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市场调研
日复一日,春夏过去,已是秋季,陈嘉伟在京城,羊城,沪市都正式成立了分公司。除了销售电动车,电动车零配件生产和装配,也在靠近城市的郊县建成的工业园区内直接输送。
一整条的产业链生产线,按着陈嘉伟的规划发展前景,在园区通过招商引资的途径逐步完善。
京城的工业园区设立在后世三环靠近津市的区域,占地面积有一百多亩。
园区内做好了三通(通电通水通路),园区目前只是靠近南边大门的区域,整整齐齐建造了二十栋厂房。
这些厂房陈嘉伟自己使用了五栋,其他的对外出租,不售卖,给出的优惠政策是一年内租金全免,第二年减半,第三年开始全额交付厂房租金。
私营企业老板都有一个认知,创业如果能够坚持满三年不倒闭,那,这个企业的生存期会不断的延长。
也给了那些私营企业老板成长的空间和机会,陈嘉伟知道这个不变的定律,他想扶持更多的私营企业成长起来。
当然,能够坚挺过三年创业困难期的老板们,都是经历了市场锤炼和毒打,管理能力和抗压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陈总,赵局回京城后我们第一次请他吃饭,是不是要早一点到?”
吕振江的安保公司总部也跟到了京城,他的办公室和陈嘉伟在一栋楼内。
陈嘉伟的办公室在五层顶楼,吕振江的办公室在一楼,地下负一层有近万平米,全部建成了安保公司人员的训练基地。
赵佳明已经回到京城,职务还是局长,却和在锡城的局长之位不能同日而语。
交接工作完成后,他约了陈嘉伟几次,可陈嘉伟整天在几个城市来来往往,时间上都错过了。
今天是星期六,陈嘉伟昨天到的京城,马上就联系了赵佳明,约定今天晚上在全聚德吃晚饭。
见吕振江风风火火的,陈嘉伟停下手里操作的电脑,看看手表,皱眉摆摆手道:
“急什么,现在三点还不到,约好六点钟,我们路上只需要四十分钟足够了。”
他对着这个年代的电脑头疼得很,网络像龟速不说,那些操作程序太复杂了。
被吕振江打断的陈嘉伟正准备感慨一番,却脑中灵光一现,电子行业也是在这个年代开始快速起步的。
他站起身越过傻站着的吕振江,走到北边的窗口眺望,看着自己那空旷的工业园区心思浮动。
已经有汽车配件的生产厂家联系过陈嘉伟,想入驻陈嘉伟的园区,给的条件不错,租金照付,厂房有他们自己盖。
只是提出租金五年内不上涨。
陈嘉伟知道未来的汽车工业会是一个非常快速发展的行业,他没有想去生产汽车,这个蛋糕很大,他觉得自己的胃口没有那么大。
可是汽车配件生产市场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他觉得把这个产业链放到自己的园区内没有违和感。
实体企业发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立起来的,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更是不菲。
陈嘉伟就想做地主,收租金,另外,看适合自己发展的行业进去狠狠的赚。
“去,把一乐叫过来,我有事和他商量。”
陈嘉伟推了吕振江一把,坐到椅子上,对着电脑琢磨起来。
庄一乐现在是跟着陈嘉伟满世界的跑,“陈总,什么事这么急?”
脚步匆匆跑进来的庄一乐,满脸急色。
陈嘉伟愣了一下,下意识的摸了下鼻子,其实这事并不着急,也急不来。
不过人既然已经喊过来了,他也顺其自然推一把吧。
“一乐,你和你的技术团队做个市场调研,看看如果我们要进入电子行业的话,生产什么产品合适。”
陈嘉伟四平八稳的坐在椅子上,慎重的吩咐道。
“电子行业?”
庄一乐愣了愣,脸上露出喜色:“陈总,老板,您又有新的思路啦。”
“嗯,你看看啊,像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手机,电脑等等,还有我没有想到的,你们研究一下,选个适合我们能够生产的产品。”
陈嘉伟数出来的这些产品在后世都是爆款,可电子产品最关键的是核心技术‘芯片’,让自己去组建技术团队搞研发,他没有这个想法。
要他选的话可能就是手机了,可国内的手机核心技术在很多年以后都不能解决,就是山寨牌也需要等待好几年才有。
“老板,”庄一乐一高兴,老称呼就跑出来了:“据我所知,手机、电脑目前好像还不现实。”
他也是一直在研究着市场,在没有把握的情况下当然不会贸贸然的到陈嘉伟面前提起来。
6◇9◇书◇吧
“不过,电视机、洗衣机、冰箱我们可以考虑。
这些产品原来都是国企和大集体企业在生产,现在好些企业在转制,有些亏损严重的倒闭,我们可以买一个现成的工厂,里面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都是现成的。”
庄一乐说到这些两眼闪闪发光。
陈嘉伟认可庄一乐的提议,马上拍板:“你后面就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上面,有了初步的策划就报给我。”
“得令!”
庄一乐笑呵呵的快步离去,把吕振江看傻了:“陈总,就这样决定了?”
是不是太草率了?
这话他肯定不敢说,实在是自己老板做事出人意料的太多了。
“要多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