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妖星局——粮灾 - 长河王姬传 - 步南宫BNG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长河王姬传 >

第157章妖星局——粮灾

第157章妖星局——粮灾张思戚在第二天对玳国的使臣下了一道旨意:边境十郡土地允许玳国耕种粮食,不是借也不是卖,而是以租赁的方式。玳王可派专门农户来耕种,不论收成如何,每年都需按时交付租金。粮食可用玳国本土船只,运送回本国。另外边境重地不容有人造次,魏国会派监察使驻军看守,如有犯上作乱者,触犯了魏国刑罚,则全部交由魏国处置。

玳国使臣接到旨意时,面如土色,但不敢明着反驳,只说将旨意带回与玳王商议一下,再坐答复。

而对鱗国,张思戚也没有将要求答允下来。只在朝上对使臣说,商船毕竟只是押运货物,何须衫木这种造战船的材料,纵然海上波折,两国之间也并非相隔千里,用梓木完全可以代替。而且船只不足,魏国会派专人督造。至于海盗,如果真的肆虐不好清剿,那即日起,魏国将派人驻守在督造的鱗国海船上,万一有贼人上船烧杀抢夺,魏国的兵将便可保护属国安全,何必要到关闭互市的地步。

对此鱗国使臣很是尴尬,除了跟玳国使臣的答复一样,别无选择。

大殿上,张思戚见两属国毕恭毕敬,也不再与他们多纠缠,因为真正麻烦的是南郐。国内监造堤坝的材料,并没有可以替代海砂的,所以当天没有明确的旨意,反正法会举行在即,此事暂压不提。

而且先祖的长天寿明灯,也是他的心病,忧虑相较更甚,只望沢惠大师当日开坛讲法,可以祷告上苍消除先祖的怒怨。

除此之外唯一算值得庆贺的事,就是姒玉正式侍寝,且举行了册封礼,规模比慎、曲、刘册封婕妤时还隆重,且名正言顺地住进了万春宫,东十二宫难得传来热闹。

天气逐渐转凉,张姮在东宫休养,一边安排新宅和调查丝帕的事,一边提防着竞陶,对后宫的事并没放在心上,只阜平回宫时带来个不好的消息——长阳郊外,东郡和南郡的农田都出了问题。

按节气算,本应是丰收的田亩,不管是稻苗还是麦子,统统发黑腐烂颗粒无收。百姓们焦灼毫无头绪,找不出理由,重新翻种问题依旧存在,这种诡异的现象一直从八月持续至今,单说松阳郡下,很多村子打上来的粮食总和还不足往年的四成。

张姮皱眉问道:“那,栗娘那边怎么样?本宫记得,那处良田的土壤还是不错的。”

阜平回道:“栗娘那边倒无事,今年收成依旧,不过城内米铺粮仓还算充实,就算田地出了问题,百姓还是可以买米过冬的。”

张姮不担心城内的储备,只觉得蹊跷,事情不管出了什么问题总得有个原因,可无缘无故就损了那么多粮食,着实叫人唏嘘,再万一波及到军粮供给的问题,可不是个好兆头啊。

对阜平道:“栗娘那儿的收成,今年就不要折现成银了,新宅既然就在城内,等那里收拾完了,你叫人将粮食存在那里吧。”

“殿下您这是?”阜平不明所以,张姮只说:“以防万一,反正米不是水果,妥善保管能撑个把月吧。”

“是,那奴才让栗娘她们去准备。不过先前奴籍和私塾的事,奴才和他们说过了,他们表示谢殿下的恩德,也想继续耕种田亩,也愿意让孩子们都去读书。”

阜平一想到那些农奴感激涕零的样子,心里也跟着高兴。而且每次去那里视察,那些人都送很多瓜果家禽想转送给张姮,只碍于宫规不能擅自做主。而且自栗娘做了管理,那里的规模已经从单纯的种田种地,发展为栽种果树鲜花,养蜂造蜜,圈养猪羊家禽,还有人养鱼,生活十分富足。而且自从张姮推行了租赁制后,人口也随之增加,除去原本的三十口,已然变成如今的六十余口,俨然成了一处世外桃源。

张姮听来不做他想,吩咐事情按计划有条不紊进行就好,而且叫栗娘和那些人注意田亩,也叫人去四处去打听受灾的事,发现异常立即来回禀。

张姮很在意这次的良田事故,也明白很多大事发生前,会有很多不同寻常的事预警,且对于平民百姓来说,良田遭受重创,温饱就是一个大问题,眼看时节渐冷,万一在这档口出了岔子,那可会带来天崩地裂的祸患,所以在事情闹大以前,必须遏制它的发生。

宫外,退朝归家的林昇,正和工部主司闵大人喝茶,就见小女儿林婉青欢欢喜喜地跑进来嚷嚷道:“爹!你看,这是宫里长河翁主赏的,全府只有我和母亲有。”

她开心地挥舞着红色手帕,进了客厅才见有外人,忙收敛。

闵大人忙劝住正欲苛责的林昇道:“林兄,令爱小孩子心性,不必动怒。”

林昇只得作罢,不过待两人细看,林婉青手上的,不正是越国的绫鲛纱吗?!她说是长河翁主赏的,忙问:“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说这是翁主赏你的?!”

