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萧杀起 - 长河王姬传 - 步南宫BNG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长河王姬传 >

第142章萧杀起

第142章萧杀起长阳城已经太平许久了,或许正因为太过安逸,便抵不住一点异风吹动。

城门早早关闭,皇城也早早不许任何人出入。

禁宫,似乎是从未有过的事。

成望宫内,张姮、刘窈、张姣、张啓之还有各家人都在一处休息,或者说是被幽禁;从他们踏进宫门,就被高才请到了这里。除去李珌、珣王、蓟侯长公子和西川侯次公子被皇帝召见,所有人被命令不得擅离一步。有些胆小,没经历过血污之事的人忍不住哭啼着,埋怨着,总之各有各的“繁忙。”

张姮站在窗前,盯着承光殿的方向,那里不知在进行怎样的残酷厮杀,但肯定的是,不会有能人全身而退。

张啓之不知何时走到她身边,好似安慰:“金陵王不会有事的。”

张姮低着头不知如何回话,良久才说了一句:“但愿吧。”

但愿这一关,所有的人都能过去,包括珣王自己。

远处的承光殿,挡住了所有人的窥视,似乎那儿才是皇家真正能格挡一切的地方。

元容也被挡在殿外,任凭她如何哭嚎,周围都静默无声——这就是皇宫,血泪成河。

殿内,所有今天的当事者,都跪在张思戚跟前。而在他们身后,便是怡县公子的尸体。

张思戚不管是怒还是怨都来不及了,他现在迫切需要的只是个能解决眼前危急的办法,是杂乱的思绪让他头痛欲裂。但他没有传召御医,似乎只有这样他才能保持仅存的理智。

张崇,这个继太子后唯一健康长大的皇子,他对他的期许简直可以用无限来形容。

他的哥哥是罪人,他的弟弟身子孱弱不堪重用。唯有他,是张思戚可托付江山的皇子。

但上天对他这九五之尊,始终没有过怜悯。

张崇没有半点亲情人伦,他忍了。

张崇恃宠而骄,自持身份,觊觎皇位,他也忍了。

张崇私自任用和罢免官员,收受贿赂多年,他又忍了。

张崇不顾体面和宗亲女子苟且,他无奈的仍是忍了。

就是张思戚最忌讳的结党营私,与丞相不轨,他依旧选择了一个忍。

可他为帝王的一再退让,还是将他所有的期盼换成了绝望,比失望糟糕了一百倍。

张思戚看向珣王,他已经没了往日的威严赫赫,就连身上的血衣也没来得及换,足证明了一切事实。也是不想在听到他的声音,因为他开口就和元容一样,从来只有别人的过失,错漏全在别人身上,自己永远是被人蒙蔽,被人怂恿的受害者。哪怕那柄短刃是他奖励其第一次狩猎博得彩头的赏赐,张崇也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冤枉的。

冤枉?张思戚觉得他确实冤枉,别人自己撞到他刀口上冤枉他。

两名爵位在身的子弟被他打得凄惨,还有金陵王前胸的伤口,刘翕那贱人的八门婚契,刘挽的目无尊卑,刘显的卑鄙心思,还有他枉顾伦理漠视宗亲的种种表现,都被人看在眼里,都被他这个皇帝还有父亲看在眼里。

那么多的人证,那么多的罪证,那么多自己造的孽摆在面前,他居然还有脸说自己冤枉?!

这还用审?还用查吗?他是当老天也是瞎子吗?!

“父皇!儿臣真是冤枉的!儿臣没想杀人!是他们,都是他们出言污蔑刘家小姐,儿臣才气不过动了手。父皇明鉴啊!翕儿她身为侯府小姐,一个弱质女流如何能抵挡这些流言蜚语,是他们心思肮脏出言不逊,儿臣是替翕儿不服啊!”

张崇刚喊完,张思戚终于忍不住怒斥:“你身为亲王!竟为了一个不知廉耻的女子去殴打宗亲,你跟东武侯那点龌龊心思当朕看不出来吗?!不过是碍于你的身份一次次宽恕,可你看看你现在都干了什么?!不但被迷惑的是非不分,更持刀行凶,你还有脸指责他人维护那个妖女,你简直.你!朕怎么会有你这样的儿子!”

张崇竟反驳道:“父皇!翕儿是什么样的女子儿子很清楚,她明明身家清白,父皇怎么也听信他人的谗言去污蔑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啊!儿、儿子不服,儿臣真的冤枉,怡县公子真的是自己扑倒儿子刀上来的!”

