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凑数的?没错,是我
“喂!你们知不知道豫郡王?”有人神神秘秘的说道。“豫郡王?”很多人闻言摸不着头脑。
“圣人十一子豫郡王!”有知情人小声说道。
“十一皇子?圣人不是共有十个皇子吗?”
“嘿!这位豫郡王真不愧是皇子中的典范!”
“皇子守国门,文武死社稷!就在那北齐十万大军攻城,下阿城生死存亡之际,这位豫郡王突然站了出来!”
“他不惧刀枪!不怕生死,在那个落日黄昏,只身走出城门前往北齐军营而去!”
“听说,他从始至终都带着淡淡的笑容,直到尧雄的站刀驾到他的脖子上,他都不曾有半分的害怕!而是据理力争,最终迫使北齐大军撤军休战!”
“休战?这位豫郡王都说了什么!”
众人闻言精神打震,这估计是这些天来他们听到最好的消息了,想想那个血流成河、杀气腾腾的战场,一个少年手无寸铁只身走进敌人的大营,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胆量,最终敌人竟然休战了,这又需要多大的智慧!
十一皇子!
豫郡王!
萧禹的事迹很快便在金陵传开,而且仍在不断的向着荆州、江州、交州等天下传开,此时此刻萧禹那身影在世人的眼中顿时高大了起来,无数的大家闺秀谈其他时,无不是美目色彩连连,就是那青楼楚馆中都是关于这位豫郡王的话本。
这可真是:一举成名天下知,何人不识十一郎!
唐休坐在悦来客栈,静静的听着那些嘈杂的声音,看着那些人有的惶惶不可终日,有的是热血沸腾,有的交头接耳不知所云,他的心中却是异常的平静。
别人都是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他此刻是左耳进右耳出,只求心中片刻的安宁。
“前线战事吃紧,朝廷何事发兵下阿?”
“好像……还没有动静!”
“有消息了,敬之兄,朝廷有消息了!”
众人讨论之间,又一人气喘吁吁的跑进客栈。
“润丰兄,快!快说快说!何人领兵?”
“是……呼……是安庆侯、驸马都尉、安西将军谢山!三日后,谢侯爷将率领三万长林军,五千虎贲军出征豫州!”
“三万长林足以挡住北齐兵锋,不知何人为副将?”
“副将乃是领军将军曹景宗!随军都尉好像叫做陈兴国!”
“竟然是曹将军!曹将军武艺高强,作战勇猛,有他在定然能够杀杀北齐军的威风!”
“不错!曹将军征战沙场数十年,向来以骁勇善战闻名天下,更兼将军早年便多次与北朝交战,此次定能够解下阿围城之困!”
“哦,听说还有一名随军军师?不知是何人!”
“什么?军师?何人能够担当军师之职?”
“咱们大梁已经几十年没有过随军军师了吧?”
众人闻言面面相觑,皆是不知这随军军师又是何人。
“咳!此人该不会又是哪个世家大族的公子,滥竽充数的吧?”
“有可能!”
众人闻言,彼此对视两眼,不约而同的点点头,脸上露出鄙夷和羡慕的神情。
“呵!滥竽充数的?自己就是那个充数的!”
唐休闻言哑然失笑,没错,他便是那个所谓的随军军师,这个职位是圣人作日给的,不过这更像是一个笑话。
谢山乃是驸马都尉,当今圣人的妹夫,曹景宗自然不必说,那是大梁开国的功臣,屡有战功,这三万五千多人中他认识的仅有陈兴国一人而已。
如此随军军师也不知那位到底是何意!
不过,想着能够出去透透气,唐休还是高兴的接了圣旨?当然,他自己也明白,身为圣人的特殊囚徒他自然没有拒绝的余地。
……
三日后。
旌旗招展,铠甲明亮,长矛霍霍锋芒毕露,五千虎贲军由领军将军曹景宗率领作为前军,兵锋直指豫州下阿城。
唐休有些羡慕的望着黑压压的前军,耳边听着来自谢山等人的无情嘲讽。
“唐军师,不知可有破敌之策?”有人起哄问道。
“嘿!唐军师可是圣人任命的军师,那可是一军之师,自然有破敌之策,不知道军师何以教我等?”
“哼!不过是乳臭未干的庶子罢了!”
“唐军师恐怕还从未上过战场吧?可不要等到了下阿城吓得尿裤子,弱了咱们长林军的名头!”
“长林军,国之长城,兵如长林,这是属于咱们谢氏宗族的荣耀!”有人满面荣光的望着浩浩荡荡的大军说道。
没错!
这些跟在谢山周围的人皆是谢氏宗族的青年才俊,这次他们跟随谢山出征除了见见世面之外,也不乏谢氏有锻炼后辈弟子的意思。
这就是世家大族能够长盛不衰,把持朝政的不二法门,他们的后辈子弟天生就占据强大的资源,一旦他们家族有人能够快速成长起来后,便会立刻反哺家族,提携后辈子弟快速成长,从而形成合力快速控制聚拢手中的权力。
就比如现在这支三万之众的长林军,这支长林军与其说是帝国的军队,不如说是琅琊谢氏的私兵更为贴切些,因为自谢山成为这支大军的统帅之后,谢氏家族的烙印在长林军身上越来越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