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讲故事
县城的一条老街,这是一条年代久远、充满着浓厚生活气息的街道。它与其他繁华热闹的商业街截然不同,这里没有琳琅满目的时尚服饰和精美饰品,有的只是各式各样的农具以及种类繁多的种子。
走进这条街,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那一排排整齐摆放的锄头、镰刀、犁耙等传统农具。这些农具虽然外表略显粗糙,但却散发着一种质朴而实用的魅力。它们静静地躺在货架上,仿佛在等待着勤劳的农民们将它们带回家,去开垦那片肥沃的土地。
除了农具之外,街道两旁还摆满了各种各样的种子摊位。有蔬菜种子,如白菜、萝卜、辣椒;有花卉种子,如玫瑰、百合、郁金香;还有粮食作物种子,如小麦、水稻、玉米等等。这些种子被精心地包装在一个个小纸袋或小罐子里,上面清楚地标示着品种名称和种植方法。摊主们热情地向过往行人介绍着自己的商品,讲述着每种种子的特点和优势。
漫步在这条街上,可以听到讨价还价的声音此起彼伏,也可以看到人们脸上洋溢着对丰收的期待和喜悦。在这里,时间似乎都变得缓慢起来,让人能够感受到那份源自大地深处的宁静与踏实。
“周谷青,听说你去北京看天安门了?”王美琳问道。
“嗯,去看升国旗了。生长在这片土地,我很荣幸,国泰民安,太平盛世。”周谷青说道。
听说当年周谷青填了北京的大学,可惜最后没有被录取,这可能圆了周谷青年少时的一个梦。她都忘记自己最初的梦想了,多年前她也曾经满怀期待,寒窗苦读12年,最后高考发挥失常没有考上二本。家里穷,所以她就没有继续复读或者上大专。吕丽丽说道:“周谷青,你为什么不复读一年?你当年还没有满18岁,你爸妈一定会供你的。”
当年她已经17岁了,如果再复读一年,意味着大学要半工半读。大学应该一心一意扑在学业上,所以就选择上大学。周谷青说道:“运气不是每年都有,复读一年不能保证比上一年考得好,最重要的一点我妈那年暑假回来陪读周小满,那种窒息感想想就觉得头皮发麻。”
听说杜飞刚和杜朋业被带走,杜鹃急得去拦警车。杜源两个儿子是软蛋,二进局子马上供出了她,她被教育了一个下午,傍晚才带着两个儿子从县里打了一个车回村。第二天听陈二妹在村口说是周小满举报杜源两个儿子没事就拿着刀在马路边杀鸡或者追着狗追着鹅跑。
“你爸妈确实不是好惹的。”王美琳说道,“他们两个和杜鹃家吵,和陈二妹吵。”
“陈二妹这次倒是做的比我们都好。”周谷青说道,“有事就找警察。”
“现在村里都夸她呢,杜家两个小霸王变成小王八了,已经在家躲了几天了。”吕丽丽说道,“杜源想送杜家两个小的去少林寺待几年,他姐敢去拦警察,生怕他姐以后教唆两个外甥去砍公职人员。”
“杜鹃不会同意的。”周谷青说道,“她还想着等明年带两个小的去广东打工挣钱。”
“明年她可能也不敢带两个小的出去了。”王美琳说道,“羊槽村有个二流子跑去广东那边嚣张,被人砍了3刀,刀刀致命,现在还在icw抢救,我们村有人发了筹款链接,我还捐了20。”
陈二妹回到村里一直说打工危险,现在想来陈二妹看得长远。打工确实很危险,厂子里年轻人多,一言不合就翻脸,轻者吵架重则打架。吕丽丽说道:“出去外面进厂,还是要去村里或者老乡多的厂,这样别人才不敢欺负,我喊打山工的老公去惠州那家电器厂上班了,他三十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可不能出事。”
“丽丽,你真是亏了,长得年轻漂亮,嫁给大你12岁的,他家穷得在村里都讨不了老婆。”王美琳说道。
