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波战争
战争概况
希腊的古典时代(公元前5世纪至前4世纪前期),是希腊奴隶制城邦发展到极盛然后又走向衰落的时期。大体来说,公元前5世纪末叶以前,是希腊奴隶制经济发展和城邦繁荣的时期;公元前4世纪,奴隶制进一步发展,自由民中贫困破产的人数增多,阶级矛盾和斗争激化,城邦渐趋衰落。公元前6世纪末,希腊奴隶制城邦刚刚完成了自己的形成过程,就面临着波斯帝国的威胁。早在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皇帝居鲁士征服小亚细亚,小亚西海岸的希腊人城那就从属于波斯帝国的统治之下。大流士一世镇压了高墨达暴动并重新统一帝国以后,又于公元前513年从小亚侵入欧洲,进攻游牧的西徐亚人。波斯征服西徐亚人的计划未能实现,却占据了色雷斯;色雷斯以西的马其顿也向波斯屈服了。这样,希腊各城邦就直接面临波斯的威胁。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的米利都发生反抗波斯的起义,其他的希腊城邦纷纷起而响应。米利都又向希腊本土的斯巴达和雅典寻求支持。斯巴达没有响应,雅典派20艘战舰支援。小亚希腊人的起义最初曾取得胜利,波斯在小亚希腊城邦的代理人都被推翻。不过,这些希腊人并未形成一个整体,而且内部常有分歧。因此,公元前494年,当波斯出大兵镇压时,小亚希腊人就失败了;米利都的大部分男子被杀,妇女儿童被掳为奴隶,财富被抢光,城市被摧毁。
波斯镇压了小亚细亚希腊人起义以后,就把侵略矛头指向希腊本土。希波战争从公元前500年米利都暴动开始。到公元前449年战争结束,分为前期(公元前500—前479年)和后期(公元前478—前449年)两个阶段。在战争前期,波斯军队对希腊本土发动三次大规模进攻。公元前492年夏,波斯水陆两路大军沿色雷斯沿岸,第一次进攻希腊本土,但波斯舰队在卡尔息狄克半岛的阿托斯海角遇到风暴,陆军遭到色雷斯人的攻击,损兵折舰半途而还。
公元前492年,波斯海陆大军进攻希腊。舰队航行至亚陀斯海角时,遇飓风,大部分舰船沉没,2万海军葬身鱼腹。陆军在色雷斯遇到当地人民的抵抗,损失重大,被迫折回。波斯军远征失利后,大流士一面继续备战,一面实行恫吓。他派使者到希腊各邦,要求贡献“土和水”,意即降服于波斯。雅典和斯巴达坚决拒绝,雅典把波斯使者抛进了深渊,斯巴达把使者投入井里,并嘲笑说:“自己去取土和水!”
公元前490年,大流土发动对希腊的第二次进攻。波斯海军横渡爱琴海,攻占爱勒多里亚后,在雅典城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雅典人派长跑家斐力必德驰往斯巴达求援,而斯巴达人又多方推诿,迟迟不来。形势万分迫切,雅典动员了所有的公民,征集1万名重装兵,雅典的工匠、农民、商人和政治家,所有能打仗的男子都披甲执矛,辞别了他们的亲人,准备为保卫自己的家园而战。只有被阿提亚的小城普拉提亚及时派来了1000名援军,而波斯军队却有10万之众。
在形势十分紧急情况下,雅典全军出动至马拉松。米太雅得对部众说道:“现在,或者是让奴隶的锁链加到雅典人身上,或者是保住雅典人的自由,都系于你们之手了!”交战之初,米太雅得把军队列成长方阵,以主力集中于两翼,中军兵力较弱。两军接触后,雅典中军受波斯军的压力向后退却,而两翼则以机敏迅速的急进军突破了波斯军的弓箭射击,以长枪的密集方阵击退了波斯军的两翼,致使波斯军阵容大乱,纷纷逃向海上的战舰。雅典军的两翼则转向后方与中军联合,围歼波斯中军,取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
在这次战役中波斯军队死亡6400人,雅典只损失192人。雅典将领米太雅得随即派擅于长跑的战士菲力必德到雅典报捷。他在三小时内跑完了从马拉松到雅典的路程(42公里),只喊一声:“我们胜利了!”就倒地而死。
为了纪念马拉松战役的光辉胜利,为了纪念菲力必德可歌可泣的事迹,雅典人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设立一个竞赛项目——马拉松长跑。经过近人的测量,马拉松距雅典城42公里195米(42195米),即以此作为马拉松长跑的法定长度。入侵者企图再进攻雅典,由于雅典军队及时赶回而未能得逞,残军败将只好败退。
