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张一月去知县大人房间 - 拯救潘金莲 - 东门小哥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拯救潘金莲 >

第218章张一月去知县大人房间

张一月到了县衙。王捕头看到张一月走进来,掩面想悄无声息的从一旁溜出去。

很显然‘春色园’的店小二已经把张一月昨晚的悲惨经历告诉了王捕头。

怎么说他也是有一点责任的。

“王哥哥,哪去啊?”张一月冲着王捕头喊了一声。

王捕头向前迈出去的脚,没有落下,转向落在了后面。

王捕头退了回来,笑着说道:“张都头,昨晚收获怎么样?是不是,哥哥没有骗你吧,收获很多吧?”

张一月看的出来,王捕头这家伙再装糊涂。

张一月也不揭穿他,说道:“哥哥呀,你就别提了,我真是倒霉透顶啊。”

王捕头眨巴眨巴眼,装模作样的问道:“怎么了呢?兄弟,到底出了什么事?”

张一月叹了一口气,说道:“算了,不提也罢,总之没搞到钱。”

王捕头也没有继续追问下去到底什么倒霉事,因为没必要追问,他是知道缘由的。

王捕头拍着张一月的肩膀,说道:“大人不必灰心丧气,小的说过咱们挣钱的门路多得是,今晚上还带你去,咱们再换一个地方,一个更挣钱的地方。”

张一月心里想,“你那挣钱的门路没有一个是靠谱的,我再信你,我就是一大傻逼。”

其实张一月也不是不相信。

相反他是很相信的,若不然这些县衙的衙役们如何个个吃的肥头大耳、油光满面,如果单靠朝廷发的饷银,门都没有。

这都是靠那些歪门路捞的油水。

张一月很是不耻他们的这些行径。

张一月虽然不敢自称自己是一位大好人,但也没有坏到他们的那种程度,是不愿意随波逐流,与他们同流合污的。

张一月笑着说道:“首先谢谢哥哥的好意了,但是我已经有办法筹到钱了,就不麻烦哥哥你了。”

王捕头尴尬的笑着说道:“那感情好啊,大人乔迁新居的时候,不要忘了请兄弟们喝酒啊。”

王捕头笑着走开了,又去躺在他那躺椅上去了。

刚躺下他又起来了,抬头望着天,看到太阳还没有照过来,就搬起躺椅追太阳的脚步去了。

张一月看着这样的一群人在这里闲的晒蛋,很是鄙视,反正自己是在这里一刻也待不下去的。

其实也不是在这个地方待不下去,而是不想和这样的一群人待在一起。

这样说吧,站在这里就好像一只鹤站在了一群鸡中间、一只虎卧在了一群小白兔中间、一条鲨鱼围绕着一群小鱼儿转。

总之在这里会消磨人的斗志,打消人的积极性,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沉沦,变得平凡、变得普通,最后变成了空气中的一颗尘埃、变成了大海中的一滴水,变成了雪山上的一片雪花。

这与张一月人生的远大抱负不相符。

但是就在这样的一片天地间,有一处却与众不同。

那就是知县大人的后堂私人房间。

那里倒是撒发着向上的光芒。

虽然李知县也不是什么好鸟,但是最起码人家是有人生态度的呀,不像院子里的这群人,只知道混吃等死、浑浑噩噩的过日子。

李知县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怎么敛财、怎么讨好上级、怎么换一换身上的这件官袍。

张一月觉得倒是可以和李知县待那么一会。

张一月走过去,敲响了李知县房间的门。

房间里传出李知县的声音,“进来吧。”

张一月推门进去,看到李知县正在伏案看书。

李知县抬眼看了一眼张一月,又继续看书。

李知县一心二用,一边看书,一边说道:“张都头,有事?”

张一月在李知县对面的椅子上,一边坐下,一边回答道:“没事,我就是过来看看大人。”

二人没有再对话。

李知县专心的看他的书。

张一月打量一圈房间,看到李知县身后的柜台上,又多了几个瓶子。

张一月最后眼睛又落在了李知县看的书上,说道:“大人在看什么书呀?”

李知县听到张一月这样问,突然合上书,眼睛冒着光的看着张一月,问道:“对了,张都头,你的文学造诣如何?会作诗吗?”

张一月不明所以的眨着眼,反问道:“大人问这话是什么意思?”

李知县说道:“后天不是知府大人的寿辰了吗,我想送他一首诗,去年的时候阳谷县的知县就因为送了知府大人一首诗,出尽了风头,本县今年也想扬眉吐气一回。”

6◇9◇书◇吧

张一月点头,说道:“原来如此。”

张一月低下头开始回忆自己上学学过的所有诗,可是唐宋之后的诗一句也想不起来。

张一月心里甚至怪罪起明朝和清朝怎么就不能多出一点像李白、杜甫、苏轼那样有名的诗人呢。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