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不同的相处方式
第296章不同的相处方式苏春生点头,“哪怕是让同窗们来住,也是好的。”他的视野更开阔,时刻不忘培养自己的势力。
话说现在在庆安县学附近,苏家已是相当有名望的了,就因为苏春生提供的那些免费住宿的房间,这还不算,苏春生每建一个村子,除了粮仓外还会修一所宽敞的院落,开始时用来安置流民,过后就给村里的孩子们当做学堂用,这样的学堂被称为“苏家学堂”。
头三年学堂先生每年十二两银子的束脩也是苏家出的,不仅让孩子们读上了书,还能给寒门学子提供一种自力更生的生存方式,若干年后,安平府绝对会成为除了宁南府之外文风最盛的一个府,这又是彭大人的一项了不起的政绩,特别符合今上的治国之道,彭大人现在每次见到苏春生都两眼放光。
这些事,满打满算下来,一年也就几百两银子,等过几年还会渐渐减少,而苏家因此获得的名望和力量,却是无法估量的。
施远道看了看这对小儿女,赞赏地点了点头,看看人家,一个能大把地赚银子,一个能把这银子花在最有用的地方,这才是天作之合啊,只不过……施远道又瞥了一眼倪余泽,可怜我们的小侯爷了!
传话的下人出去了,见事情商量得差不多了,施远道和苏秋生也一道离开了,倪余泽刚想走,就听元宝又说,“房子有了,吃住倒是不用愁的,哎呀,还有下人啊!”
倪余泽刚刚抬起一点的身体又落回到了椅子里,他早就提醒过元宝,苏家的下人实在是少得不像话,奈何元宝不听,苏春生还隐隐地支持,倪余泽没办法,只得作罢。
苏家的下人少到什么程度呢,准确说来,只有两个:梁大娘和梁秀梅。而且,梁秀梅还曾跑到安平府玩儿了大半年,上次才和元宝、然然一起回来。
倪余泽一直很好奇,这么少的下人,苏家到底是怎么生活的,在这里生活了一段时间后,倪余泽总算是看明白了,原来这唯二的下人只负责做饭和打扫院子,而苏家的孩子们是不用下人的,不仅不用,还要做家务活,比如女孩子要给全家人做衣裳,实在忙不过来了,才会让村里的人帮着做,男孩子则做些力气活:采购、打水等,就连施远道三人到了这里后也入乡随俗了。
勤劳是好事,不过要上京的话,麻烦可就大了,倪余泽想,就算元宝不愿意用侯府的下人,现在也不是使性子的时候,这么多得力的下人,真不是一下子能解决的,不由微微地皱起了眉头,这就是苏春生在这里,不然的话,照倪余泽以往的脾气,又要“提点”下元宝了。
苏春生抢在了元宝前面开口,“你前阵子不是一直在让那些孩子学规矩吗?”
苏家有个很好的习惯,一旦有大事时,马上从村子里征集短工,这是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理念,对此村民们很是感谢,苏家一向行事大方,这对他们来讲可是很大的一笔收入啊,每次都很积极主动,久而久之,有些人就被苏家用惯了。
元宝这次回来,除了四个会武功的丫鬟和护卫们外,还带了倪余泽帮她请的教养麽麽,为了不让元宝对学规矩生厌,倪余泽要求元宝每天学一个时辰就行,以往元宝那么忙,能抽出这么多的时间就很不错了,然然到了侯府后,学生变成了两个,回到苏家村后就是三个——又加上了苏巧巧。
可即便这样,元宝还是觉得有点亏,这个教养麽麽的月例很高啊,想起平常来苏家打短工的那些男孩儿女孩儿们,就求了教养麽麽也帮着带带,麽麽应了,学生们则更是积极,艺多不压身,这还是能多赚银子的本事,现在免费教,平常哪有这样的机会啊,个个都乐坏了,争着抢着来。
取得的效果也很不错,现在一年多的功夫儿过去了,苏家短工们的素质整体上了一个新台阶。
元宝听了苏春生的话后,有点迟疑,“他们可都是良家子,能愿意卖死契?”苏家村和歇脚村在苏家的经营下,现在可不是一般的富裕,就是平常的庄户人家,若不是实在过不下去了,谁愿意卖身为奴啊?!
苏春生笑了,“我知道你觉得死契下人稳当,可若是我们只在苏家村和歇脚村两个村子里选,三、五年的短工也是使得的,又不是让他们整家人都去。”
元宝笑了,是啊,一大家子人都在攥在自己手里,真不怕这些下人翻出天去,三、五年的功夫儿,足够他们从京城回来了,两个村子现在的人口加起来都有五千多人了,就连苏家用过的短工都有好几百个了,选几十个下人太轻松了。
倪余泽听他们两人三言两语间就解决了麻烦,不由神情有些寥落,他算是发现了,元宝和苏春生的相处方式,和他与元宝的截然不同。
苏春生极少直接拒绝元宝的要求,更不会去“提点”元宝,每次都是用商量的态度,而最后元宝往往会按照苏春生的计划行事,有时明显是元宝做错了,但苏春生并不责怪,甚至不会提醒,而是默默地用自己的方法查遗补缺,等到元宝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时,苏春生基本上已弥补完了。
元宝对苏春生的态度更和对倪余泽的不同,在苏春生面前,元宝很是任性,很多时候还表现得有点“蠢”,偶尔会不讲道理,总之就是放松得无以复加。
可在倪余泽面前,元宝永远都是努力的、向上的、谨慎的、恨不得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全都展示出来,给倪余泽以最大的帮助。
倪余泽在心里叹息了一声,对苏春生从嫉妒变成了羡慕,他想,其实有很多地方,他应该向苏春生学学的。
元宝见倪余泽要走,急忙说,“我现在就去安排,尽量明日一早咱们就动身,那东西早弄完一天,我早放心一天!”