马拉松战役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它极大地鼓舞了希腊全民族的斗争精神,使一些原来屈服于波斯的城邦也加入反抗波斯的行列。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写道:“在希腊人中,看到波斯服装,看到穿波斯服装的人而敢于勇敢地对付,这些人当属最早;在那时以前,希腊人只要一听到波斯人的名字就感到恐怖。”
希腊方面的有识之士也看到初战告捷只是即将到来的更大风暴的前奏,希腊民族仍处在危险之中,全力备战确属当务之急。这些人中最有影响也最有见识的是雅典民主派领袖泰米斯托克利,他曾参加马拉松战役,对波斯舰船之多和未来决战中海军的极端重要性体会甚深,便极力主张雅典应首先建立强大的海军。恰巧雅典的劳立温银矿这时发现一支富脉,可开采出大量白银,他即说服群众不要按旧例把属于国有的银矿出产分给公民,而把它集中起来用于海军建设,终于造好了100艘新式的三列桨战船。再经过其他方面的努力,雅典海军在短短数年间达到拥有三列桨战船200艘,实力猛增数倍。它们在数量上虽仍远不及波斯海军,却有灵活快捷坚牢强劲的优点,在士气高昂的雅典公民水兵掌握之下,已具备和波斯海军拼搏的力量。
与此同时,经雅典和斯巴达的努力,许多希腊城邦已认识到局势的严峻和联合抗敌的必要,到公元前481年,31个城邦集会于斯巴达,决定组成全希腊的同盟,一致对抗波斯。大会推举斯巴达为海陆军统帅,重要决策则由同盟各邦共同商定。雅典为了增强同盟内部的团结,明智地把海军的最高指挥权让给斯巴达,但事实上它是希腊海军的主力,足可左右作战方针。此外,雅典公民大会在泰米斯托克利提议下还决定让所有流放者回国,团结一致共同对敌,使雅典国力更见强盛。
波斯方面虽遭损兵折将之辱,但整个帝国实力未受触动。大流士死后,继位的薛西斯便大张旗鼓地集中全国军力财力,准备以更大的规模卷土重来,必欲扫平希腊而后快。
公元前480年的春天,薛西斯亲自率领波斯海陆大军开始了历史上空前的横渡达达尼尔海峡的军事行动。据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的记载,渡过海峡进入希腊的波斯部队仅战斗人员即有2641610人之多,另有相等数目的工程人员、奴隶、商人、供应人员和营妓。他告诉我们,如果薛西斯的军队自河中饮水,可于一眨眼间使河水尽涸。此数显然过于夸大,可能他是引用了波斯皇帝举行全国大阅兵时宣布的全军人数,实际上,渡过海峡的波斯陆军最多只有50万人,战斗人员只有40万之数,加上波斯海军千余艘战船上的15万水兵,海陆军战斗人员总数为50余万,它和希罗多德说的虽然相差很多,但在当时仍是空前庞大的部队。这是一支颇为庞杂的部队,里面包括着步兵、骑兵、战车、象和一个庞大的用于运输的三层桨座作战舰队,据希罗多德的说法,一共包括1207艘船只。当数名希腊间谍在波斯营区被捕、一位将军下命予以处决时,薛西斯不但赦免了他们的死罪,并且还叫人带着他们参观他的战备,然后将他们释回希腊。他相信待这些间谍将他的准备情形报告斯巴达和雅典后,一定会使希腊其他地区赶快投降。大军进抵达达尼尔海峡,埃及和腓尼基的工程人员已在那里搭建了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古代最令人赞赏的机械成就之一。如果我们相信希罗多德的说法,计有674艘三层桨座战船,分两排横越海峡,每艘船都面对海流,以巨锚系紧。然后工程人员以亚麻或纸草缆横过每排船,该项巨缆系缚于每条船上,两端固定于两岸,并以绞盘绞紧。然后把树砍倒,锯成木板,横置缆上,系紧,板上敷以砍下的树枝,树枝上再铺土,然后复将这一切踏成一条道路。路的两侧又建起一道防波堤,其高度恰使兽类不致因见海洋而惊吓。虽然如此,仍有很多兽类和部分兵士,必须用鞭子驱策才肯上路。这座桥梁的承载力很强,大军在七天七夜内成功地渡过了海峡。一个当地土著目睹这一个景象后,认为薛西斯即是天神宙斯,因而发出疑问:这位人与神的共主,只要一个巨雷就可把一个傲慢的国家毁灭了,为什么却要费上这样大的精神去征服这个小小的希腊呢?
