是性情像萧雍一样,遇上昨日的事,定然会命人守住四门,只准进不准出,羽林卫巡城,太极殿重兵把守,将所有可疑之人拘禁起来,确保万无一失。
刘琨扶着萧诵,将身后的灯台抱过来,萧诵靠在靠枕上和薛曹二人说:“朕现在就是闭眼,也闭不安生。”
曹印忙说:“陛下正春秋鼎盛,万不可有颓废之言。”
萧诵难得好脾气,君臣十几年,彼此都了解。
“朕膝下,只得了三个孩儿,如今儿孙更是颗粒无收……”
薛洋劝他:“陛下言重,两位殿下毕竟还年幼。陛下又正春秋,连圣人如今……”
他说到一半,才察觉,萧诵心灰之言,怕就是因为北宫如今还康健。
他一时间哽住,无话可说。
萧诵顺着他的话叹道:“是啊,圣人如今还康健,朕却不行了。”
曹印忙说:“陛下!”
萧诵看着曹印,认真问:“曹卿,你说实话,太后召你所为何事?”
曹印:“太后只是问昨日太极殿之事。”
萧诵动怒:“那她为何深夜去北宫?”
曹印茫然,抬头对上他的目光,仍然茫然,薛洋也诧异了。
可见两人都不知。
曹印是真的不知道曹太后昨晚去过北宫。那她召他去华林殿是什么意思?
君臣无言。
萧诵丧气说:“太后前脚去北宫回来,圣人后脚就遣人来看朕了。都等着朕闭眼不成?”
想起母后背着他,去北宫看圣人了。这是他不能忍的。
薛曹二人见他这样,苦劝:“陛下春秋鼎盛,不可丧气,如今满朝文武都等着陛下。”
萧诵没来由的丧气,颓然道:“等朕做什么?朕能做什么?今年北境不安稳,大量屯兵,秋雨大,北方冬麦不好重,明年夏粮就受影响。今冬一场雪都没有,来年干旱怕是不可免。南地江口决堤,已经修了几年了,江南大营就那么多人,朕变不出钱粮来,怕是养活不了你们,朕穷可有人富裕,各州府是什么情形你们当朕真不清楚吗?”
曹印知道,他的丧气,还是来自北宫的压力。他是个勤勉的皇帝,自登基以来,早朝、议政,从不歇息。
北宫就像是悬在陛下头上的一把刀,圣人在位时,向来就是父强子弱,前两位太子都是人杰,也都去了,可如今陛下心里还是惧怕。
薛洋说:“陛下之虑臣也知道,现下已到年底,六部考核结束。明年开春,江南之地定然会丰收。未必就会出现陛下所忧所患。”
萧诵也只自己不过是发泄之言,打起精神这才问:“江州呢?务必把江州给朕清理干净,不要糟蹋了江南粮仓之地。”
他想起江南之地,突然想起庐阳王,一时间生出一些想法来。
李令俞出了千秋门已经起了暮色,她进北宫时,城台道守卫已经换防了,她看了眼站岗的人,心想谁能想到,她的人马,就安排在这里。
等进了紫宸殿,萧雍不在,进玄武观修炼去了。
蔡荃见她回来,忙问:“陛下怎么样了?”
李令俞很怀疑,他之前抢着去,就为了去看萧诵的看夕阳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