“年纪大的会疼人。”吕丽丽说道。
周谷青选了20多包玉米种子、10多包豆角种子、5把锄头、两把镰刀。
“周谷青,你买这么多玉米种子?真要开养殖场啊?”王美琳问道。
“嗯,我让陈放问村里租地了。村里没有通知吗?”周谷青问道。
村子大了人心不齐,有的人宁愿荒着也不愿意出租地,生怕周谷青租他家的地发了大财。有的人觉得周谷青如果弄养殖场,自家多种点地卖卖玉米更加划算。吕丽丽说道:“留守的这些不想出租,在外面打工的不想你发财。”
“能租多少是多少,租得少少养点鸡。”周谷青说道,“我有个朋友在清远那边养鸡,我过几天就去那边看看。”
“养鸡还要学?给点剩菜剩饭给点粮食就可以了。”王美琳说道。
“我去那边先看看客户群,如果能有老板需要,我养鸡也有底。”周谷青说道,“就像我卖樱桃,无籽西瓜,都先有客户预定,有需要我才去进货这样类似的。”
“我懂了,减少风险。”吕丽丽说道,“那我多买点玉米种子。”
下午一点多班车经过芙蓉村,几天不见了周谷青带着农具种子回家了。
回到家就看着两蹲大佛,她假笑的说道:“爸,妈。”
“小雨下周日在桂林家福酒店办婚宴,到时你准备三金送过去。”周礼说道,“她老公在桂林买了一套150平的大房子。”
“一毛钱没有,我结婚周家5个人一分钱没有都没给我。”周谷青说道,“我最多出个人,去免费吃席。”
“哪个喊你和杜源不办酒席的?”陈二花问道。
“办酒席两边我都不能收礼钱,不能便宜你和我前婆婆。”
周谷青放下东西,从车库开着装满水果的三轮车去桥边卖水果了。
一车子都是无籽西瓜,今天下午生意异常好,两个小时过去就卖了三分之二的西瓜。
一群小孩吃着瓜听周谷青讲北京的所见所得,个个眼睛都充满向往。
“谷青姑姑,北京那么好,你怎么不留在北京?这样可以天天吃北京烤鸭了。”杜大勇说道,“你下次去县城买点烤鸭给我吃。”
“嗯,我下次留个大烤鸭腿给你。”周谷青说道。
“姑姑,我也要吃鸭腿腿。”杜小勇说道。
陈文香拿出一块钱,递给大儿子:“带你弟去买辣条,一点出息都没有,其他小朋友说要上北京的大学,你们两个记得吃烤鸭。”
“周谷青,今天傍晚怎么不降价了?”李大仙问道。
“今天傍晚我房子地基就弄好了,要是有多的,就分着晚上饭后吃。”周谷青说道。
“哎呀,我买早了。”陈文香说道。
李大仙想起家里那3个年轻人今天异常开心,大儿媳买了一袋鸡蛋回来还给了她100,原来是那三人准备去吃好的,留两个孤寡老人在家吃鸡蛋。陈二花两口子害得两个外孙去了一趟局里,害她花了300的打车费,她跑去和陈二花吵过一架,她也不想去看陈二花那得意的脸:“给我两个。”
周谷青把两个瓜放在秤上,显示是56.3,她说道:“给我56就好了。”
李大仙拿着西瓜,付了50元,大声的说道:“你爸妈把我两个孙子送了进去,还想赚我的钱?门都没有。”
周谷青也懒得吵了,这前婆婆越吵最得劲,还喜欢去打吊瓶。
陈二妹问道:“你姐姐和妹妹回村吗?我刚才在小卖部看到周小满了,他还瞪了我一眼。”
“没联系,不清楚。”周谷青说道,“你爸妈,姐姐什么时候回来?”
“不回来了,我姐夫醒了,后续还需要治疗,医生说以后也不能做重事了。”陈二妹吃了一颗瓜子,吐出瓜子壳,“我爸坚决不同意我姐留家里,说今年过年回来就带我去多相看几家。”
“你姐欠了你7万,欠了大陈二妹20万,不知何年何月才能还?”王美琳说道。
“大陈二妹改名了,现在叫陈二花。”陈二妹说道,“我爸说今年过完年就去湖北那边催债,有5万是借给我姐家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