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凶狠而聪明的敌人 - 新顺1730 - 望舒慕羲和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新顺1730 >

第277章凶狠而聪明的敌人

第277章凶狠而聪明的敌人

瑞典船可能很快就会离开。总督府内,瓦尔克尼尔正对一名荷兰船长大发雷霆。

“你们为什么要把大顺的官船带到巴达维亚?蠢货!难道你不知道这艘官船会让这里的华人想到,在北边他们还有一个同族的强大帝国?”

“你们这么做有什么意义?难道我们敢扣押顺帝国的官船吗?难道我们敢劫掠他们的货物吗?”

“他们的官船鸣放的是礼炮,可在那些可恶的华人看来,礼炮和大炮一样都是炮!”

初来乍到,本来就一大堆的麻烦事,哪曾想刚来又遇到了这么一场意外。

拦截瑞典商船队的舰长有些委屈。

“总督大人,拦截瑞典人的商船检查,这是惯例。”

“瑞典东印度公司的组织者,考林·卡姆比尔,在英国的东印度公司干过,他很熟悉这条商路。我们和英国人有条约,但是和瑞典人没有。他手里有瑞典王室的委任状,我们不能击沉他们。”

“但是,公司总部给我们的命令,是尽可能拦截瑞典船只。以怀疑他们是海盗的名头,将他们带到巴达维亚,拖延他们返航的时间。”

“总督大人,您应该知道,这些瑞典人在哥德堡做的事。那些可恶的走私贩子,严重损害的公司的利益。”

“我们在这里拖延一个月,公司的茶就能多卖出一些利润。”

瓦尔克尼尔怒道:“瑞典人的船可以拦截,但是为什么要拦大顺的船?在明知道他们是官船的情况下,还让他们停靠巴达维亚?”

“动动你的脑子,想想如果一支荷兰的舰队在曼哈顿停留会怎么样?或者,如果一支英国舰队抵达了普洛沦岛,会怎么样?”

这是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一桩很难说清楚赚了还是赔了的买卖,英国人用东南亚的普洛沦岛,交换了当时还叫新阿姆斯特丹的曼哈顿。自那之后,荷兰的舰队不可能在纽约停靠、英国的舰队也不能在普洛伦岛停靠,为的就是防止当地的移民生出反叛之心。

眼前这件事让瓦尔克尼尔很烦躁,这就像是几十年前英国人割走了曼哈顿而荷兰舰队再度抵达曼哈顿,对那些生活在那里的荷兰人必然会产生极大的影响。

公司总部的政策,瓦尔克尼尔觉得没什么不对。

可是这些舰长们的行为,实在是有些愚蠢,完全不懂变通,和百余年前第一批来到东南亚在日本闯荡的船长们的应变能力相比,真的是差了太多。

大顺的这艘官船,每在这里多停留一天,这里的华人就会多看一眼。

那艘船上的水手和水兵,又完全不是那些私人海船上的脏兮兮模样,闪亮的铜炮和黑乎乎的刺刀,都会让巴达维亚的华人生出更大的胆魄。

这对他设想的完全解决巴达维亚华人问题的构想,很可能造成威胁。至少在这之前,公司可以确定,北边的那个帝国不会对海外的事务生出兴趣,这些散布在海外的移民,他们也了解的不多,并没有人真正在乎。

如果因为这次意外事件,导致顺帝国对这些海外事务和海外移民产生了兴趣,很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

发过脾气之后,也没办法处置舰长,只是骂了几句便让这船长离开了。

不过总算是有个好消息,从现在的情报来看,这一次法国人派出使团前往中国,中国这边又派出官船前往瑞典……很明显,不久的将来,大顺和俄国又会爆发一场战争。

只要顺俄之间再度开战,瓦尔克尼尔觉得自己在巴达维亚要做的事,就不会惊动顺帝国,也不会因此产生剧烈的影响,而且顺俄再度开战,一定没有精力在南洋问题上费心思和精力。

到时候,生米煮成熟饭,风波很快就会过去的。西班牙人在吕宋搞了不止一次屠杀,又怎么样呢?还不是该贸易继续贸易?

想着自己的计划,他吩咐了属下:这一次不要扣押这些瑞典船和大顺的商船太久,让他们立刻滚蛋,沿途也不要拦截,让他们立刻离开巴达维亚。等到这艘船从瑞典返回的时候,所有军舰不得抓取迫近!

