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忘年交
锡城‘暨大’摩托车厂,目前隶属于大集体企业。自七十年代初起始时,是一家镇办厂,后来效益越来越好,就改变了体制,成为一家大集体企业。
工厂最兴旺的时候,下面还有两个分厂。
陈嘉伟冒着风雪来到‘暨大’摩托车厂总厂大门口,在锡城,‘暨大牌’摩托车几乎是家喻户晓的品牌摩托车。
谁家有一辆这个牌子的摩托车都是很荣耀的事。
“王师傅,我找你们华天涯总经理。”
门卫拦住了陈嘉伟的汽车,他降下车窗玻璃探出头喊了一嗓子。
冷风吹得陈嘉伟打了个哆嗦,今天比昨天还要冷。
门卫是个近五十的中年男人,他疑惑的看看陈嘉伟的气派和他坐的桑塔纳轿车,既然还叫得出自己,也就没有再盘问,实在是太冷了,随即挥挥手让他开了进去。
自己也赶紧缩进了温暖的门卫室里去了,没有空调,但一般单位都会配一个炉子烤着。
大冬天的,在上面温一杯米酒,或者烤几只红薯,没有人会阻止。
这个年代就是大型的国企,门口也不是管得很严。
在陈嘉伟的指挥下,吕振江转了几个弯把车停在了一栋五层的办公楼下面。
“老板,您对这里很熟悉哇。”他熄了火,跟着陈嘉伟跳下车,抬头看看面前的楼房好奇的问道。
“你就在车里等我,”陈嘉伟看看办公楼,裹紧身上的大衣:“我不会待久就会出来。”
这栋楼陈嘉伟在前生刚刚创业时,经常进进出出,那时候的他走的也是他爸陈宝国的老路,拿‘暨大’的加工订单跨出了第一步。
为了结识华天涯,拉拢和他的关系,陈嘉伟费尽心思,最后,还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和坚持,获得了华天涯的认可,两个人成为了忘年之交。
他蹬蹬蹬踩着记忆里熟悉的楼梯,一步步的走上去,仿佛看见曾经的那个自己一次次的被拒门外。
在二楼东边走廊尽头的一间办公室门口,陈嘉伟停下了脚步,他深深的呼吸了一口气,压下心里那异样的情绪,屈起手指轻轻地敲门。
“笃笃笃,笃笃笃。”
“进来。”
隔着门,陈嘉伟仍然能够听见华天涯那带着威严的语气。
陈嘉伟不由自主的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拉拉平整,才扭开门把手推门而进。
“华总您好!我是陈嘉伟,钱区长说他已经给您打过电话。”
站在年近五十的华天涯办公桌面前,陈嘉伟的心情是复杂的,当年认识华天涯时,他快退居二线。
只是就算华天涯退隐多年,在这个行业他仍然有极强的话语权。
令陈嘉伟感慨的是,重生回来的自己,他的路走得轻松平坦多了。
用浓眉大眼高鼻梁国字脸来形容华天涯的脸容是最恰当的了,不熟悉的时候你看他的眼神总是严肃甚至是酷酷的,可其实这个男人心地很温暖。
前生的他,给过陈嘉伟创业最初期大力的支持。
华天涯双眼打量着陈嘉伟,见年轻人气宇轩昂,双目炯炯有神的看着自己。
“你就是钱区长介绍的陈嘉伟陈老板?”
华天涯对靠关系走近自己的人都没有好脸色给的,“坐吧,”他低头看看手表:
“我半个小时后有一个会议,你找我有事就抓紧说。”
有事吗?
陈嘉伟自己其实没有什么事,或者说他的事已经不需要找华天涯帮忙了。
他今天来就是专门来见见老朋友、老哥哥的。
“昨天和钱区长在一起时说到我办厂的事,他建议我来见见您,说是不是可以在您这里拿到一些业务。”
陈嘉伟坐在沙发上,眼神亮晶晶的看着面前的老朋友,心里热辣辣的。
“你厂的设备适合生产什么产品?业务这方面不是我负责的,我可以给你打个电话,去找分厂主管业务的副厂长。”
华天涯在钱博华给他的电话里知道,陈嘉伟买下纸箱厂的事,在他的概念里面,年轻人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社会经验,创业更加不容易,更应该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
一下子投入六百万?直接买厂房买土地,太浮夸,私营企业谁不是一点点积累起来的?
像陈嘉伟这样大手大脚花钱,什么准备工作也没有做好就想创业?
想成功···呵呵,概率很低。
照这个样子下去,就算是有三千万的拆迁款也不够几年败的。
华天涯在心里并不看好陈嘉伟,长得再帅气英俊又不能当饭吃。
6◇9◇书◇吧
“华总,我准备生产电动车,和你们的产品大同小异,我不需要您们厂里的业务。
实际上,我自己还要寻找能够帮我做外加工的厂家。
今天我纯属顺路想和您见一面认识认识。
另外,我想给您提个醒,你们下面分厂负责外加工业务的副厂长们,是不是权限给得太大了。
企业要长久发展下去,除了质量过硬,还有一个关键性的问题,就是产品的成本核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