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李令俞
李令俞直奔一夜,天亮时到达相州,人困马乏,便进城在城里歇息一日。
李令俞这会儿实在累了,阿符问:“再往北就是冀州了,咱们歇息一日吧。”
李令俞一边想着并州之围,一边又想,她只是个小人物,没那么大能耐。也救不了那么多人,胡思乱想中,累极了便昏昏睡去了。
等再醒来,已经是傍晚了。
她浑身酸疼,便通知一行人再住一晚,第二天一早出发。
傍晚她带着段功和阿符在城里转了一圈,见城中热闹,毫无战争的风声,最后在一家面馆里坐下,老板十分热情,笑问:“你们是从北面来的吧?”
李令俞慢条斯理擦着筷子,问:“何以见得?”
“这几天,自北来的客人很多,都南下去做买卖。这不开春了吗。”
李令俞皱眉:“是吗?最早北方来的客人什么时候变多的?”
“那早了,得有半个月了。”老板胖胖的,端着碗放在桌上。
李令俞问:“北方来的客商,有没有提起北方如今是什么光景?”
那老板就说:“还能是什么光景?无非是北境不太平,这些年,那些蛮子时不时来扰边境。但是九边之镇有兵镇守,他们进不来。”
他话语间对守边的人十分信任。
城中生意并不受影响。夜间街上人也不少。
李令俞看了眼地图,问段功:“你从前走过平城吗?”
“走过,过了冀州,到达博野,在最多两日,就能到平城。”
李令俞收起地图,想了片刻,安排说说:“咱们绕路走一走。”
段功却说:“大人不可,恐耽搁并州军情。圣人会追究。”
李令俞不甘心,她想去并州边境去看看。
想了片刻就说:“我和阿符去并州探一探,你带人直奔平城,就说我水土不服,路上耽搁迟到两日。”
段功正要拒绝,她立刻说:“就这么说定了。你不要停歇。我写封信带给严柏年,他不会疑你。严平骏若是问起来,就按照这样说。”
第二日一早李令俞带着阿符直奔并州。
越往北,人烟越少,南面几十里之外肯定有村落。
越北,百里之外,才有村落,各村落之间也互不通信,村民明显有了戒备。
她和阿符两人尽量在夜间赶路,靠近上党,人群明显增多了,已经有消息,突厥人自北打进来了。
而且上党一带,县中的守军一直都在巡逻,入城盘查十分严格。
李令俞靠着一笔画技,仿了两张通行证这才入城。
城中已经没了生意,家家户户闭门,已经进入了战备状态。
再已经不能往北了,不断有自北而来的难民,李令俞问了难民才知,朔州城已破。定州如今乱了。
人流只能南下,不能北上。
李令俞这才作罢,在城中盘桓了一日,自北门出城,直奔平城。
曹太后并不知李令俞连夜出城,第二日午膳时间,萧诵来后,曹太后见他神色不对,问:“出什么事了?”
萧诵轻叹:“北境打起来了。”
曹太后十分意外,皱眉问:“怎么回事?自天兴朝,这都十几年了……”
萧诵听着天兴朝,直觉讽刺:“对,自天兴朝,圣人当时亲征,将北境蛮子杀出去百里,可这都几十年了,突厥老首领早就死了,新的首领登基,照样可以练兵,可以南下,可以卷土重来。”
而朕呢?至今没有兵权。
曹太后见他面色不对,安慰道:“北宫定然会……”
萧诵又打断她:“北宫昨日,派出去几路人马,分别去往九边之镇。而朕连突厥人到底打在哪里了都不清楚,朕的臣子战死,朕通通不知道。”
曹太后正要提醒他,谢家之事,还是妥善处理为好。
萧诵就说:“圣人将北宫的人派出去很多,昨日圣人将李令俞从北台狱提出来,让她带着旨意,连夜出城去了平城。北境三州都督,严平骏是父皇一手提拔起来的。可见北境战事已经到了如此地步。”
曹太后惊讶问:“昨晚就出城了?”
曹太后关注的还是李令俞这个人。
萧诵一夜都没怎么睡。
“朕这个皇帝,做得真窝囊,朕连军情都拿不到,更不能派兵增援,只能眼睁睁看着。”
曹太后问:“究竟打到哪里了?”
“并州,曹燮父子三人已经战死将近十日。朕都不知道!并州一旦失守,突厥人就是长驱直入……”
曹太后听得已经惊呆了,她的幼弟曹燮战死了。
等萧诵抬头,只见曹太后已经满脸是泪,萧诵忙闪着神色说:“母后节哀。”
曹太后问:“什么时候的事?突厥人怎么会突然来攻并州?不是有营州、司州顶着的吗?”
萧诵心情也不好受:“已经十来日了。昨晚中书令进宫来,也收到了报丧的消息。中书令说曹家已经派人去接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