总督有令,属下也就像是送瘟神一样,赶紧将这几艘商船礼送出港。

同行的瑞典人也很惊奇,本来以为被荷兰人抓到,至少要在巴达维亚“检查”个一个来月,不想这一次荷兰人倒是转了性,连上船看看找茬这等例行事都没做,直接放行。

瑞典人当然很开心,这一次顺风抵达,又会比荷兰人的货船早到几个月,完全可以抢占商机,将今年的新茶最早出现在欧洲的市场上。

而且这一次大顺的这艘自由贸易号上,还有一些瑞典水手船长们的私货,算是一种“贿赂”。一旦安全的抵达哥德堡,这些船员们都能得到一笔不小的收入。

自由贸易号上的瑞典领航员在得到了一些很昂贵的礼物后,开开心心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将沿途的地标、岛屿、洋流、风向等,全都告诉了自由贸易号上的船长和实习船长,以及大副、领航员等人。

这艘新船的设计很不错,用料也相当奢侈,很快,在瑞典领航员的帮助下,自由贸易号成为了船队的头船,开始穿越大洋。

巴达维亚的总督在送走了这艘瘟神一般的船后,又详细阅读了巴达维亚这几年的情报,第一次以总督的身份给公司总部写了新任总督的第一封信。

距离瑞典船离开已经一个多月了,荷兰的商船才刚刚离开,因为巴达维亚和公司总部之间的利益冲突,使得董事会不得不选择折中手段:一些货船必须要在巴达维亚停留后再回荷兰,而不能直接从广东起航。这种妥协的无奈,使得荷兰商船总是比瑞典商船晚到欧洲一两个月。

在瓦尔克尼尔的第一封总督给十七绅士团的信上,他报告了大顺派官船送瑞典俘虏回瑞典的事,并对法国使团去大顺的目的做出了自己的判断:顺俄之间,可能又要开战,甚至可能会牵连瑞典……至少,俄国和瑞典可能会开战,建议公司可以囤积一些铁条和铜。

在翻阅了大量的报告和资料后,瓦尔克尼尔也向总部回报了一下日本商馆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大顺商人在日本那边的贸易拓展。

但他把这些改变,都归结于一个问题。

“对日本的贸易,只要日本锁国政策还在,中国商人的拓展对公司就没有什么影响。”

“至于大顺的贸易公司,与其说是某个商人团的胜利,不如说是东方官员的权力的胜利。那不过是一个东方的贵族,利用自己的权柄去谋取私利的故事。”

“事实上,大顺的皇帝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富裕,也能让任何一个人贫穷,只需要一句话。而显然,那位和俄国人开战、和蒙古人打过仗的伯爵,不过是因为中华皇帝的眷顾而获得了日本贸易的垄断权。”

“但是,不得不说他仍旧是一个蠢货。一个真正的聪明人,可以选择让他们的皇帝关闭海关,不准我们在广东建立商馆,那样他们在日本的垄断利益将会更多,公司也不得不为卖向日本的生丝拿出更多的银币。”“不管是中国的皇帝,还是那个组建了垄断对日贸易的伯爵,他们都不懂贸易的技巧,也完全没有用暴力来维系贸易的头脑——如果有的话,只需要关闭我们的商馆,这对于皇帝而言,只需要一句话,所以可见他们的愚蠢。”

“公司在亚洲的利益,不会受到任何的影响。”

“但是在巴达维亚,有一些不好的事情正在发生。蔗糖贸易……”

写完了这封关于瑞典、俄国、日本和巴达维亚制糖业和华人雇工的信件,瓦尔克尼尔开始着手准备他的改革。

比如,先清查一下不缴人头税的华人人数,大约可以为巴达维亚每个月增加数万荷兰盾的收入,然后再选择分化这些人,从而清洗掉一批对巴达维亚已经毫无意义且不能带来利润的人口。

这种对人口的清洗政策,其实也正是十七人委员会的意思,或者说是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思路改变后的选择。

明末顺初,巴达维亚的贸易思路,是中国商人运来茶、丝,运回胡椒香料,巴达维亚再把这些中国货运到印度,获取利润,但这并不是公司总部乐于见到的。公司总部不愿意看到一个拥有自己贸易圈的巴达维亚。这类似于地方和中央和矛盾。

再往后就是荷兰、巴达维亚、广东福建的三角贸易。荷兰商船运巴达维亚的胡椒香料,运大顺的生丝茶叶瓷器。

和之前的贸易政策相比,原来华人海商是旧贸易路线下很重要的一环和参与者;而现在的贸易政策下,华人海商则成为了东印度公司的竞争者。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