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 最后的道君 - 舞独魂灵 - 科幻灵异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科幻灵异 > 最后的道君 >

第382章

清静无为

自祖地归来,我开始认真翻阅各种历史典籍,包括道藏神话传说。

共工是人所共知的邪神,撞不周山引发天塌地陷,导致众生万灵受灾,不知多少家园被毁,这样的人无论在什么年代都堪称罪恶滔天。

可是,如果共工真如人们所知的那样,老子又怎会为他写下道德经?

史书称老子西出函谷关,本不欲言,是在关令尹喜的再三恳请之下,才留下五千字的道德经。

以老子的境界,他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一个字都不会留。

林城大学藏书丰厚,趁着现在还未放假闭馆,我和楚I驱车来图书馆查阅资料。

要进学校,我穿了便装,长发也用帽子遮。

楚I也是青春靓丽的打扮,穿着一身运动服,马尾飘荡。

明明已嫁我许久,却还是从前那般青春朝气,神采飞扬。

楚I本就是林城大学出来的学生,学生证随意一亮,门卫就放她进去,轮到我门卫多看了我几眼。

还好,楚I及时挽住了我的手臂。

林城大学的图书馆我来过一次,先前查阅关于乌鸦坡资料的时候,吴老陪着我进来过,此番也算故地重游。

来时和楚I说好,她自去查阅关于蚩尤的史书记载,我去查阅共工氏族。

真到了图书馆望着一堆堆浩如烟海的古籍,楚I立刻皱起眉头,才翻了几页,就扶额抱怨:“相公,我头疼。”

我晓得她是最没耐心读这种枯燥的文献,丢了几本庄子的注解给她。

“好,庄子这人最有趣,我保证会认真读。”

庄子的确是诸子百家中最有意思,也最聪明的人,甚至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最聪明的人。

曾经困惑西方哲学史的两大难题,全部都被他随手化解。

第一个难题是存在即虚无,人在百年前未生,百年后未有,那么这短短的百年生命对整个宇宙来说,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这问题看似简单,细思极恐。若再搭配宇宙毁灭假说,人这一生简直毫无道理可言。

但这个看似无解的问题,到了庄子这里就非常简单了,他直接用四个字就完全破解,这四个字叫做未始有物。

意思是,世界本来就没有什么东西存在,人又何必再庸人自扰探讨人生的意义?

第二个难题是叔本华提出的,说人生总是在痛苦和无聊之中摇摆,得不到痛苦得到了无聊。

这句话描述的是人性的本质,看似无懈可击,但庄子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给出了答案。

庄子曰,独来独往,谓之独有,独有之人,谓之极贵。

所谓人性,是建立在人是群居动物的基础上做出的分析,倘若一个人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能够真正做到独有,又怎会无聊和痛苦呢?

楚I看庄子看得津津有味,我在这边翻阅关于共工的历史文献。

关于共工的记载,权威考证出自《楚辞.天问》、《淮南子。原道训》、《淮南子。天文训》、《补史记.三皇本纪》等书。

从这些书中能大致得出这样一个共知的结论,共工与颛顼争帝,引发了一场大的战争。

共工不敌颛顼,为泄愤撞倒了天柱,引发了大的洪水,祸及亿万生灵。

战争以共工的失败而告终,失败后,共工一族被诛杀绝嗣。

但从这场洪水浩劫来看,共工的确无愧于邪恶凶神之名,简直就是人类的罪魁祸首。

历史文献翻遍,也没找出几个人愿意为共工平反,只有在地方民俗中,有将共工称之为人皇的说法。

说共工也是三皇之一,功盖五帝。

正自翻阅着资料,楚I同学指著书页上的一段话向我提问。

我接过书看了一眼,这一页写的是庄子外篇的一则寓言,说一个人如果要去隔壁县城,他的父母就会给他准备一天的干粮。

若要去百里之外,他的父母会给他准备三天的干粮。

若要去千里之外,他的父母就会提前半年为他准备干粮,至少会给他准备三个月的干粮。

这个寓言看似直白,其实庄子真正要讲的是造化。

我常说庄子这个人非常积极正能量,是因为无论在佛家还是道家典籍中,都充斥着大量的宿命论观点。

认为人的命运是注定,一切都是造化弄人。

但庄子却认为造化是偏向人的,待人之亲犹如亲生父母。人之所以会遇到种种困境,是因为困于心迷于情。

就拿这个例子来说,寓言中人要去的三个地方指的是本心的志向。

若一个人的志向仅在隔壁县城,那么造物主就不会给他超过他所需之外的能量。

一天的干粮,就是造物主所赋予他的能量,因为你压根就没打算走多远。

将道理和楚I说完,她又立刻提出第二个问题:“相公,按照你的说法,本心志向越高,得到的能量就会越强喽?”

“是啊,在逍遥游中就已经写过一次了。”

“这样的话,岂不是人人只要发大宏愿,都能获得天大的造化机缘?”

“不是,你要知道,能力越强相应的责任也就越大。从修行上讲,遇到的劫数也就越凶险。”我解释道。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