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章终于学会偷鸡摸狗了
第364章终于学会偷鸡摸狗了各怀心事的齐家兄弟两人,并没想到他们已变成了元宝砧板上的肉,只能被宰割了,而是欢欢喜喜地和驻军联络,去卖军粮了。
让他们更开心的是,这次出货竟然比宋成业没丢官时还顺利,军官们连好处都没多要,依旧是往年的份例,这一下子,齐家就赚到了比往年多一倍的银子,足足三万两啊,正是该给宋成业的那份儿!
这笔银子到了手中,打死齐家兄弟也不会再想主动去给宋成业送了,偏生他们不想,宋成业心里却惦记着,派人来问了。
事情都这么顺利了,齐家兄弟怎么可能再给宋成业面子,一味装聋作哑地推脱,就是不给宋成业送银票,气得宋成业一口气砸了两套茶具。
宋成业没办法,又让罗氏去要,这下子可好,连罗氏齐家兄弟都躲着不见了,话说,罗氏再好也是上了年纪、玩儿了十多年的女人了,哪有几万两银子来得重要,这时候齐思成再去私会罗氏,就是个傻子了!
罗氏回到家里对宋成业好一通哭诉,“原本以为他们和我还算有点交情,哪承想,会这么翻脸不认人!这次老爷回乡后,我就发现他们对我的态度不比往常了,只是为了老爷托付我的事,我才不得不一次次地应酬他们,看了多少的冷脸!好在,总算没辜负老爷的嘱托,到底是拿回些银子来,这一次……恐怕是真的不行,不仅这次不行了,往后想来也是不成了……”
罗氏花容惨淡,一颗颗的泪珠滚落,看起来十分可怜,不得不承认,这罗氏还是颇有姿色的,哪怕到了这个年龄,依旧不乏动人之姿,尤其是她说的这番话,字字都拿捏到了宋成业的痛处和短处,偏生又让宋成业不得不信,想到罗氏自从回了老家后送过来的那一笔笔银子,宋成业不由自主地矮了半头——他的确是利用了罗氏。而且,罗氏和齐思成的“交往”他只是怀疑,并没有证据。
“这阵子真是难为你了……”宋成业面对这样的罗氏,不由心软了,脸上再次出现了那种叫做温柔的表情。
罗氏仿佛是看呆了,盯着宋成业愣愣地看了好一会儿,才满脸红晕地说,“表哥,我们在一起也过了半辈子了,外面的风景看得也够多了,虽说是做官好,可其中的艰辛和危险又有谁知道?妹妹想着,还不如干脆做个田舍翁,在家里不缺吃不缺喝地好好享受舒服的日子。元宝那孩子,就算对我们再有怨言,只要我们不招惹她,她也没办法,不是吗?再说,过不了多久,她就要嫁出去了,到时候,好歹有她这个县主名头和国公爷的名头在,谁敢欺负了咱们去?”
罗氏的双眸晶莹剔透,话说得轻轻柔柔,还带着难以描述的暧昧,犹如羽毛般拂过宋成业的心头,痒痒的,软软的,尤其是那一声久违的“表哥”,更是唤起了宋成业记忆深处的种种美好,在这一刻,仿佛时光倒流了,宋成业感觉自己又变成了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容貌俊美、家有产业,人人都敬着他、羡慕着他,他每日里都自由自在地游荡在街头……
回头想想,就是到了如今,他又哪里比旁人差呢?罗氏的每句话都说到了宋成业的内心深处,尤其是这些日子以来,他不愁吃穿,和美妾们日|日|嬉戏亵|玩,那其中的滋味儿啊,还真是令人销魂!