“你给我住口——!”张思戚再直接将桌上的镇纸砚台一股脑全砸向他。他愤恨到了极致,被这个不知悔改的儿子气得连自称都变了,却因为起身起得太急,一时头脑晕眩险些栽倒,高才忙扶住他道:“皇上,皇上息怒保重龙体啊!太医,快传太医!”

“不准传太医,你给我滚!还有你们!都给我滚——!”张思戚怒吼,众人慌忙退了出去。高才则忠于职守守在殿门外,他也不敢将这事通知万顺,更不敢对后宫人透露半句。

夜,暗淡下来,所有人都提着一颗心,毕竟这事太大了,稀薄如蝉翼的纸根本不可能包住火,哪怕是靠近也是危险的;现在的问题,怕不单单是珣王会有什么后果了。

整个宗亲,这些能入宗庙的本家,都可能因为张思戚的一个决定与皇室反目。

先不说怡县公视子如命,如果他人气急攻心有个万一,那珣王不管是不是误杀,都得一辈子背负害臣子家破人亡的罪名。如此污点,那继承皇位简直就是痴人说梦了。

而事发时,宗亲皆在场,人人都睁着眼睛看得清楚,是珣王毫无容人之量欺人在先,为刘翕这公认的不洁之女动手伤人无理在后。而当着能决定他命运的皇帝面前,依旧不肯为那点可笑的真理端正自己的态度。他先失了名望,后失了声望,现在就连唯一的救命稻草也被他自己掐断,那他除了死,还有什么出路呢?

可张思戚不愿意接受这样的结果,因为他没有更好的儿子可以替换了。他不能将自己这一脉就此断绝,更不希望将来的皇位交给别的旁支。

尤其是张啓之。

张姮等人在成望宫很是焦急,也没人传来讯息,很多人因疲累睡了过去,张啓之递来一杯水给她道:“天色不早了,方才的膳食你也没吃过,至少喝口水。”

张姮接过,她确实有些渴了,对张啓之道谢,对方却道:“我只是希望你被皇上问话的时候,不至于喉咙干涩。”

问话?问我?张姮奇怪地看着他道:“你这是未卜先知?还是逗我说笑?这件事与我有什么干系。”

张啓之微微勾起唇瓣,说道:“或许不是现在,但皇帝终有一天会问你,且只会问你。虽然你不是当事人,只是人证,这件事和你没有直接关系,但之前两次的宗亲矛盾都因你而起,又因你化解。所以皇上没有更好的人选之后,只会选择问你。”

张姮放下杯子:“你说得对,可那又怎么样?之前的事再怎么闹也只是小矛盾罢了,说一顿打一顿就过去了。可这次事关人命,何况对方又是皇上重视的亲戚,皇上就算再怎么偏私,也不会轻易放过王叔的。”

张啓之道:“那如果皇上问你,你会怎么答呢?”

张姮已经混沌不清:“我不知道,但杀人抵命,这是老天定给所有人的刑罚。皇上就算贵为天子心里也明白,而且县公,更明白。”

张啓之笑了,这里没有酒,却笑得那般醉人,张姮不敢去看,但耳畔他温润的声音还是入了心:“可事情总有一天会结束,哪怕珣王被圈禁一年两年,也终会有个了节,可怡县公耗不起,他年事太大了。”

张姮更加愁眉不展。

是啊,怡县公耗不起,所以他定会在自己死前让珣王付出应得的代价。除非上天帮助珣王,让怡县公此刻就断气,珣王庆幸保住了一条性命,可那样的结果只会更糟。就算他是皇上属意的皇位人选,可背负着一家的性命,莫说是朝廷,就是天下人也不会应允了。

张姮内心希望怡县公不要出事,珣王若现在倒了,那虽然可以换来宗亲的一时平衡。可朝廷怎么办?张思戚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外戚的身影,而首当其冲的就是张啓之。

皇帝经历过大公主的强势,也经历过先皇为了拔除大公主势力的种种争端,他自是不希望先皇耗费了一生的努力,结果又重新回到起点。如果珣王真的死了,那下一个死的人就是张啓之,毕竟于皇帝而言,他只能是个人质,一个牵制大公主和珣王的工具,不能再有别的身份。

张啓之见她不语,也就不再开口。心里也在期望珣王不要死,去年春蒐之前,他收到家书说大公主的病情开始恶化,而高家和何家受波及从未跻身朝堂,若大公主和珣王都死了,那么自己牵制的作用也没了,介时他就真的成了一枚毫不可惜的弃卒。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