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精妙谋划
“老人家放心,以后每个月我会叫人把大鸿的工钱送到你家,直到您老百年和孙子长大成家。”“谢谢大人,谢谢大人!”黄大鸿的妻子和母亲连连道谢。
冯典很惭愧,他从怀里摸出一张千两银子的金券道:“老人家,大嫂,黄大哥遭遇不测是我的错,这是我一点小小的补偿,你们一定要收下,给黄大哥买口像样的棺材。”
黄母和黄妻非常感动,赶紧给冯典下跪,一起来帮忙抬尸体的黄氏族人也一起跪下。
“使不得,快快请起!”冯典赶紧扶起黄母,其他人也一起站了起来,随后黄氏族人将黄大鸿的遗体抬走了。
“阅之,接下来怎么办?”方阳问道。
“老方,就算咱们知道谁是幕后主使也无可奈何,毕竟没有任何有力的证据。”
“阅之,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你往后要多注意安全啊!”
“老方,你有没有发现,自从先王御龙殡天后,各种牛鬼蛇神都冒出来了,他们如此急于要弄死我,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方阳略一思考后翻了一下手掌道:“阅之,莫非他们是想这样?”
“老方,王上性格温和,是仁义的守成之君,不像先王那样强势,这就让一些人有了非分之想。”
“阅之分析得非常有道理,我会下令附近的飞鹰卫重点监视他们,一有风吹草动立刻报告。”
华陵府上,铁笛对华陵道:“殿下,属下办事不力,仅毒死一个厨子,没有毒死王大锣,属下甘愿受罚。”
华陵摆手道:“你能混进守卫森严的镇安司已属不易,要准确毒死王大锣谈何容易,你无需自责,除掉他不是一两天能成的事。”
“是,多谢殿下不罪之恩!”
慈厚宫,王太后姜氏正在教长孙华耀认字,忽然一个宫女迈着轻盈的碎步近前跪下道:“太后,四王子求见。”
一听见四儿子来了,太后自然高兴,“叫他进来!”
宫女应声退下后,四王子华桓缓步走进来,双膝跪拜道:“母后,桓儿给您请安了。”
“桓儿起来,坐到母后身边来!”
华桓赶紧站起来,乖乖坐在姜氏身边。
“母后,您这两天胃口和睡眠可好?”
“老样子吧,胃口还凑合,睡眠不好,一睡着就会梦见你父王。”
“母后,您与父王毕竟三十几年的夫妻了,想念也是正常的,只是母后,您年纪毕竟大了,凡事还是要看开一点,父王虽然走了,但您周围还有一帮王子王孙呢!”
“桓儿,你一说王子王孙我就想起你那可怜的大哥,太子没当成,人也疯了,还有耀儿更加可怜,爹疯了,母亲病重,以前还认识一些字,自从你大哥疯后,他也傻了,一个字也不认识了,话也不说了,哎。”
姜氏说罢,眼角又滑下两滴老泪。旁边的华耀目光呆滞,一点小孩子该有的活力都没有。
“母后,大哥太子当得好好的,为什么就突然禁足了呢?”华桓明知故问道。
“桓儿,你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你大哥身为太子却没有太子该有的模样,你父王的性格你又不是不知道,怎么可能让他一直胡来。”
“母后,大哥为什么会突然被父王送去王阅之那里学习,回来后怎么又马上遭到禁足,难道母后不觉得奇怪吗?”
“你父王说你大哥去王阅之那个训练营不好好学习,整天不是打瞌睡就是做一些小动作,叫回来问学到什么东西,他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来,还不如手底下两个侍卫学得多,你父王十分愤怒,这才让他禁足反省。”
“母后,您有没有发现,自从王阅之加入镇安司后,父王对他又是升官又是赏赐,一个普通官员要熬到二品需要几十年,可他王阅之才二十出头,才吃了几斤米,运气好破了几个案子就一路高升,一年多时间就把其他官员几十年的路走完了,我怀疑他是对父王使了什么妖法才使父王如此器重他。”
华桓说罢,姜氏有点怀疑道:“桓儿,你的意思是说你大哥的悲惨命运都是王阅之一手造成的?”
“母后,王阅之此人可是一个死而复生的人,他的师父是一个三百多岁的老怪物,要说王阅之不懂妖法,谁相信啊!”
“是啊桓儿,你父王也曾给我说过,王阅之曾是一个脑袋有毛病的人,淹死复活后不但病好了,还自创了拼音,名扬大华,仔细想来,此人的确有些邪门。”
“对呀母后,此人再继续留在朝廷将后患无穷,依儿臣想,要么让他远离朝堂,要么……”华桓说罢,做了个抹脖子的手势。
“桓儿,把他调离京城不难,杀掉他万万不可,他毕竟是名动天下的拼音祖师,更是位高权重的镇安司副指挥使,他一旦被杀,那些个镇安司千长百长们不得反了天,数以十万计的读书人不得闹翻天。”
华桓听罢,心里也有些发虚,“母后,前些天我与二哥威胁钦天监正吴凯红,让他在朝会上以形象异常为由攻击王阅之,岂料攻击不成,反被王阅之辩得哑口无言。”
“哦,这事哀家倒是不知,难道说王阅之比钦天监正还要懂星相?”
“母后,王阅之此人不但精于拼音、擅长破案、能指挥打仗,而且对星象方面也知之甚深,钦天监正在他面前就像一个无知的孩童一样。”
“桓儿,这个王阅之既然如此难缠,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把他调离京城?”
“母后,要把他调离京城并不难,也就您几句话的事!”
“哦,你详细说说!”
“母后,现在位于北方的太西太东两郡正遭到胡人的进攻,形势非常严峻,您只要派人把王上请来,就说北部边关危急,王阅之又会打仗,委任他为征北大将军,执掌太西太东两郡兵马,抵御胡人,卫我大华北境。”
“桓儿妙计,如果王阅之能守住北方两郡再好不过,如果守不住,要么他死在胡人手里,要么被朝廷问罪,到时候死了也不能喊冤,妙啊!”
“母后英明,儿臣佩服!”
“好了桓儿,母后知道该怎么办了,你快些回去吧!”
“母后多保重身体,儿臣过两天再来看您!”
华桓走后,姜氏派人将华顷请来,华顷叉手行礼后问道:“母后,儿臣忙于政务,有日子没来看您了,您的身体可还好?”
“顷儿,自从你父王走后,哀家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你每日忙于朝政,也要注意身体啊。”
“母后,现在正值国家多事之秋,儿臣身为一国之君,不敢丝毫懈怠,累一些在所难免!”
“顷儿说得是啊,不知今年百姓播种情况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