倪余泽转了个身,直接进了元宝的书房,不一时便拿了三张纸出来,正是要送到官府去的备案,不仅内容写好了,就连他自己的签名、印鉴都弄好了,“你现在落印吧,我立刻派快马送到回去。”至于他们,就没必要赶得那么急了。
元宝在这两个人面前,有种化身为苏巧巧的感觉,貌似什么事都办不明白,脑子永远慢半拍儿!不过,说实话,这种有人依靠被人照顾的感觉其实是很好的。
这件事一决定,整个苏家都沸腾了起来,不仅苏悠然和苏巧巧,就连苏承安都表现得很是兴奋,元宝有点奇怪,“安安,你为啥这么高兴?”苏承安不是对出门旅行啥的不感兴趣吗?
苏承安回答,“我很想去看看太学!”
元宝点了点头,原来人家安安不是没有感兴趣的东西,而是她没发现而已,从这之后,元宝更经常地去询问苏承安的意见,哪怕十次有九次失望,成功的那一次也能让她开心很久。
元宝自己也很开心,她感到她第一次将事业和家庭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虽然不着急了,但将家里的事安排好了之后,倪余泽和苏春生就带着元宝一起回侯府了,毕竟,天气越来越冷,路上不好走。
可寒冷的天气并没打扰到元宝的兴致,这条从苏家村到宁南府城的路,她走过不止一次了,却每次都来去匆匆,重来没好好逛逛,这回可算有了机会,再说她这回因为生病在家里也被倪余泽和苏春生关得太久了一点。
结果本来十几天的路程,他们用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才到,当然了,路上遇到了大雪封路,这也是真的,不过他们人手够多,准备得又充分,所以即便是野外露宿,也没受什么委屈,反倒别有一番风味儿,最大的意外之喜则是,元宝又为不二价进了不少的货。
到了侯府后,元宝和倪余泽就忙得脚打后脑勺,不管怎么说他们家也离开将近二十个月的时间了,就算可以遥控指挥,总还是积压下一些事儿的,况且已进了腊月了,正是一年中最忙的时候。
元宝满含歉意地说,“春生,你看,你来了我都没时间好好地陪陪你!”
苏春生轻笑,“到了侯府,我在你眼中就是客了?”他也觉得,元宝对侯府的融入程度不是一般的高,倪余泽的威胁远比他想像得要大。
“不……不是的……”元宝吱吱唔唔地解释不清。
苏春生点到为止,他可不想让元宝感到为难,于是说,“我也该好好看看书了。”
开荒种地这件事是需要管理的,考完秀才后苏春生就一直在忙这个,好不容易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把事情大致理顺了,能有精力读书了,元宝又回苏家村了,假公济私地求着苏春生到处和她玩,别的时间就不说了,反正是这两年,苏春生的学业还真是被耽误了。
元宝吐了吐舌头,“反正你明年又不想考举人,怕什么?”
6◇9◇书◇吧
苏春生说,“不是不想考,是我根本就考不上!”举人可不秀才难考多了。
“啊……”元宝气鼓鼓地说,“这个应该怪施先生吧,是他当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通实务和做学问一样重要!”这就是元宝当初拉着苏春生到处跑的借口。
苏春生脸上满是戏谑的笑容,“哦——,你也知道先生说的是‘同样’重要!”他可是一点书都没看呐!
“哎呀,我不跟你说了,你快看书吧!”元宝转身跑了出去,她也知道自己有点不讲道理,怎么说呢,元宝现在事业有成,生活上没一点压力,心有所属偏生又无法成亲,所以恨不得****把苏春生绑在身边,至于科考什么的,元宝真是不感兴趣了,只不过不好意思说罢了,科考啊,仕途啊,那是人家苏春生的事业呀,她怎么能不支持呢?
忙碌的日子过得特别快,元宝只抽空带苏春生参观了“霓裳设计室”和“悦容生产基地”时间就到了二月份,就连不二价都是苏春生自己去看的,好歹是对元宝的事业有了个直观的了解。
元宝和苏春生连忙带人去安平府城迎接苏家那一大家子人,倪余泽脱不开身,元宝劝道,“哎呀,我一个人出门的时候也不是没有,现在是两个人啊,你到底在怕什么?”元宝发现自从她去年生了那场病后,倪余泽在对她的事上变得特别谨小慎微,比如说,以往倪余泽是坚决不愿意让苏春生和元宝在一块的,尤其是倪余泽和元宝在一起时,可现在呢,倪余泽竟然坚持要求三人同行,奇怪得吓死人啊!
倪余泽犹豫了一下,“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元宝重病醒来的第二天,倪余泽就告诉元宝,他从那时开始不对元宝进行监视了,当时元宝乍惊乍喜,脸上的表情相当复杂,看得倪余泽一阵阵地心酸,意识到他和苏春生对元宝态度最大的不同之处:他对元宝的信任是建立在了解之上的,而苏春生的信任则是毫无原则的,哪怕是发现了奇怪之处,也能做到视而不见!
元宝还要劝说,倪余泽已放弃了,“算了,你们还是快去吧!”他同意了,不过,还是不放心地叮嘱,“多带些人手。”
元宝自然应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