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柳庭璋柳举人今非昔比了。
他这次高中乡试榜首,可比三年前考中秀才榜首那回,要来得令人瞩目。
息县县令亲自到他们私塾去拜访,给题词牌匾“双秀私塾”,亲切称呼他为“柳贤侄”,与柳庭璋交好之意昭然若揭。
而且不同于他做秀才时候,那时候要每个月自己前去县衙领取米粮。
如今,不等他办理身份转换手续,吏员就将一切办得周全,每月由衙役将举人分例送到他家小院。
自然,分例里,包含的米粮数量更多,还有布匹、纸墨等物,折合市价算下来,是秀才时期的两倍不止,单单柳庭璋一人的举人供应就超过他们私塾一个月的束收入。
柳庭璋全部交给娘亲分配,孟氏高兴得不知如何是好。
迎接众衙役报喜信那日,孟氏因为毫无准备,心思混乱之下,一咬牙从箱底拿出许多个整块银子打赏散喜,过后念叨了多日自己的失误,秦秀才和柳庭璋如何宽解也无济于事,直到孟氏知晓柳庭璋的举人分例竟有如此之多才罢。
当然依着孟氏的性子,又要将财物攒起来,将来供儿子考试、成亲之用了。
话说衙役们知道新科举人家境,本来就没存什么接赏的预期,只是为了瞧瞧头名的样貌品行,却意外得了不少银两红封,比一些到二流门户人家报喜的同僚所得都厚。
再加上柳庭璋全家斯文知礼、待人周全,衙役们个个满意,可能七分好都化作了十分,尤其是州府来人。
他们回去复命时,为柳庭璋好话说了十成十。
府台听后,更得意于自己力主点这无名小子为头名的英明决断,他索性一鼓作气,将柳庭璋树为本州平常人家读书的典范,希望激励更多学子,让自己功绩更显著。
因此,云州州府上报礼部的公文、州府县城各式文教活动,都不忘稍待上柳庭璋。
柳庭璋来往州府的机会骤然多了起来。这倒是孟氏散银歪打正着、意外之喜了。
柳庭璋本就融入了息县文人圈子。只不过原先算边缘人物,如今身份加持,成为县里一双手就能数全的举人,一下子成了读书人的焦点。
在定期举办的文会文宴中,大家总要拱他出题、写文、评论等,并赞扬不绝。
柳庭璋的名声,就这样在云州官场和文人圈子传扬开来,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待到次年春季,他私塾里的学生又考出了许多秀才,众人议论起来,说法也早从秦秀才私塾转换成了柳举人私塾,啧啧艳羡,柳庭璋更是美名加身。
更为重要的是,柳庭璋在十五岁和十七岁年纪,与继父一同培养出的这两批秀才们,大多出身平常,家境比当年的柳庭璋家里稍微富裕些也有限,天然亲近,这些学子受他们父子悉心教诲,都认柳庭璋为夫子、为榜样,紧紧跟随着他,自然归心。
待到日后,其中的三四成更有造化,考中举人进士、入场为官,大约七八人之多,他们同乡同师、理念相近,在朝堂上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被人称为息县柳党。
后来还有更多人,不管是因为认可柳相政见还是艳羡这股权势而加入,不止局限于息县人士,逐渐被简称为柳党。
当然,此时柳庭璋尚未踏入官场,还是名声不出云州的毛头小子,还在与卫夫子纸上往来。
如今是十一月初,柳庭璋在房里烤着炭盆,一页一页整理上个月与夫子交流写字的纸张。
自从去年十五岁生辰后没几天,娘亲为他连着洗过几次亵裤和床单后,秦秀才欣慰地对他说,他已经是大小伙子了。
父母就不再轻易踏足他房间,娘亲也只是让他自己将需要换洗的衣物送到净房即可。
从那时起,柳庭璋与卫夫子纸笔沟通后,就不再担心什么,不再随写随撕,而是定期保存珍藏了起来。
柳庭璋细心捋平纸张边角,仔细默读上面的字句,有的还能看到夫子留言,说明夫子那边也保存着那份字纸,有的就只能看到自己笔迹了。
不过,即使看不全信息,柳庭璋也能回想起自己当时与夫子说了些什么,夫子又回复了什么。
十月上中旬,两人漫谈自己身边趣事,柳庭璋说自己还是不太习惯被同龄人称呼夫子,每每听到就要面红耳赤一瞬,不知何时能适应。
而夫子那边则说想要多吃一块枣泥凉糕,却被下人委婉劝阻,很是郁闷。
柳庭璋通过多年闲来笔谈,早就知晓夫子肠胃弱,还跟着劝了几句“不时不食”。
十月下旬,他向卫夫子报喜自己高中,卫夫子先是说要回顾研究下许久未曾涉猎的策论,紧接着又说自己身子不适,要休养几日。
两人将近七八日没有好好交流了。
柳庭璋自然记挂夫子病情,可是问了两遍,夫子都没明说什么症候,反而还教训他不要多问。
不仅如此,卫夫子突然给他讲起来男女天葵天精等事宜,仿佛这时候的体力突然能支撑他长篇大论写字一般,而非夫子自己曾说过的需要卧床。
最后,卫夫子还告诫柳庭璋,以后面对妻子,更要有些眼色,发现妻子每月有不适时多体贴即可。
柳庭璋十分不明白,关心夫子如何能与问候妻子相提并论,话题是怎么跳转至此的。
看到妻子二字,他忍不住写了几句,娘亲近来倒是有为他议亲的意思,不知夫子对此有什么看法。
柳庭璋并没有信口开河。少年举人、身家清白、面目俊朗、授业为生、前途可期,他早就是不少人家眼中的乘龙快婿人选了。
孟氏自然盼着儿子早日成亲,在她想法里,这才算安定。秦秀才身为继父,不好多说什么,对此三缄其口。
柳庭璋终日沉迷读书,打交道最多的人群都是稚龄蒙童,远不如小时候当铺子学徒时接触的客人那么杂,说到身边女子,娘亲算一个,邻里伯娘大婶是一类,接送蒙童们女眷是一些,再无其他。
或者说,他从没注意过其他女子,如邻里小妹、蒙童姐妹、文友女眷等。
提到成婚,他隐约觉得是大丈夫成家立业的当然之举,又仿佛有哪里不甘心,想要闯荡、探索更大的世界后再分出心神给这件事情,总觉得这样也为时不晚。
柳庭璋犹豫一二,趁着夫子提到妻子,便问了出来。卫夫子当时说,此事重大,他要想想怎么回复才好,便算是绕开了话题。
整理完毕,又是足有三指厚的一摞细麻纸。柳庭璋都没发现自己嘴角带笑,在这叠纸上加了“务丰二十三年十月”的标签后,用线绳十字捆扎好,放入墙角的书箱中,与之前其他月份的归做一处。
然后他脚步轻快走出屋去,找到父母,问道:“爹说过近日信先生来县城说书了,今晚咱们一家就去听个热闹吧?”
――
顾采薇在前世身体气血充足,月事期间除了行动不便之外,再无其他不适。
没想到,如今小郡主的她,明明锦衣玉食、娇生惯养,偏偏肠胃虚弱不说,这次初潮更是腹痛如搅,疼得她直冒冷汗。丫鬟们苦劝她就在床上休息着等待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