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小康之路
山谷深处的轰鸣声渐渐平息,但苏晴知道眼前最要紧的是抓紧灾后重建。她让人召集族老,立即开始部署。
"先清点人员和损失。"她在族老会上说,"虽说人都安全,但农田和设施损坏不小,得赶快定出重建计划。"
很快,统计结果出来:药材基地有近三成药材被淹,几条主要道路被山洪冲毁,一些农舍也受损。但多亏了提前准备,储存的药材和粮食都保住了。
"损失虽大,但不要灰心。"苏晴拿出一份详细的重建计划,"这次我们齐心协力渡过难关,就证明咱们的根基稳固。关键是要把重建工作做好,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她展开计划书:"首先是受灾农田的修复。赵掌柜已经联系了外地商号,新的种苗很快就到。合作社的储备金可以为受灾社员提供无息贷款。"
"苏姑娘,这......"有受灾的社员迟疑道,"贷款万一还不上怎么办?"
"放心。"苏晴微笑道,"我们分期还款,而且这次重建正好是个机会。我准备推广一些新的种植技术,保证你们的收成比以前更好。"
她取出一本厚厚的册子:"这是我根据实践总结的农技手册,每家每户都发一本。你们看,里面有图有字,很容易懂。"
族老们翻看手册,发现上面不但有文字说明,还配有浅显的图画,确实通俗易懂。
"还有更重要的。"苏晴继续道,"合作社要办农技培训班,定期请专家来教学。参加培训不但不收费,还有补贴。"
这个提议一出,立即引起轰动。能学到新本事,还有钱拿,谁不愿意?
"但补贴是要凭成绩发放的。"她特意强调,"学到真本事才给钱。光占着位子混日子可不行。"
一个月后,神农谷焕然一新。受灾的农田不但恢复了,产量还有所提升。特别是药材基地,采用了新的种植方法后,长势比从前更好。
"苏姑娘,您瞧!"张铁柱在地里喊道,"您教的株距控制法真灵验,药材长得比往年壮实多了!"
各村的面貌也在悄然改变。新修的房屋更加坚固美观,道路平整宽阔,还种上了行道树。每个村都建起了小广场,配备了凉亭和戏台,晚上经常有说书人来讲故事。
一天傍晚,一个老婆婆拿着几个红薯来找苏晴。
"姑娘,这是我自家地里种的。"老婆婆满脸皱纹笑开了花,"用您教的方法种的,比往年产量高了一倍还多!老婆子我活了大半辈子,头一次见到日子能过得这么踏实。"
苏晴接过红薯,心里暖暖的。这才是她最想看到的-百姓们真正得到实惠。
她走访了几个村子,处处都能看到新气象:妇女们在小广场上纳凉聊天,年轻人在夜校里认真学习,田间地头都是忙碌的身影。
最让她惊喜的是,在张铁柱家里看到了一个小书架,上面摆满了农书。
"这是我自己买的。"张铁柱不好意思地说,"想多学点本事。现在我还给村里的孩子们教认字呢!"
晚上,族老们又来找苏晴商议。
"姑娘,"老族长感慨道,"这些日子,山谷的变化我们都看在眼里。往年这时候,还有不少人揭不开锅,现在家家户户都有余粮。年轻人也都有志气了,不再整天游手好闲。"
"可不是。"王氏接话道,"你看现在集市上多热闹。不光咱们的药材卖得好,连绣品、农具都有人来收。大家都说,这是神农保佑啊!"
听到"神农"二字,苏晴若有所思。这时,空间中传来一阵异动。通过天眼,她看到石壁上的符文正在闪烁,隐约勾勒出一个威严的身影,手中似乎握着一株植物。
就在这时,月光突然变得格外明亮,洒向整个神农谷,给这片繁荣的土地镀上了一层神秘的光辉。
"咦,今晚的月亮真亮。"族老们感叹道,却没人注意到那道若隐若现的光芒中,似乎蕴含着某种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