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原来是空
第80章原来是空
每周的例会,听大家汇报完各自的情况后,杨部长便开始点评:
“……小顾,你的方向有些偏了,那些短期内不可能上系统的偏远地区,你不能投入太大的精力,打电话也一定要长话短说,不能闲聊,电话费也是要花成本的。另外,我跟你们讲,一定要按照我们的部署走,以最快的速度把各自负责的区域全部要过一遍,报上来后,由公司统一研究后,再确定重点市场。”说着,杨部长站了起来,双手一按会议桌,深邃的双眼盯着前方,说道:“时不我待,大家都要又紧迫感啊,回到你们的岗位去吧,散会!”
顺着杨部长的目光看去,中信只看到了半人高的隔断,如少女般安静地伫立着,这大概就是高度决定格局吧,他站得高看得远,难怪自己看不到那远处的风情呢!
一只苍蝇飞来,在隔断上落下,不停地搓着两只前手……
“顾中信,走啊,吃饭去。”一只手拍在了中信的肩膀上,一个笑眯眯的慈祥面孔出现在他的身后。
“啊,又到饭点了!”中信这才醒过神来,一上午他都在盯着记录本发呆,时间就这样流逝了。
“走吧,老管他们已经过去了。”
说话的叫王存,途远挖墙脚时,一起跟过来打酱油的,在那批牛人中找不到存在感,分配的市场区域也很偏远,喜欢跟中信几人一起混。
“走吧。”
中信站起身抬脚就走,王存紧跟其后前往吃饭的地方。
吉庆茶餐厅,门头很气派,内部挖地三尺,改造成了两层,晚上的客人非常多,中午的生意就清淡了很多,途远公司的餐票可以通用。
中信来过一次后便定点了,这儿虽然消费略高,但胜在小有情调,几个人凑在一块儿,也能点上几个菜,更有免费的茶水,可以一直闲聊到下午上班。
靠着假二楼的栏杆,长条茶桌两侧已经分坐了3人,中信请王存入了正位,自己则拿过一把椅子,单独坐在了一旁。
中信问道:“肚肺煲点了吗?”
“肯定少不了的,都点好了。”
答话的是一位黑瘦的戴眼镜青年,他叫肖骁,曾和王存一起效力于那家民企,性格比较沉静,也有些被边缘化了。
“刚才在公司还愁眉苦脸的,到这儿了就惦记上肚肺煲了。”
说话的人姓管,大约三十五六岁,成天高深莫测的样子,偏偏又沉不下去,喜欢高谈阔论,据说认识途远的董事长,被人特意请过来的。
“天大的事儿也没有吃饭重要,只要看到饭菜,我的心情就特好。”中信微笑作答,丝毫没有不好意思。
“对,顾中信说得对,吃饱再说,喝好再讲。”一直没说话的老刘也插话进来了,他身材壮硕,国字脸,不说话自带威严,开口却很随和。
“哎,小顾,甭搭理那只羊,在总部就没人喜欢他,天天一本正经的,没个屁本事,这才下放到软件公司的。”老管安慰着中信,似乎他知道什么内幕。
老刘颇为骄傲地说道:“老管这次算是说了句正经话,顾中信,我跟你讲,别鸟那人,管他怎么分,只要你有关系,想做哪个城市就做哪个城市。”
老管撇了撇嘴道:“老刘,你以为人人都像你啊,一点儿规矩也不守,谁的市场你都敢伸手,天天狂得没边儿了,不知道的还以为你是途远的老总呢。”
老刘反唇相讥道:“老管,你以为都像你啊,认识董事长,认识佟部长,认识一大堆高层,不过,我咋没见他们谁请你吃饭呢?”
“我跟他们吃饭还能喊你去吗?你的层次还不够,好吧。”
“……”
这俩货是见面就掐,剩下三个年轻人,皆是笑看二牛斗嘴,大家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场面。
再看那二位,言语攻击着,却都是满脸含笑,他们享受这美好的吵架时光,心中就算有点儿小郁闷,也都随着攻击消散了。
菜,陆续上来了,中信端起碗拿起筷,招呼着几人道:“老刘,老管,你俩先忙着,我们就不等了!”
热闹地用完午餐,那几人回公司接着吹牛去了,只有中信要了杯茶,一个人享受这悠然的午后闲暇,背景音乐里传来如泣如诉的女声:
我不会让自己在思念里沉沦
我们变成了世上
最熟悉的陌生人
今后各自曲折各自悲哀
只怪我们爱得那么汹涌
爱得那么深
于是梦醒了搁浅了沉默了
挥手了却回不了神
……
听着哀婉纠结的演唱,中信却露出释然的微笑:
最熟悉的陌生人,对呀,在前行的路上,素昧平生的陌生人,最后变成了熟悉的人,有的甚至成了知己、爱人、家人,在吴市,自己也有了很多熟悉的人,不再是孤零零的了,以后,还会认识更多的人,有什么可以郁闷的呢?
下午上班,中信整理了以前的调研情况,通过做减法,视野逐渐清晰了起来,他毅然舍去大部分区域,仅将冰省作为今后的工作重点,再次进行电话拜访,进一步深耕市场,以期发现最具潜力的客户。
像前段日子,每每电话打到耳朵幻听,说话说到口干舌燥,最大心力的付出换来的不过是责难;而今,他反倒轻松了许多,工作时间也能泡杯茶了,打电话也能气定神闲了,与客户的交流更加流畅随心了,有些称呼也在悄然间发生着变化……
中信不急不忙地给冰省佳市医保中心张主任打着电话。
“大哥,我是小顾啊,您考察回来了?”
电话里传来张主任乐呵呵的声音:“小顾啊,有几天没联系了,我昨天才从中都回来,你怎么样啊?”
“我挺好的,大哥啊,您这才回来又忙上了,您可得悠着点儿啊!”
中信所言并非假意的客套,这个张主任本是劳动局副手,自从受命组建医保中心以来,兢兢业业,虚心求教,待人和善。
两人经常电话交流探讨,各地医改的经验教训与难点痛点,在一定程度上,中信协助并推动了张主任的工作,因此,两人已然超乎了工作关系,更像是知己朋友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