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在争吵中进步 - 重生小小地主婆 - 夜葳蕤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56章在争吵中进步

第256章在争吵中进步

对玻璃的制造技术,元宝不懂,也找不到同样穿越时空的专家来为她解惑,更无法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而从使用角度来讲,元宝觉得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琉璃有颜色。

这让元宝十分头痛。

倪余泽告诉元宝,无色琉璃是有的,但本朝工匠烧制不出来,所以它们无一例外都是舶来品,这也是穿衣镜为什么那么稀有的原因。

据说在海外,会烧制无色琉璃的地方也只有一个,这个地方倪余泽的船队并没到达过,无色琉璃是从原产地被贩运到了一个侯府船队能到达的所在,这才得以进入本朝人视线之内的。

这样的来历使得无色琉璃价格奇高,面积大约在六、七公分左右的一小块儿,就要卖到二十两银子,此外,还有因易碎带来的高昂的运输成本。这间画室,用了差不多近千块儿,近这一项成本就用去了三万多两银子,这还不算,倘若没有倪余泽,元宝有多少银子也办不到!

倪余泽是全朝拥有无色琉璃最多的人,本朝的无色琉璃都是他的船队贩运进来的,为了帮元宝建成这样的一间画室,倪余泽不光用尽了自己的全部存货,还花高价从那些买走无色琉璃的主顾手中回收,着实奢侈得可以。

可元宝并没拦着倪余泽这么做,想当初元宝工作室急着投入使用,元宝便退而求其次,选择了有色琉璃,在采光的窗子上,全部用了颜色最浅的那种,事实证明,效果很不理想。

琉璃的颜色并不统一,只是大致相似而已,还薄厚不均,色差的存在,让元宝设计一件衣裳就得叫人将木头模特抬到院子里看好几回,至于作画,元宝宁愿去蒙窗户纸的屋子。

就是这无色琉璃,元宝也不完全满意,还是因为它们的薄厚不均,光线会产生一些折射,但这已然是她能找到的最好的了,只要别把画案靠得窗子太近就行。

见于千里的兴致被彻底勾起来了,元宝建议道,“如先生有兴,莫不如我们现在就探讨一番如何?”

于千里连连点头,“甚好!”

元宝一边吩咐人布置,一边对于夫人歉意地一笑,“真是失礼了。”她本该好好招待于夫人的,如不是她女子的身份,画室又在内院,于夫人本可不来的,结果现在被丢在了一旁。

夫妻多年,于夫人又哪里不了解自家老爷的脾气,见到了这样的画室,怎么可能忍得住呢?她可不敢在此时败了自己老爷的兴,立即表示她很愿意接受静宁的款待。

刚安排好了于夫人,新的问题又来了,于千里指着元宝准备好的东西问,“这是什么?为何要放在这里?”那是一张小圆桌儿,上面铺了一块白布,当中摆着一个木头块子,其实就是一个木制的长方体。

元宝没回答,而是满脸笑意地请于千里给他们即将“创作”出的新画技取个名字,理由是,“总不能一直‘那种画技’、‘那种画技’的叫,说起来不方便。”

于千里客气地推让了一下,“这个,又不是我创的,怎么能独揽其名呢?”

这正合元宝心意,连忙说,“那不如就叫‘立体画’吧?先生觉得如何?”人家本来叫“三维立体画”来着,可元宝觉得说“几维”什么的,这些人绝对听不懂。

于千里很是迷惑,“何为‘立体’啊?”

元宝想了想说,“就是像,非常非常的像,特别特别的像……”她真心说不出来啊!

结果于千里立刻就恼了,“画之一技,最讲究的是意境,形神兼备乃是大成,有时为了求神似舍弃些形似也是理所应当的,怎可舍弃神似单单去追求形似?此乃微末之道,难成大器,还会误入歧途……”

这是这个时代画师们所公认的准则,不能说不对,只能说在艺术道路上有各自不同的追求方向。但这种思想,对一心要在这一时空再现“三位立体画”的元宝来说,却是很大的阻碍,必须扭转,或者说在画立体画时部分扭转。

在元宝心里,追求形似和追求神似完全没必要对立起来,要知道,摄影作品也是有意境的。元宝也有信心,只要她自己或者引导着于千里成功地画出立体画,那么,她就能做到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这种思想,元宝还记得,在前世她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那些立体街头涂鸦时的震撼。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而当一种画技高超到能骗过你的眼睛时,那是种什么样的感受?!颠覆“眼见为实”的认知什么的,元宝想想到那时这一时空观赏者们的表情,就对未来的日子充满了期待。

但现在元宝很郁闷,不等于千里啰嗦完,就直接说,“那先生说说,何为立体啊?”

噎得于千里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胡子一翘一翘的,他怎么就没见过这么无赖的孩子呢?!