陆军在陆上通过了色雷斯,进入了马其顿,而波斯的舰队则沿着海岸南行,穿过一条由民夫所挖全长2公里、横过圣山地峡的运河,避开了爱琴海的风暴。据说,军队无论在哪里吃两餐,供应的城市就会整个枯竭;萨索斯岛招待薛西斯的大军一日,就用去了400银塔兰特(约合100万美元)。所有希腊北部,甚至迄阿提卜半岛边界,都因为恐惧或接受贿赂而投降,并将他们的部队加入到薛西斯的数百万众之中。
对比之下,希腊联军劣势明显:陆军仅11万人,海军只有400艘战船,而且由于城邦众多,地域分散,能集结在一地抗击波斯的联军往往只有一两万人,因此战争形势对希腊人说来仍非常严峻。
在中希腊的主要道口温泉关,波斯陆军主力和希腊人进行了首次大战,此关傍山靠海,地形极为险要,守关部队决心在此打一场与国土共存亡的决死之战。他们仅有7200人,核心是300斯巴达战士,以斯巴达王李奥尼达为司令,面对的却是数十万波斯大军。初次接触后,带头作战的斯巴达人非常英勇、波斯军数度猛攻皆不得手。激战几天后,由于希腊叛徒带路,波斯陆军包围了温泉关希腊陆军。李奥尼达命令大部分守军撤离关口,安全转移到后方,他和全体斯巴达战士则留下死守,鏖战竟日,终于全部牺牲,另外请求留下和斯巴达人并肩战斗的还有400底比斯人和700特斯皮亚人,他们也都英勇牺牲。后人在他们牺牲的地方立碑以纪念,碑文写道:“过客啊,去告诉拉西第梦人(即斯巴达人),我们是遵从着他们的命令,长眠在这里的。”
波斯人攻破温泉关后便长驱直入,进围雅典。这时希腊同盟的陆军集中在科林斯地峡附近,而雅典的海军则集中在萨拉米湾,准备坚决抵抗侵略,当一个雅典人在民众大会上劝说大家投降时,大家立即将他杀死,然后又由一群妇女,奔到他的家里,用石头把他的妻子和儿女击毙。由此可以想见,当时人们情绪的激动和感情的强烈。泰米斯托克利劝雅典人放弃他们的家园,将家属和财物疏散到附近的岛上去,专靠海军来和波斯人决战。当薛西斯到达雅典后,发现这个城几乎全被抛弃时,遂予以劫掠焚烧。把雅典卫城的神庙和下城的主要建筑物都焚毁殆尽,而骄横不可一世的波斯王薛西斯高踞在山岗上,亲自指挥他的舰队来包围雅典的海军。
波斯舰队(1200余艘)进入了萨拉米湾。而希腊海军仅有300艘三层桨座战船,且指挥仍然不一,大多数的海军将领都反对冒险出战。泰米斯托克利决心迫使希腊人作战,他采取了一个舍命的策略,如果波斯获胜的话,他也不能幸免。他派遣了一个可以信赖的奴隶前往薛西斯处,对他说:希腊舰队企图于夜间出航逃离,波斯如果欲阻止这个撤退,只有将希腊舰队包围。薛西斯接受了这个建议,第二天早晨封锁了所有逃避的出路,迫使希腊人不得不予应战。由于希腊人优越的战术和海军训练,而波斯方面语言混杂,意志又不集中,且舰只过多,也不便指挥运用,最后战局遂有利于希腊人。
根据记载,波斯方面损失了200艘船,希腊损失了40艘,因为希腊人善泳,就是在船只浸水沉没后,亦可游泳至岸,所以希腊人死亡得很少。雅典人在萨拉米海战中的胜利,最后地、稳固地保卫了希腊的光荣和独立。波斯人虽然在陆上仍占有优势,但因在海战中已经失败,其势不足以久留,薛西斯便引兵从达达尼尔海峡退回到亚洲,只留下5万士兵给他的女婿、大将马多尼厄斯,驻屯在贴撒利,继续与希腊争衡。
