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李斯的小算盘
听到大殿外面传来八百里加急的声音,众人的第一反应就是九原郡肯定出事了!到现在,大家还是没有办法相信陆羽的那个兵法。
尤其是嬴政,这几天他也一直都睡不好觉,他生怕陆羽的那个办法不靠谱,那样一来,九原郡必定会失守,搞不好还要损失蒙恬这位大将。
每当想到这些,嬴政都吃不香睡不着。他也派出了一些人去前线打探情报,现在终于有情报传回来了。
很快,就有一个身穿铠甲的士兵跑了进来,跪在地上,气喘吁吁的说道:“报,陛下,前线有战报传回来!说着,他将身上的竹简文书呈了上去!”
嬴政怀着忐忑的心打开竹简文书,当看完文书上的内容的时候,他皱着的眉头舒展开了,最后他哈哈大笑起来:“哈哈!诸位爱卿,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九原郡保住了!”
有大臣好奇的问道:“陛下,九原郡是如何保住呢?难道陆大人的那个办法真的管用?”
嬴政点了点头,激动的笑道:“没错!文书上是蒙爱卿让传回来的。上面说他到了九原郡后,按照陆爱卿的办法大开城门,在城内喝酒助兴!果然,匈奴大军在距离九原郡五里外的地方停了下来!为九原郡争取到了两天的时间!
两天后,二十万蒙家军到达九原郡,蒙爱卿直接率领着将士们把匈奴赶回到了草原边境,打回了气势!”
这话一说,大殿内的大臣们全都震惊了!
“天啊!居然真的拖住了匈奴的二十五万大军!这也太神奇了吧?”
“是啊!这简直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陆大人真是神机妙算啊!他在兵法上的造诣简直是太厉害了!”
“这一次陆大人在保住九原郡的事情上,可是立下了大功了!”
大殿内的大臣们纷纷的表示对陆羽的佩服!
之前大家都不看好陆羽提出的这个做法,可是没想到,结果这么神奇!
不过到现在,大家还是不明白匈奴大军为何会在九原郡五里外的地方停下来?
就连朝廷的武将甚至是将军级别的,也猜不透!
总之,陆羽在朝堂的名声再次水涨船高!。
李斯的脸色有些阴沉,他万万没想到陆羽居然那么有能力!竟然连那么难的问题都给解决了!
幸好他有先见之明,让赵高把陆羽给暗杀掉,要不然的话,陆羽对他地位的威胁是非常大的。
虽然心里面对陆羽很不爽,不过李斯可没有忘记自己的计划,那就是抬高陆羽,这样的话,到时候朝廷发现陆羽死的时候,就不会怀疑到他的身上了。
这样想了之后,李斯急忙站了出来,说道:“陛下,陆大人是难得的人才,是国之栋梁!这一次陆大人为保卫九原郡的安危,立下了汗马功劳!臣认为,应该给陆大人加官封赏!”
听到李斯这么说,大臣们难以置信的看向李斯。所有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大殿内有很多人跟李斯同朝为官十几年了,对李斯也是深有了解的。李斯这个家伙是非常记仇的。
这个家伙绝对不是那种以德报怨的类型。
几天前李斯跟陆羽针锋相对的画面还历历在目。
以大家对李斯的了解,李斯肯定会记恨陆羽的。
现在看到李斯居然主动为陆羽邀功,这简直刷新了大家的三观。
就连嬴政也感到有些意外,这么多年,他也是第一次见李斯会为一个大臣邀功!
不过嬴政倒是没有想那么多,他觉得连李斯都这么夸陆羽,看来陆羽确实是深得人心啊!
想到这里,嬴政笑呵呵的说道:“李爱卿所言极是!陆爱卿才入朝为官不到一个月,就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他的确是一个人才!理应得到封赏!李爱卿,你觉得应该给陆爱卿什么样的加官封赏呢?”
闻言,李斯心里冷笑了一声,给陆羽什么样的封赏那个家伙都是无福消受了!既然这样,那为何不说得大一些呢?这样一来也显得自己的度量大,二来到时候也可以排除陆羽的死跟他有关的嫌疑。
这样想了之后,李斯急忙说道:“陛下!陆大人在治理朝政方面,给陛下提出了三大改革制度,光是凭借着这一点,就足以胜任丞相一职。
另外,此次九原郡的事情,可以看得出来,陆大人在行军打仗方面,也是非常有才华的,从这一点上看,陆大人又可胜任将军一职!所以,臣觉得可以同时册封陆大人为朝廷的丞相和将军两个职位!”
这样的提议让所有的大臣大惊!
同时册封文臣和武将,这在大秦可是从未有过的。不仅仅是大秦,从古至今,都没有过这样的情况!
嬴政也被李斯的话给惊到了!本来他是想给陆羽册封丞相一职的。
其实上次他就想给陆羽册封丞相的,不过陆羽担心大臣和老百姓不服,所以就暂时没有册封。
他也想借助这一次的机会,给陆羽册封丞相的!
只是他没想到李斯比他更狠,居然提出了要同时册封陆羽为丞相和将军两个职务。
其实嬴政并不介意给陆羽册封两个职务,因为在他的心里,陆羽比大多数的朝廷大臣都强得多。
6◇9◇书◇吧
不过自古以来,都没有过哪个大臣能够同时被封为文臣和武将的,所以他也不好提出这样的册封。
既然李斯提出来了,那他倒是没有任何的问题。
这样想了之后,嬴政沉吟着说道:“李爱卿,陆爱卿确实是很有才能!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他都能够胜任!但是同时册封这两个职位,合适吗?”
虽然嬴政是皇帝,手握大权,君临天下。
不过他在做任何决定的时候,也是要考虑服众的问题。毕竟现在不是打天下的时期,而是守天下!
打天下的时候,谁不服就打!他说了算!
现在是在守天下,只有服众了,江山才能稳固。
这也是为什么他在做那些大决定的时候,都要征求大臣的意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