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不同选题
在家待了三天,薛生就坐上返程的火车,回来后,素素在车站外接的他,不过,当他见了素素后,他总觉的哪里不对劲,似乎憔悴许多,脸上的高兴也有点牵强,可近距离看去,一股色色的吸引力散发出迷人的惑香。“你怎么了?我不在反倒把你累着了?”
“没事,晚上熬夜看书了。”
“我不在,你睡不着了?”
“可不是么。”
薛生开心笑,不过,一起往回走的路上,薛生总感觉素素有点心不在焉,他想不出为什么,可就是不对劲,似乎、莫非她在外边有人了?呵,要这样,那也好,反正也没打算跟她长远,这样,到时候倒有理由了。
如此,回了报社的薛生更有理由缠着圆圆了,人说距离产生美,一见圆圆,那种纯纯的感觉引的小心脏一动一动的,想想七夕那天,薛生心里简直美的不是个滋味!
薛生一有机会便拉着她出去转,一天的工作几乎寸步不离,国、圆圆感动坏了,她真没想到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竟会遇了一个这般好心肠的好朋友,正能量太足了,撑的她除了乐还是乐,为了报答这份好,圆圆动不动从家里带点好吃的给薛生,又送他个布娃娃啥的。得了这,薛生更是加倍付出,一天除了工作,圆圆便是他的第二主业。
这两天,区里正搞一个山会,一个个大大小小的艺术团体齐聚山水广场,各自表演着一手绝活儿,唱京剧的、舞龙的、舞狮的、书画展览、鼓乐表演,一场双一场,就像过年时的庙会一样热闹。薛生拉着圆圆的手一个场子一个场子地转,有文化馆的人带着,他们总能看到最精彩的表演,当然拍出的照片也是最精彩的。回报社,薛生把稿子写个大概,选张图片出来,便想带圆圆再去,因为,晚上的山会更热闹,也更好看。
“不去了,生哥,我妈让我早早回去吃饺子呢。”工作之外,圆圆一口回绝了。
“没有叫我么?”
“应该没有,要不我打电话问问?”
“这个可以有。”
“想的美。”
“要是能吃着那就更美了。”
“算了吧,明天我带一些给你吃好了。——老爸要知道我带男的回了家,非打断我的腿不可。”
“还好,不是打断我的腿。”
“你!”贝贝轻轻打薛生,薛生笑,轻轻拍了拍她的肩膀。
“生哥,你说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美人。”
“说真的。”
“当然是真的,我什么时候跟你说过假话?”
“能不能严肃点儿?”圆圆一脸认真。“算了,这个就当你今天晚上的作业好了,晚上写好了,明天交给我,知道不?”圆圆有点撒娇的味道。
“没问题。”薛生没过脑就答应了,等众人走,他没怎么想便写出一篇一千多字的作业,对于薛生,文字是比较费劲的,但是,对于这个作业,他的速度非常之快,不用半小时便完成了,而且还修改了一遍!为表诚意,薛生都是手写的,字里行间,真可谓满满的情意之作、爱意之文。写好放好,他将纸叠成心字,好好放在圆圆的桌子底下,想了想,觉的字里行间有些太显眼,太直接,如此直率,万一圆圆有了抵触怎么办?想想,薛生将纸拿了出来,放了自己的抽屉里。
第二天,圆圆把东西往桌上一放,紧着就跟薛生要作业。
“不好意思,你这本书太厚了,一晚上刚开了个头,尾还没写完。”
“那就只看开头的。”
“算了,等写完了一起给你看吧。”
“生子,今天跟安全生产局的开个会去,车已经在楼下等着了,现在马上走。”刘主任说话很急。
“出什么大事了?”
6◇9◇书◇吧
“附近一家私采铁矿的被媒体曝光了,就昨天的事,今天,杨区长要亲自到矿井督查,封井。区里的宣传部已经联系了那家媒体,争取今天能挽回些负面影响。圆圆就别去了。”
“就让我去吧,刘主任,我不会给生哥添乱的。”
“矿上脏乱差,你一个女孩家……”
“没事的,刘主任,我受的了,我也是农村出来的。”
“好吧,”刘主任笑了下。“生子,照顾好圆圆啊,出了事,我可拿你是问。”
薛生应着,拍下圆圆,赶紧往下走,上车,车开的很急,到了镇上,镇里领导坐着两辆本田雅阁,先头领着,再走了十多里路,车子在一片荒山前停住,下车,向前走,走了十多分钟才发现那几个矿井,说实话,远远地看,这里什么也看不见,近了也才见一小沟里有两三个小平房,两处矿井打的很小,走到跟前的时候,还有好多的工人在施工。他们井井有序地下井上井,使用的设备虽是很简陋的那种,但在他们身上完全看不出媒体所报道的那样,什么都是衣食不足的外来务工者了,都在无任何安全保护下下井作业啦,为了赚取那点微薄的工资啦……话说,他们是外来务工者是没错,不过,他们绝不是衣食不足,他们的工资都是一天一百多,这样高的工资薛生都自比不如。看来,生活类的报纸杂志真是太薄眼球了,为了一点稿费,有些时候真是个个都是煸情的高手,他们的功力不亚于戏剧表演者,把文学的那种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通性表达的淋漓尽致。
薛生等人跟在各路领导的屁股后边左看右看,实在看不出这么点地方怎么就成了大新闻。杨区长还没来,个个领导也是神情自若,随行的工作人员不紧不慢地走向那些还在干活的工人,要他们快点把井下的工具拿上来。此种不紧不慢的状态真让人看不出它动了区上什么筋骨。
按说,这种事只要矿主发现及时,直接给个千八百的就打发走了,如此,媒体天方夜谭式的渲染也就没了,这种事就这样,有时,没什么事的矿井给那么一报也就有事了。安全隐患何处不存?为什么媒体要把这一事件当做首要目标?有时你真得佩服媒体的选题能力,确定一个目标,找出一个素材,狠狠地挖掘一番,刨根问底,于是一个标杆便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影响力,这种媒体的造势能力绝不亚于一部进口的美国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