当波斯王薛西斯兴兵进攻希腊本土时,他曾经煽动腓尼基人在北非的殖民地迦太基出兵西西里岛,袭击希腊人的城邦叙拉古。说也凑巧,就在萨拉米海战的同一天,公元前480年9月23日,叙拉古人在希米拉海面上完全歼灭了迦太基人的舰队。萨拉米海战和希米拉海战的胜利,分别地决定了希腊人在希腊本土和在西西里岛上的优势。
公元前479年的春天,波斯大将马多尼厄斯引兵再犯希腊,雅典人又被迫逃亡,雅典城再一次沦于敌手。然而,希腊同盟迅即纠集部队,英勇反击。斯巴达王保撒尼斯率领了希腊联军3万人,与波斯侵略军鏖战于普拉达亚,双方均伤亡惨重。正如在马拉松战役中一样,这一次希腊人又是以少胜多。结果,马多尼厄斯和大部分波斯侵略军都横尸沙场,余众溃散。从此以后,波斯人便不敢再踏入希腊人的土地。
紧接着普拉达亚之战的胜利,雅典海军又在米利都附近的密卡尔角上完全歼灭了波斯残剩下来的一些战舰,把小亚细亚西部、爱奥尼亚地区的一些希腊城邦从波斯帝国的重轭下解放了出米。这样,爱琴海区域便又成为希腊人自由活动的世界。
波斯帝国的西进扩张
波斯帝国起源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公元前7世纪,波斯人仍处在氏族部落阶段,受到伊朗高原西部的米底人的统治。公元前550年,出身于氏族贵族阿黑门尼斯族的居鲁士(公元前558—前529年),在领导波斯人反抗米底的统治中,灭了强盛一时的米底,建立了波斯国家。
新兴的波斯国家是一个有强烈扩张性的奴隶制国家。波斯人虽然进入了文明社会,但他们离开氏族部落阶段不远,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氏族部落制度和传统的残余相当浓厚,社会分化也未达到剧烈的程度。因此,波斯人仍然具有“野蛮人”的传统习惯,进行掠夺在他们看来是比进行创造的劳动更容易甚至更荣誉的事情,“勇武”被看成是“一项最大的美德”。氏族贵族利用波斯人的“野蛮”习性,以虏获物相引诱,来实现他们对奴隶、财富和土地的贪欲。这样,周围的民族和国家,便首先成为波斯扩张的目标和对象。波斯国家同时也是一个原始的奴隶制国家。它的国家机构仍保有部落联盟的性质和军事民主制的遗风。它的军队由波斯和米底(社会发展水平和波斯差不多)全体自由公社成员组成,称为“卡拉”(人民的意思)。军队组织和公社组织形式基本一致,公社也称“卡拉”公社。部落联盟的传统,军事民主制的遗风,兵民合一的战斗组织,使波斯国家一开始便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凭借这支军事力量,波斯国家东攻西伐,侵略扩张。从公元前546年至前525年,居鲁士及其子冈比斯(公元前529—前523年)先后攻占了小亚细亚的吕底亚、新巴比伦、中亚、埃及,控制了巴勒斯坦和腓尼基,建立了领土广阔、地跨亚非二洲的帝国。公元前522年登上王位的大流士(公元前522—前486年),更是一个野心勃勃的征服者,他在镇压了国内各地的“叛乱”,征服了印度河流域西北部和中亚北部之后,于公元前514—前513年率军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入欧洲,攻打黑海北岸的斯基泰人,被斯基泰人打败后,留下一部分军队,由将领美伽巴佐斯率领,屯驻色雷斯,随后,希腊半岛北部的马其顿也归附于波斯。这样,波斯西进扩张势力已逼近巴尔干希腊的门户。