不知不觉间,宋成业低下了头,双唇敷上了罗氏的脸颊,罗氏嘤咛一声,软倒在宋成业的怀里,“表哥,我错了,我以前不该那么嫉妒你和旁人在一处,可这实在是因为我心里真的有表哥啊,表哥冷落了我这么些日子,我心里夜夜都跟猫抓得似的难受,就让我好好侍候表哥一次吧,往后……往后我再不做错事,就算表哥没功夫儿搭理我,我也忍着……”
没有哪个男子能受得了女人这样不遗余力地奉迎,况且,罗氏不光是说,一双手也没闲着,一个劲儿地往宋成业身上招呼,这么多年的夫妻做下来,罗氏对宋成业的心态和身体那都是非常了解的。
宋成业被罗氏撩拨得心头火气,这时他也无需忌讳什么,立刻直奔主题,罗氏使出全身解数奉迎,这两个人立刻就像干柴遇到了烈火,熊熊地燃烧起来,竟然一连两天三夜没出屋子。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宋成业有过想结束这种荒唐的念头,尤其是其他爱妾找上门儿来时,可不知为什么,他被罗氏稍一挑弄就又起了兴致,结果,就弄成了这种样子。
幸好罗氏也很是知趣,见宋成业已明显呈现出了倦怠之色,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马上做出体力不支的样子,自行回了院子,而且自那以后,罗氏就借口身子不舒坦,老老实实地待着,别说离开宋府了,除了请安,就是连院子门儿都不出。
宋成业偶然问起原因,罗氏就红着脸吱唔,“表哥神勇……”满是暧昧和崇敬的样子立刻取悦了宋成业,让宋成业感到里子面子都有了,笑哈哈地继续“享受”去了,却绝口不提,经过了那次之后,他也是歇了好几天才歇过来的。
宋成业经过罗氏的这番打岔,连因齐家兄弟带来的憋屈都淡了不少,尽管在心里对齐家兄弟还是记恨的,却苦于没什么好办法。
宋成业和罗氏在忙着,元宝也不轻松,这次给驻军送军粮,是分两批送的,以往这种情况也经常发生,有时还会分成三到四次,毕竟,存粮和搬运,也是一项很繁琐的工作,需要调动不少的人力,才能进行,通常间隔半个月左右,而这十几天的时间当中,元宝必须按计划完成她的栽赃。
就在齐家给驻军第二次送粮的前一天晚上,几条黑影出现在齐家粮库的外面,“真的不用帮忙?”一个魁梧的汉子轻声问身边一个特别瘦小看起来犹如孩子般的人。
元宝重重摇了摇头。
于是,几个护卫合力打开了粮库的门,从后腰处抽出了一根短粗的空心管递到了元宝手中。
元宝从门口处摸了进去,先将藏在胸口衣裳下的夜明珠拽出来照明,接着便按照麻包摆放的顺序,将空心铁管依次插|进去。
这种铁管的一端很是尖锐,平常就是用来从封闭的厚麻包中取米用的,只要将尖端插|入,米就会顺着铁管的空心流出来。
但是今晚,元宝可不是用它来取米的,而是往麻包里灌米的,灌的就是“霉变米”,这么多的麻包每一包里都要灌进去不少没经过任何处理的“霉变米”,实在是个很大的工程,这些“霉变米”加起来,至少得有几千斤,别说没地方收购去,就是避人耳目地运进来都是不可能的。
但这对有异能的元宝来说,却没任何问题,她只需事前自己制作一小捧“霉变米”放在随身的荷包中,灌的时候拿出一粒来复制一下就可以了。
即便如此,单是挥动空心管和爬上爬下,也把元宝累得够呛,如不是常年习武锻炼出来的强健体魄,她还真未必能坚持得下来,她一边干活,一边鼓励自己,“早晚让他们看看,我这武功也算是练成了,终于能偷鸡摸狗了不是?”