这应该是两人间的第一次争吵,也说出了他们之间理念的最大分歧,而最让元宝感到悲哀的是,她在这一时空找不到不同意于千里这种理念的人,只能一点点地磨合和扭转,必要时还得用些诱哄的手段。

而当元宝觉得已完全勾|引,好吧,其实应该是“吸引”住了于千里之后,她的耐心就变得薄弱起来,于是,争吵就成了两人之间的常态,到了后来,就连旁听生倪余泽同学都对此表示淡定了。

因为是初次争吵,这时两个人还都各自压着脾气,没完全露出真性情来,经过一番唇枪舌剑后,于千里终于别别扭扭地同意用白描手法画这个毫无意境和美感可言的木头块子。

白描是国画的一种,就是用黑色的线条勾勒出的图画,通常用来画人物或做书籍的插图,最容易印制,而元宝选择它,是因为这是她在这一时空能够找到的和素描最为接近的画法,不然,她真心没法形容素描。

两张画案在白色桌子的对面一字排开,很像后世的教室,于千里是铺好纸后站在桌案后的,倪余泽和他一样,只有元宝不同,元宝坐在椅子上,面前支了个架子,画纸被夹在架子上,这也时后世的作画方式。

于千里对元宝怒目而视了很久,到底是没好意思当着倪余泽的面儿开口教训元宝,而当盛着墨笔的盒子被摆上案头时,于千里的脸色又变得好起来了。

开始学画时元宝就发现了,其实这一时空是有“铅笔”的,而且还是自动的,因为是黑色的,它们被叫做“墨笔”或“硬墨”,画出来的线条则叫“墨线”,更为神奇的是,有那么几种墨笔,画出来的线条是可以擦掉的,用包裹墨笔的布就可以,十分方便,还有的则能做到经年不褪色。

墨笔的内芯是不同材质和粗细的条状物,可以画出粗细深浅不同的各种墨线,外面用一种特殊的布一圈圈缠上,直到适宜手的抓握,当前端露出的尖头用完后,就在顶端中间一推,当中的内芯便又露出一截,可以继续画,有时露出的尖端被布缠着画不出来,就用剪刀将那一小圈布剪掉,要很小心,因为有的内芯很软,容易被一起剪掉。

因为材料不好找,墨笔价格不菲,让元宝直接断了拿墨笔当铅笔写字的念头,有些墨笔的用料很稀缺,所以很难有人能将各种材料制成的不同用途的墨笔凑齐。

而侯府这次为于千里提供墨笔足有几十种,是相当齐全的,有些于千里只见过,但并没用过,有些只听说过但没见过,还有那么两、三种,他连听说都没听说过,根本就不认识。

倪余泽耐心地为于千里一一介绍,最后还说,“这盒墨笔是表妹送与先生的,此外,每种墨笔府中都有备用的,可随时添补,先生定要尽兴才好。”

于千里听得连连点头,比昨天收到重礼时开心多了,元宝不由暗想,土豪啊,用银子砸人什么的,简直太有爱了,倪余泽威武!

差不多用了两个时辰,三个人先后画完了,接下来就是品评的环节了,然后于千里的脸一下子又黑了下来,不用开口,于千里也能看得出来,三个人中,元宝画得最好,倪余泽其次,他自己的最差!

就在这时,下人们说,午宴准备好了,于千里运了半天的气,却不得而发,只得和两人一起下楼用膳。

宴席并不铺张,和他们平时用的不过是换了张桌子加了几道菜而已,完全是日常家宴的风格,这也是元宝特地安排的,人很少,再加上倪余泽和于夫人、元宝和于千里的年龄差距都比较大,所以他们就在同桌就餐了,也算合乎礼仪。

于千里整顿饭都吃得心不在焉,不用问,元宝知道他是在想他差在哪里了,虽然这正是元宝的用意所在,但于千里如此上心,还是让元宝在感叹:没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每个成功者的背后都有着巨大的付出!

饭后,按照礼仪,于氏夫妇就该提出告辞了,可于千里还没弄明白自己失败的原因,怎么可能就这么离开呢?元宝也就罢了,于千里早就知道在所谓的“立体”技法上,元宝是强于自己的,可倪余泽又是怎么回事?真没听说泽公子擅画啊,而且倪余泽还老实地承认,今日是第一次接触这种画技,怎么就也在自己之上了呢?!

自家老爷这副样子,这告辞的话于夫人是怎么也不说不出口了,在一片大好的形势下,元宝赶紧拿出了提前准备好的银票,“这是一年的束脩,还望先生不吝赐教。”特地将“一年”二字咬得极重。

“这……”于千里现在倒不是不想教元宝,他就是在想他能教元宝什么,“老夫受之有愧啊!”

元宝微微一笑,“即是这样,那么先生就帮我想想,在你所知道的人里面,在‘立体画法’上可有超过你的?”

“这……”于千里仔细想了一会儿后,不得不承认,“还真没有!可……”

元宝明白他的意思,连忙说,“先生,做学问这事,怎可以一时一技较短长,这样的话,你我都很难进步吧?”

于千里欣然点头,被元宝说服了,并没发现,元宝这不伦不类的“自谦”当中,把于千里这个先生也算在了里面。

见他们谈妥了,于夫人收下了银票,当先生拿束脩,而且只是一年的束脩,这是天经地义的事,不过,当她看清了那张银票后,便轻呼了一声,“这万万使不得!”那是一张一万两银子的银票。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