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鹿鸣宴
在场的学子和群臣行礼之后落座,永康依旧没有找到李令俞,便扭头问萧]:“李令俞没来吗?”
萧]忍笑一时间不好拆穿,说:“等等吧,父皇一会儿就到了。”
永康以为李令俞还在太极殿,便看着这届学子,和萧]说:“学子们,倒是来了不少。”
萧]看着在场的学子们,心里十分欣慰,朝中多年没有年轻人进来了。这齐刷刷的学子,是朝中新鲜的血液。
李令俞窝在后面,听着身边的人各种八卦。
前排坐着一位户部的老臣,在和旁边的户部侍郎说,这些可都是好苗子啊。
李令一时间觉得十分好笑。
正出神听到内官宣,萧诵来了。
全体起立行礼。
萧雍今晚眼可见的十分开怀,一直都在笑。
今晚帝后相携而来,但却没有太子。
按照太子的性情,怕是会恨死今晚在场的人。
萧诵说了声:“开宴吧。”
鹿鸣宴自此拉开序幕,学子们顿时满面激动,这是受天子设宴款待,可是书生的终极梦想。
开场的歌舞音乐后,萧诵开始连番接见学子,每一位都仔细问了个人的履历。
傅潘是江南乡绅之子,自小聪慧,十二岁便能作文。在科考之前,已经是江南有名的才子。
李肃是营州一个旗长的儿子,带着边境的说话自带着边将的豪情,让李令俞一时间想起严柏年来。
这次严家该是放心了,陛下能提李肃为榜眼第二,就是愿意给九边之镇机会,那就是并不记恨他们如今效命于圣人,这是君臣和解的信号。
第三名罗骓,出自宁州世家罗家。罗家门户不显,又是相邻交州之地。算是陛下给偏远之地的恩泽。
这次的名次取得已经是极公平,阅卷人都知道。
剩下的就是群臣过目,最后定下的名次。
书生中,有人擅诗词,有人擅策论,有人擅长讲学,有人擅歌赋。
李令俞看到袁兆宗坐在人群里,正笑着听被叫出列的学子弹琴。
李令俞正出神,听到有人说:“上元节那日,小李大人一首《青玉案》让上元节灯会更是流光溢彩,今日鹿鸣宴更应该有好诗,才能配得上今晚的宴。”
李令俞就这么在出神中,被萧诵叫起来。
一时间全场的人都炯炯有神盯着她,尤其那帮学子们都盯着她。
萧诵也笑问:“李令俞,今日可有好诗?”
“不敢欺瞒,今晚,也是陛下为学子们特意开宴,我怎能抢了学子风头。臣满心也都在学子身上,实在没有什么准备。”
萧诵却说:“不碍事,今日的鹿鸣宴是为学子贺喜,也宴请你们有功之臣。你也不过和他们同年,甚至比他们还年幼。他日你们就是同朝为官。不必拘谨。”
李令俞被硬提到这里,推脱不了。
萧]看出她的不情愿。
出口言:“今晚在座的都是才子,作诗也不必单单为今晚之宴。再者,今晚之宴,也是天下宴。是陛下和群臣、学子们的永和宴,以后也定会传为佳话。不拘是谁,只要写出诗来,都是好诗。”
话说到这个份上,真的是。
永康见她只管谦让,看了眼萧诵,就说:“上元节,听说你并不曾去赏花灯,也能写出青玉案这等词来,今晚定然也不会让在座的失望。”
不会说话,就别说话,你怎么和裴虞一个德行?
李令俞最后只能说:“不敢负在座期望。”
她回到座位,见老学士眼巴巴的看着她。
只好提笔犹豫后,写下,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她在座位上写着诗,那边萧诵已经问到了二甲的学子,袁兆宗正说:“吾祖籍建康,祖父曾任……”
萧诵知道袁兆宗的祖父,是先帝朝的老学士,学识渊博。就赞道:“原来是袁老学士,袁家当真是诗书传家!”
袁兆宗十几年来,一直背负着传承门楣的责任,就为让人提一句袁家,就知道袁家是诗书传家百年的望族,而今被陛下亲口夸赞,一时间心潮澎湃,几欲泪眼阑珊。
身边的老学士看了眼李令俞的诗,一时间情难自禁赞道:“好诗!”
一时间周围的目光都被他那一声喊回来了。
萧诵笑问:“李令俞可作好诗了?”
内官将纸呈给萧诵。
李令俞放下笔,依旧缩在人群里。
萧诵看了眼,这是何等的气势。
连萧]都震住了,一时间赞道:“当真是青云之志。”
永康公主好奇问:“这是什么好诗,让你们这么惊讶。”
萧诵让内官誊抄后,给学子们和大臣们传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