公元前6世纪的希腊,各城邦国家已先后形成,内部相对稳定,奴隶制度和社会经济日趋发展,工商业城邦的海上贸易已活跃于地中海东部和中部,西到意大利南部和西西里,北至黑海沿岸一带。这些地区供应希腊工商业城邦以原料、粮食和奴隶劳动力,同时成为工商业城邦的产品销售地。由于历史的原因,希腊诸城邦,有的彼此结成同盟,有的互相敌对。但巴尔干希腊已成为境域广阔的希腊世界的中心,在这里出现了两个强大而有势力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斯巴达是巴尔干希腊的陆上强国,它有一支训练有素的重装步兵,公元前6世纪中,伯罗奔尼撒各邦又以它为首结成了“伯罗奔尼撒同盟”。雅典在梭伦改革之后,工商业和海外贸易得到了发展。公元前6世纪中至世纪末,是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经济迅速发展时期。由于经济的发展,雅典已经与小亚细亚沿岸和色雷斯一带发生了紧密的联系。与此同时,雅典也积极向外开拓殖民地。早在公元前7世纪,雅典人就向小亚细亚西北角的西格伊昂和色雷斯的埃拉伊乌斯地区移民,到公元前6世纪中,已经牢固地控制了这两个地区。同时黑海沿岸也成了它的商品市场和粮食、原料的供应地。海外利益对正在迅速发展的雅典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但是,波斯帝国的崛起及其西进扩张,直接危害和威胁了希腊城邦的独立和自由,也严重地损害了新兴工商业城邦的海外利益。
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早在公元前546年居鲁士征服吕底亚的时候,便落入波斯的统治之下。大流士对色雷斯的占领,以及马其顿的臣服于波斯,遂使巴尔干希腊城邦的独立和自由面临严重的威胁。而大流士对巴尔干希腊早就虎视眈眈,他在攻伐斯基泰人之前,就已派遣小分队侦察过希腊半岛海岸地带,为他日后的出征做准备。由于波斯人对赫勒斯滂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的控制,以及它仗恃同盟者腓尼基人的海上力量,爱琴海周围和通往黑海的交通线便被切断,这便严重地影响了希腊工商业城邦的经济发展。因此,波斯的继续西进和称霸爱琴海地区的局面,对于希腊城邦,特别是雅典来说,是难以容忍的。此外,援助小亚细亚希腊城邦摆脱波斯的统治,对于希腊城邦来说,是同胞的责任。尽管各邦对此态度有所不同,但血缘关系在促使一些城邦(特别是雅典)积极对抗波斯方面起了相当的作用。
这样,在东地中海地区,一场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波斯入侵巴尔干希腊
公元前500年,小亚细亚最大的伊奥尼亚城邦米利都的僭主阿里司塔哥拉斯因挑唆波斯进攻爱琴海的那克索斯失败,惧怕波斯人的惩罚,利用人民反抗波斯统治的情绪,发动伊奥尼亚各城邦起义。米利都首先发难,其他各邦纷起响应,波斯在各邦扶植的僭主接连被推翻。以米利都为首的伊奥尼亚城邦的起义,揭开希腊城邦与波斯帝国之间的战争的序幕。
伊奥尼亚城邦起义后,阿里司塔哥拉斯到斯巴达和雅典请求援助。没有海外经济利益又没有什么海军力量的斯巴达,在权衡利害得失之后,以路程太远为理由拒绝过援助。
