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惨淡收场
第38章惨淡收场
信心满满的两人,第二天就去缴了承包款,拿回了部分的电影票,回到学校就开始筹划宣传及营销的事宜。两人暂定的渠道有三:学生会、老乡会、同学会。
学生会是高校内最大的学生社团,有校方背书,职位设置更是高屋建瓴,主席、部长的帽子不小,言辞甚是圆润,大事问老师,小事有干事,最后累死干死的便是这干事了。
中信以几张电影票的代价,获得了学生会专属信息发布栏的发布机会,版面a4大小。
老乡会虽非正规社团,但胜在触角遍布全校,早就跨越了院系专业及年级的范畴,如果运用得当,应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萧逸的进展也很顺利,那些个拿到赠票的老乡,全都拍着胸脯向他打了包票。
相对弱势一些的渠道便是同学会了。
308宿舍人手一张赠票,负责向各自相熟的同学推荐,班里其他同学也都蜂拥而至,二都的也不甘人后,但因收紧了票根,却让中信为此落下了不少的埋怨。
钱琳则打着她们老三的旗号来要票,这让中信颇为郁闷,他真想当面请问一句,老三是何方人士啊?
激情澎湃的几天下来,战况却是极其惨淡,赠票六十几张,售票只有八张。
为此,两人还召开了专题会议,讨论的结果却很凄凉:
讨便宜这个事儿传承数千年,底蕴深厚,无人可解,毕竟对于他人来说,不用花钱就能获得好处,脸皮厚点儿又有何妨呢?更何况,大家还都是穷学生嘛。
两人齐齐哀叹,还真有点儿齐心协力搬起了石头,最后却砸了自己脚的感觉。
通过复杂的数学建模分析,会议也是卓有成效的,并达成了共识:
将欲取之,必先予之,虽然是古人的智慧,但绝非万般适用,而得舍之道或许可为,同学会与老乡之间交集过多,存在着严重的过度营销,舍弃同学会,力挺老乡会,毕竟,它已经覆盖了整个校园。
另外,把可操作的重点放在官宣上,让那块a4阵地的作用发挥到极致。
于是,中信竭尽心力地重新设计宣传单,因为面向的是爱好文艺、饱读诗书的大学生群体,他还特意填词一阙,把不看电影的孤单说成了可怜,把看电影的浪漫变成了必然:
人约黄昏不见,
孤影阑珊工专,
望月几回,盼天怜;
持票双联手牵,
曲终人未散,缘非浅,
晚风微冷,可小揽。
——
中信亲自捉笔挥毫,狂书许久才收笔搁架,看着张张墨迹渐干的宣传单,他的心中感慨不已:我本东篱采菊人,奈何去兰植韭根!
中信拍了拍脑袋,进行着自我的疗愈,念叨着: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九分耕耘一分收获、急功者损、近利者失……
当看着自己的杰作上了宣传栏,中信再次踌躇满志起来,不靠关系不靠脸,照样能把事情办,且回宿舍等人上门买票吧。
中信接下来的生活变得非常规律,有课便去上课,无课就待在宿舍,还时不时去看望一下宣传栏。
每当看见自己的宣传单被大大的‘校园舞讯’覆盖掉了,他便再寻个空挡重新张贴一张,耳边远远传来小孟的歌声……
冬季到台北来看雨,
梦是唯一行李,
轻轻回来,
不吵醒往事,——
中信真想改一改歌词了:周日到吴艺看电影,不要任何行李,一人前来,不孤单离开……
不知道是风情不解,还是嗤之以鼻,有内容、有情怀的宣传单,却总是被有意无意地覆盖了,后来,中信不得不重新拿起笔,但已经没有了文艺,只有大大的片名与主演的信息,写起来倒也轻快了不少。
有人张贴,就有人覆盖,这样的宣传战,每天都上演着……
五六月的天,已经很热了,马路两旁的梧桐树,似乎已无力支撑那宽大的叶片,并竭力地收缩着树荫的范围,只要撑过下午的炙热,便能迎来夜晚的凉爽和零星的雨露了。
中信和萧逸在屋檐与树荫之间,不断地换位前进着,借此躲避着灼热。
在路过熟食店时,两人用饭票买了些卤菜,再穿过没有一丝遮挡的过街天桥后,也便到了吴艺。
看见进屋的两人,刘老师率先打起了招呼,更是直接问起了售票的情况。
“小顾,你们来了,票卖得怎么样了?”
“卖得不好,也就100多张。”萧逸略显沮丧地回答着,又拿出剩余的票递了过去。
“还不错,好多学生都是临近开场了,才过来买票的,还不要中间的位置,专挑偏僻的角落,我们学校每场都能卖100多张呢。”
刘老师及时送出了些许安慰,很显然,她非常清楚这票务的所有细节。
“萧逸,先不说这些了,你配合刘老师核一下票吧。”
中信故作轻松地安排了余票的交接,渺茫的欣喜就要看刘老师负责的窗口了。
趁着萧逸他们记票的时候,中信去到里面的大房间,将卤菜和馒头摆上桌子,再次来到外间,坐在了一旁安静地看着忙活的两人。
待两人忙定,中信说道:“刘老师,等会儿,您又得忙了,我们带了馒头当晚饭,您也别嫌弃,先凑活着一起吃点儿,垫垫肚子。”
“你这孩子,阿姨怎么好意思吃你们的晚饭呢,我带的有!”刘老师笑着表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