林婉青不好意思道:“是啊,今早东宫的人来,言明说是送女儿和母亲的,而且还听说,长河翁主将皇上赏赐的绫鲛纱和绛绡都做成了丝帕丝巾,城里除了家眷夫人,待字闺中的小姐们也每人收得一方。而且不光是嫡出小姐,就是庶出的小姐也有。”

林婉青有点后悔为啥爹娘不多生几个姐妹,严琦可有两个妹妹,真是不划算。

林昇当着外人不好教训她,说罢就让她退下去,倒是闵大人捋着胡须道:“长河翁主现在的声望,倒是水涨船高了,就连高阁老也对她称赞有加,想必林兄在光鹿院也听说过吧。”

这一点林昇倒不否认,他是高令笳的徒弟,自己这位老师什么脾气他当然清楚,难得的清廉耿直,皇上都敬他三分。那日长河翁主的新字被高令笳带回光鹿院时,林昇也是见过的,心里的爱才之心并不比他少。何况那日重阳节宴,她化解尴尬,机智有谋,比之前的珣王和帝姬好了不知多少,只无奈她父亲犯下大错,只能叹一声惋惜。

“闵兄所言极是,放眼魏国,翁主确实是巾帼不让的人,只不过天家的事,小弟不好多谈。”

“是了.”闵大人见林昇避开话题,也就不在多言,正巧这时林景臣进来:“父亲,闵世伯也在,景臣失礼了。”

闵大人笑道:“景臣现在大有长进了,参加文举后,皇上就委任了郡丞记书一职,如此器重,前途不可限量啊。”

“世伯严重了,小侄尽忠职守,只望不辜负皇上的信任。”

林景臣不卑不亢,态度亲和,闵大人连连赞许,林昇也对长子向来看重:“景臣,过几日你就要赴任去,正好你母亲老家送来了很多新茶,你走时带一些去吧。”

闵大人也道:“说起隧江白眉,那可是鼎鼎大名。而且除了茶,隧江香米也很出名,今年怕也送来不少吧。林兄真是有福之人,身居高位,子女也各个出息,就是口腹之欲也比常人丰厚。”

林昇忙谦虚道:“哪里哪里,不过是乡里乡亲抬爱罢了。”

林景臣这时说:“父亲,既然世伯喜欢,那不如将茶米也送予世伯尝尝。”

林昇倒是为难:“一点茶米不足挂齿,只时下早过了割收的节气,今年隧江那边并未送米过来,而且听你母亲说,不知为什么,隧江多地的田亩出了问题,到现在收成不及往年的五成,别说是送,就是自己吃都不够。”

林景臣急忙问道:“是不是出了事?”

林昇不知所以,倒是闵大人开口:“说来是怪,这样的情况最近愚兄也经常听手下人汇报,还不至一处,长阳两郡皆有状况,特别是松阳郡,不少良田无端端麦子稻米腐烂,土地发黑,粮食折损不少,原以为是土地或者粮苗出事,可查人勘察却说没有问题。如今隧江离长阳不过三山之隔,竟也出来此类的问题。”

“闵兄,这件事可是真的?”林昇觉得事有蹊跷,不明白是何缘故,现在可还不到十月,万一日后降下大雪,百姓吃不饱,保不住会出意外闵大人点头,更说了句不可思议的话:“事情出的蹊跷,愚兄作为工部大司可不敢马虎,只叫人仔细盯着。而且还有一件事,听几位礼部同僚说,皇上重阳节那日入太庙参拜,供奉先祖的长天寿明灯无缘无故熄灭,且再也点不燃,皇上十分忧心,也不知此事会不会带来什么变故。”

林昇不知太庙的事怎么会从工部官员口中说出,他只是一介学士,闵大人又是多年好友,所以并无怀疑,只当事情已经人尽皆知。说道:“闵兄所言极是,这田亩耕种是百姓生存之本,无故出现异变,此时长天寿明灯熄灭,难道真是先祖预警?”

闵大人只摇头不语,但屯田是工部的主责,他为大司亲口所说断不会有假。倒是林景臣客气了几句退出了客厅,然后回房悄悄写了一纸字条,用飞鸟传了出去.

宫内,书贤终于在蕙宫见到了竞陶,本欲先诉诉苦。可竞陶没工夫听她废话,只厉声问:“闭嘴!吩咐你的事都办妥了没有?!”

“是,是,奴婢不敢耽误,帝姬府也不敢耽搁,那些人传信回来说,各处汇集的水源已经办妥,等时机成熟,谣言就会跟着迅速散播,一定不会误了殿下的大事。”

书贤战战兢兢回禀,将近五个月的时间并未消磨她多少容颜,只跟竞陶一样不在食肉。

“哼,这就好,另外叫那姓钱的老东西给本宫警醒着,如果叫人看出岔子,本宫第一个要他的命。苏梓阳和齐远隋呢?!人他们找到了没有?”

“殿下放心,有两位公子安排,近几月寻到不少了,只要殿下一声令下,那些贱民随时听候吩咐。”

“那就好,记住,本宫身边不留没用的狗,要是胆敢坏了本宫的大事,你们一个也别想活!”

竞陶阴狠的面孔,着实将书贤吓得半死,忙磕头道不敢!一切听从她吩咐。

6◇9◇书◇吧

竞陶反不耐烦地呵斥:“听从吩咐?哼!只怕你们都只是存心糊弄!司天监呢?!那些蠢货怎么到现在都不向皇上回禀!他们的狗眼是不是也被风向迷了,拿本宫的话当耳旁风!”

书贤忙道:“殿下息怒,太庙的事太过凶险,要皇上相信总得等些时日,左右皇上身边已经有了您的人,现在齐觉寺的高僧也在,如果出了意外,司天监到时不能自圆其说的。”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