雅典则不同。雅典人基于自身的利益,同时还因为拒绝过萨尔迪斯的波斯总督要雅典献出“土和水”(即表示降服)的要求,也拒绝过他要雅典迎回被放逐的僭主希庇阿斯的“命令”,深知与波斯的战争在所难免,为了帮助同胞的解放,决定派出20艘战舰前去援助。曾经是米利都的同盟者的埃列特里亚派出了五艘战舰。
公元前499年夏,雅典和埃列特里亚的援军到达小亚细亚,会同伊奥尼亚城邦的起义队伍,从以弗所出发,攻占了波斯总督的驻地萨尔迪斯,焚毁了城市之后便撤退,但在以弗所为追踪而至的波斯军所败。雅典和埃列特里亚撤回援军,伊奥尼亚城邦继续坚持斗争。不久,赫勒斯滂地区和卡里亚地区的希腊城邦,以及塞浦路斯人也都起义反抗波斯的统治。
波斯在镇压塞浦路斯和赫勒斯滂地区的起义后,于公元前497年集中海陆军队进攻米利都。伊奥尼亚各邦的联合舰队由于意见不一致,行动不协调,以致在拉德岛附近被腓尼基舰队所消灭。米利都旋即被围,居民英勇防卫了一年多,公元前495年终于陷落。城市遇到焚毁,公民绝大多数战死,剩下的几千名妇孺,被俘到波斯的都城苏萨。米利都的陷落,给雅典人留下难忘的印象,他们用各种方式哀悼自己同胞所遭受的灾难。当雅典剧院上演弗吕尼霍斯的悲剧“米利都的陷落”时,全体观众嚎啕大哭,弗吕尼霍斯因此被罚1000德拉赫麦的罚金,并且禁止任何人再演这出戏。
米利都陷落后的第二年,其他起义的城邦也都先后被波斯镇压下去。历时六年之久的小亚细亚希腊城邦的起义完全失败了。
大流士在镇压小亚细亚希腊城邦起义之后,决定用强力征服巴尔干希腊。雅典和埃列特里亚对米利都的援助成为波斯进攻的借口。
公元前492年,大流士的女婿马尔多尼奥斯带领一支庞大的海陆军渡过赫勒斯滂海峡,沿着海岸水陆并进,出征巴尔干希腊。陆军沿途征服了近海地带的希腊殖民地和色雷斯部落。马其顿国王还没有遭到进攻便再次宣布降服。海军在占领塔索斯岛后继续西进,在绕航阿陀斯海角时,遭到飓风的袭击,大部分船只沉没,而驻扎在马其顿的陆军又遭到色雷斯一个部落的攻击,死了很多人,马尔多尼奥斯本人也受了伤。波斯军队不得不返回亚洲。波斯第一次对巴尔干希腊的侵略就这样失败了。
接着,大流士又准备新的入侵,公元前491年,他一方面命令沿海地区建造新的战舰和运输船只;另一方面又派使者到巴尔干希腊各邦去索取“土和水”。慑于波斯的淫威,大陆上的许多城邦和波斯使者们所到达的岛屿都献出于“土和水”,而决心抵抗波斯侵略的雅典和斯巴达,则处死了使者。在雅典,波斯使者被抛入深渊;在斯巴达,则被扔下水井,说是让他们“自己去取土和水”。
公元前490年,大流土派将领达提斯和他的外甥阿尔塔弗列涅斯率领大军在小亚细亚南部的基里基亚沿海地区集中,乘上600艘舰船,驶向伊奥尼亚沿岸,然后从萨摩斯出发,由以前的雅典僭主希庇阿斯当向导,向巴尔干希腊迸发。波斯军队在占领那克索斯后,进达优卑亚岛,迫使卡里斯托斯降服,进而围攻埃列特里亚。埃列特里亚人顽强抵抗,终因叛徒的出卖而被攻陷。城市遭到劫掠和焚毁,居民被卖为奴隶。
9月间,波斯军队在攻下埃列特里亚后,渡海到达阿提加,在雅典城东北部的马拉松平原登陆。消息传到雅典。雅典迅即派人向斯巴达求援,并派1万重装步兵急赴马拉松。
前来援助的有普拉特亚重装步兵1000人。斯巴达虽然决定派兵援助,但又说必须在月圆时才能出兵。率兵到达马拉松的雅典十将军,推举米尔提阿德斯为战斗的总指挥。