整整忙了一整夜啊,元宝才把活儿干完,被护卫背回到她的大本营时,她连胳膊都抬不起来了。
不过,元宝的努力并没白费,第二天齐氏兄弟再去给驻军送米时,果真出事儿了。
事情的最开始,是有个别军士闹了起来,因为自从吃了齐氏兄弟半个多月前送来的米后,很多兵士都病倒了,开始时,并没人关注这件事儿,可随着生病的人越来越多,军官们便弹压不住了,直到听说齐氏米铺又来送米了,便闹了起来。
做了这么多年的米铺和军粮生意,齐氏兄弟对自家的货物还是很有信心的,再加上,还有和他们相熟的军官为他们说好话,这件事一时定不下来,而且,齐氏前头送来的米已经入库了,具体责任实在是不好说。
最后,大家决定,临时抽查一下齐氏米铺刚刚送到的这批米,就算是给双方一个面子,做个了结,对此,齐氏兄弟既没办法,也没当回事儿。
结果这一检验就出了大问题,当那带着绿毛的霉变米从自家米袋子里流出来时,齐氏兄弟都傻了,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他们主动要求由抽查变成逐袋检验,只希望是因为他们一时的不小心,才造成这种现象,只可惜,查验的结果更加让他们百口莫辩——居然有九成的米袋子里都有这种丝毫未经处理的“霉变米”!
这是连军官们都没想到的,因为元宝为了节省“费用”,知道实情的,只有那么一、两个军官。
想想如果让这样的米装满自己的粮仓,那么恐怕过不了两个月,他们手下的兵士一定会全体病倒,也很快就会被查出问题所在,到了那时,自己出银子重新购买新米和给兵士们治疗都是必须的,关键的问题是,他们一时之间到哪里去找这么多的米啊?!一旦有风声走漏了出去,他们不仅会丢官罢爵还很可能掉了脑袋!
齐氏兄弟太可恶了,怎么能为了省下这么一点银两,就把他们这些军官的前程和性命不当做一回事儿呢?军官们的眼睛都红了,哪怕是收了齐氏兄弟好处的军官,到了这时,都恨不得将他们扒皮抽筋。
这时被元宝收买的军官就站出来了,他级别很高不说,提出的建议还很有道理,首先,这件事是不能声张出去的,不然对谁都没有好处,其次,这批米肯定是得销毁了,得换一批米才行,这件事儿他可以通过自己的私人途径尽快解决,准保不会误事,最后,对害人的齐家兄弟绝对不能就这么轻轻放过,按律法来说,齐氏兄弟犯下的罪行是该诛九族的,但现在不能说,那么就直接捞些现实的好处得了,把再次购米的亏空给补上,也给众位军中的兄弟压压惊!
6◇9◇书◇吧
这套计策一出,众人齐齐叫好,这位军官在军中的威望更高了。
而齐家兄弟就倒了大霉,军中的人可不会直接说要银子,而是先抓了齐家兄弟的所有子孙,连他们的妻妾都抓了来,偏偏把这两个当家人给放走了,其目的不言自明。
当日下午,元宝睡醒一觉起来,正让丫鬟们涂了精油为她揉手臂,燕喜便兴冲冲地跑了进来,“县主,两位舅爷已经去找老爷了!”
元宝微微一笑,“那老爷呢?”
燕喜回答,“老爷已跟着两位舅爷出门去了!”
宋成业再怎么生齐家兄弟的气,看在银子的份上还是会不顾一切地往上冲,就像罗氏说的那样,他就算帮不上齐家兄弟也准保出不了事儿,这不是有元宝在这里帮他扛着呢嘛,每当想到这一点,宋成业就暗喜,元宝就憋屈。
元宝摇头叹息,“这个人,真是赚银子不要命了,幸好,我这次办事周全。”这次的事儿太大了,又有元宝提前埋下的人脉,宋成业注定会无功而返。
果然,宋成业在外面跑了两天,什么事儿都没办成,齐氏兄弟已经快疯了,因为军方给他们的时间只有十天啊,如果十天内达不到军方人满意,他们就要每天开始砍两个人了!
万般无奈之下,宋成业只得带着齐氏兄弟来求见元宝了,但元宝不见,不管宋成业怎么求,元宝就是不见。
齐氏兄弟终于回过味儿来,再加上元宝下人的指点,他们到底还是单独求见了元宝。
这时的齐家兄弟已被折腾得人不人鬼不鬼了,不管元宝提什么条件,他们都毫无反驳余地地应下,而元宝的要求也很简单,一个是由两位舅父出面,从宋成业手中要回齐氏当年所有的嫁妆,交还到元宝的手中,这件事只有齐氏的娘家人出头才名正言顺,另外一件事则是要好处,不多,十几万两银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