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精明
陈嘉伟和吕振江已经离去一段时间,钱博华仍然坐在那里捧着已经有些微凉的茶缸沉思。余国兴把陈嘉伟送到大门口,看他的汽车扬长而去,才端着一颗激动的心折返回小会议室。
“钱区长,您···”
他帮钱博华茶缸里面凉了水倒了,重新冲泡了一杯热腾腾的茶水。
“您说陈嘉伟他···一点也不傻,听说特别精明,可怎么就一点也不还价,爽快的接受了我们开的价格了呢?
却是在小事情上和您一板一眼的论得清清楚楚,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怎么想的?你没有听他的话音吗?他肯定知道我们区里有难处,却没有趁火打劫讨价还价,我们开的价他怎么会不明白是给他还价的,可他竟然没有······”
钱博华慨然一叹:“他争取的优惠都是市里内部明文规定的,他只是要求把细节在合同里面写明白。
你觉得是小事,对他来说就是大事,他不在眼前买卖厂房和土地的价格上和我们争利益,那是他在帮我们渡过难关。
把他的权益要我们承诺写进合同,那是···他对自己办企业很有信心,他争取的是长期的利益回报。
年轻有为啊,有这样的见识和胸怀,怎么会走不远?
老余,你以后跟踪服务好他,那些下岗工人真的不入他的眼,也不要给他压力。
他是明白人,把用工的年龄放得那么宽已经是难能可贵,跟着这样的老板不用愁拖欠工资这样的事会发生。”
余国兴感慨道:“他确实不缺钱,手里有那么多一笔拆迁款,付了我们这里六百万,各种费用也不需要多少,哎哟,有钱底气就足啊!”
“老余,你对陈嘉伟理解还是太少,他在银行里面还有一笔近两百万的贷款要还。
还有,私营企业不是我们看见的那样轻松,你就是管工业这块,那些亏损企业你看不见?
国企和集体企业亏损了有政府和银行兜着,私营企业谁给他们兜?就是想去银行贷款,也是千难万难。
陈嘉伟对各种政策了解得够深,希望他并不是凭着年轻人的一股血性和豪气一下子给工厂投入那么多资金。
那些地···老徐,以后你多关心一下陈嘉伟的动向,我们能帮扶的地方,只要是在法律法规适用范围内,他把心力放在企业发展里面,就尽力帮扶他。
万事开头难,一家新办厂挺过前面的三年还能够活着,就有希望发展下去。”
余国兴:“······”
吕振江静静地开着车,心里有些纠结,忍了一会还是问了出来:
“老板,您不是有预算吗?为什么不和钱区长还个价?小胖不是说过他们现在就等着我们这笔钱发下岗工人的补贴吗?
您开口还价肯定会答应。”
陈嘉伟淡然一笑道:“我知道,他们的底价大概是五百万,等着我还价呢。”
“啊?老板,那您不是吃亏一百万?为什么呀?”吕振江惊讶的询问。
自己老板不是一直会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的吗?
一百万?这是什么概念?
“好好开车,这些账我心里比你清楚,有时候吃亏就是占便宜,你呀就给我把心踏踏实实放肚子里。”
陈嘉伟不是没有想要还价的,可现在他的一百万能够帮余国兴钱博华他们解决燃眉之急。
等于是雪中送炭,他没有觉得自己真的吃亏了,税收这部分他要到的优惠足够补偿回来了。
他要求的优惠政策不影响市里的财政收入,绝大多数享受的是国税免税政策。
三免两减半(税收三年全部免,两年减一半)······很多办企业的人并不清楚这些优惠政策能够给企业省下多少钱,陈嘉伟门儿清。
他更加知道自己在这五年里面会产生多少的产值,私营企业的税收比一般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要高,而他,合理合法合规的规避掉了那些税收。
陈嘉伟拿到了市里地方给到那些外资、合资投资企业一样的税收政策。
那些土地的远期利益太大,他必须趁着钱区长他们心里对自己的愧疚感,把土地所有权办得妥妥死死的,以后,不管换了谁来当这个区长还是什么长的,都无法撼动这份协议的内容!
······
锡城东郊,阎光辉的总部。
辛寒挺直腰站在阎光辉阎光耀兄弟俩面前,微微低垂着头汇报他和李兴平见面的结果。
“老板,我费尽口舌李兴平就是不肯跟我走,那狗东西脾气倔得很。
我们让他旁边的女人欺负他赶他离开,可现在看来那女人收了我们的钱根本没有办成事。”
“你呢?不是信誓旦旦保证一定说服李兴平的吗?还不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货!”
6◇9◇书◇吧
阎光耀抢在他哥前面怒怼着辛寒,这个人他怎么看怎么的不顺眼,只肯听他哥的话,对着他这个二老板也是阳奉阴违。
辛寒没有吭声,这次确实是他把话说满了,阎光耀怎么埋汰他无所谓,只要阎光辉认可自己就行。
“接下来该怎么办?你有对策吗?”
阎光辉恨得牙痒痒,他得到的消息那笔拆迁款年前就会发放下去,他现在能做的就是尽量阻止延缓那钱到陈嘉伟的手里。
“我估计李兴平敢和我们横,应该顶不过家里的狮子吼吧。”
辛寒的脸上闪过诡异的笑。
“少在那卖弄你的口舌,有什么办法说得明白一点,哼,自以为诸葛亮再世,我看也不过如此!”
阎光耀不耐烦的怒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