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如何收尾
第383章如何收尾
“臭小子,几天不见倒是长进了一些。”朱鲤这时自以为想明白了,于是夸了儿子几句。毕竟还是他的种,这股聪明劲天生的,错不了!
李太玄听完朱高仰所谓的解释,虽然其中大部分只是猜测,或是胡说,但有的地方还是让对方给猜中了。
当然,他暂时不会说破,等到后面再揭晓答案。
还有就是顾天恒的反应了,在听完朱高仰的话后多少有点哭笑不得的感觉。
可是再稍微一想,却又无奈地叹道:“虽然小朱不懂什么风水,但这话却没错,李师傅不愧是天才啊。
如果是我来布局的话,布置这样的一帆风顺局,大概的办法是先在庭院里或者房里修建一个大水池,再把帆船搁在其中。但是李师傅却能别具一格,直接把帆船悬挂空中……”
他伸开双手,仰头望向空中的弯月,“这样一来看似无水无活,实际上这漫天的空气就是水,而且面积比起地面上的这一片云纹之水就宽泛多了。
在地面上挖个池子顶多算个湖泊,但在空中,这条帆船甚至可说是徜徉在大海星辰中!”
唉,差距,一个一帆风顺局中,就真切地反应出来了两个人之间思想格局上的差距。
看着这个年轻人,那略显青涩的面庞,让顾天恒难免会心生黯然,止不住叹息。
“一帆风顺直挂云帆济沧海,而今已然是海阔天空任鸟飞,算是一飞冲天了!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格局啊,光是这份气魄这份眼界,就不是我个糟老头子能比得上。”
他已经在想,为什么在见到李太玄后,自己感叹老了的次数越来越多了,以后是不是也得远离对方些了。
“啊,原来是这样,这样摆放竟然有如此的说道。”
在顾老的解说下,朱鲤彻底明白了,心中只觉得大喜过望啊。
并且在不知不觉之中,对李太玄的信任是加深不少。
“既然顾老已经说穿了,我也不多说什么,但顾老还是有一点没有说全。”既然顾天恒已经说了个大概,那么李太玄顺势就不继续装神秘了。
但是,他还要补充说明一点。
“哦,还有一点?”顾老看向李太玄,不知道自己都这么周全了,怎么还少了一个关键呢?
对方这么搞,很容易打击他这位老前辈的自信的呀,还让不让人活。
李太玄从庭院旁的角落里折下一根野草,放在自己胸前吹了一口气,做完这些动作后才说道:“帆船悬在空中,如果像刚才一样起风了,你们觉得这船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
刚才的演示过程,那是风吹草动,以此类比的话,结果是呼之欲出。
“就会风吹草动,哦不,是风吹船动,就像是一条真正的帆船在扬帆踏浪,御风前行。”经过提示,朱鲤哪里还不明白呢,更是兴奋不已。
比起摆在桌面上或者小水池中的帆船,这样摆放的帆船才称得上是帆船,这样的船才是“活”的。
这才是真正的一帆风顺呐,如此场面才真实嘛。
“明白了,你考虑的太全面了。”到现在,顾天恒更明白了如此风水局中的精妙。
李太玄不仅视野广阔,在各种细节上也想的周全,大处小节一把抓,如此缜密的心思,在这样的一个年纪,着实太难得。
知道了一帆风顺局的好处,朱高仰脸上笑开了花,蹲在地面再看了看大帆船,越看越欢喜。
“朱总,还是叫工人来挂起来吧,时间也不早了。”李太玄看看时间,都七点多,还是赶紧干活吧。
在朱家父子火热的目光之中,他依然显得很淡定,好像刚才只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朱鲤马上答应道:“好的,我这就叫人来,相信这点事情很快就能搞定。”
把这大帆船挂起来还是挺简单,但是具体的摆放位置,以及悬挂方式还是花费了一点时间。
好在朱家有人有钱,这些都是末枝细节,很快就能搞定。
趁着几位工人弄帆船的间隙,李太玄一边在看着指挥,一边是吃着些小点心填肚子,吃得很开心。
相比之下,朱家父子就没那么清闲了,虽然是在旁边看着而已,但两人却无法做到轻松自如。
“顾老,待会李师傅打算怎么收工呢?”朱鲤看着逐步升起的大帆船,兴奋之余也有些紧张,看上去这里工程要进入尾声。
那么问题来了,李太玄会选择如何收官呢。
6◇9◇书◇吧
“朱总,我还真有些不敢说,让李师傅给弄怕喽。”顾天恒有些自嘲地苦笑道:“好像不管我看的多远,李师傅都有更深的用意,让人称奇。”
嘿嘿,听顾天恒这么一说,朱鲤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貌似每次都是他发问,而让顾老回答。
若是说全了这就罢了,可惜每次都遗漏一两点,这不是在疯狂打顾老这张老脸,令人自惭形秽吗?
好在顾天恒本身就是一个宽厚长者,加上年纪大了,名利之心变得淡薄,不计较这些,“算了,本来李师傅就是少年天才,手段就比我高明。”
“就像这个一帆顺风局,我想的是怎么在院子里修个水池,但他就能另辟蹊径地悬挂空中,高下立判!”
顾天桓很痛快承认了自己的不足,看上去很衰,但在李太玄和朱鲤看来,他这样的人更值得敬佩。
人在取得了成功之后,往往因为膨胀的自信心理容易迷失自我,听不得他人给出的不同意见,走向固执的道路。
但像顾天恒这样,能在小辈前坦然承认不足,这份从容和大度就让人心生敬意。
“难为顾老您嘞!”作为一家之主的朱鲤,是几人中最能理解这份勇气的人。
就像之前在选择风水师时,他就因为内心膨胀,固执地选择了孔得名,而不是年轻却有实力的李太玄,导致连续的失利。
即便在孔得名失败后,他依然不愿面对现实,正视自己的错误,面对儿子、面对李太玄就是不认错。
嘴上说过道歉,但心里还是不服,仍耿耿于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