米尔提阿德斯熟悉波斯的战术,他根据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和波斯军队惯于中央突破的特点,把重装步兵重点布置的两翼,中央兵力较弱。双方军队对峙了数日之后,雅典军队以快速急攻的战术,主动出击。战斗一开始,雅典军队中央一线且战且走,波斯军队尾追。然而,雅典军的两翼,很快就突破对方的阵线,旋即迅速封合,猛攻尾追的波斯军。
波斯军队首尾失援,狼狈逃窜,雅典军队奋力追杀。溃败的波斯军窜上舰船,急速驶离海岸南逃。雅典军队获得全胜,俘获战舰7艘,打死波斯士兵6400人,雅典军队牺牲192人,这就是希波战争史上有名的马拉松战役,雅典人在战地为阵亡战士建陵合葬,世代垂念,陵墓迄今犹存。
雅典人在马拉松战役中,为保卫国家的独立和自由,英勇奋战,以弱小的兵力,战胜强大的入侵者,在世界历史上谱写了一曲爱国主义的胜利凯歌。这一空前巨大的胜利,鼓舞了希腊城邦人民抗击侵略者的斗志,而雅典独力战胜强大之敌,大大提高了它在希腊城邦中的威信。
逃离马拉松南下的波斯舰队,还企图从海上乘虚进攻雅典,但见到雅典军已及时赶回,只得返回亚洲。波斯第二次对巴尔干希腊的入侵终于以失败而告终。
波斯军队在马拉松的大败并没有使大流士放弃征服巴尔干希腊的野心,他在全帝国的范围内,进行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准备。但是,公元前486年10月,埃及爆发了起义,大流士不得不延缓西侵。然而,他还来不及镇压埃及起义,便于是年死去了。
登上波斯王位的薛西斯(公元前485—前465年),继承他父亲大流士的西进扩张政策,征服整个希腊以至整个欧洲的野心更加强烈。他在镇压埃及起义之后,从公元前484—前481年,整整四年,做了西犯的准备:在阿陀斯挖掘横穿地峡的运河,使舰队可以避免海上风暴的袭击;在色雷斯的斯特律蒙河上架桥,以便于陆军的通过;在色雷斯和马其顿的沿途,修建仓库,存储粮草。公元前481年,波斯军队在萨尔迪斯集结。薛西斯一面派人到巴尔干希腊各邦(雅典和斯巴达除外)索取“土和水”,一面下令在赫勒斯滂海峡架设两座浮桥。
在马拉松战役后的十年间,巴尔干希腊的主要城邦也在加强战备。在雅典,它的内部发生了有利于增强国力的变化。以特米斯托克列斯为首的民主派,在派别斗争中接连取得胜利,国家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第四等级公民的地位得到提高。特米斯托克列斯极力主张建造战舰、发展海军的计划得到通过,开采罗立温银矿的收入用于建造战舰。到波斯再次入侵前夕,雅典拥有三列浆新式军舰200艘,一跃而成为希腊城邦中海军力量最强的国家。雅典强大舰队的建立,以及大批下层公民的服役海军,是日后希腊城邦能够彻底战胜波斯以及雅典得以进行海外扩张的重要条件之一。
虽然希腊各邦之间互有仇隙,对于波斯的入侵,态度也不一样,但严峻的局势,使31个不甘遭受奴役的城邦在公元前481年秋天,在斯巴达集会,彼此放弃前嫌,“结束他们之间的一切不和和互相之间的战争”,组织了全希腊的同盟,并推举斯巴达为海陆军统帅,以对抗波斯的入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