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清君侧
“母亲,那怎么办,咱们总不能傻乎乎地等死吧,父王现在心狠手辣,一定会毫不犹豫地把我们杀死的!”“翱儿,我只是一个妇道人家,虽说读过几本书,可见识毕竟不如你们男子,你不必着急,凡事多和王太师商量,他应该有办法应对!”
“好的,孩儿这就去找太师,看他怎么说!”
冯典虽说已经辞官了,但毕竟做了十几年的官,在四郡的威望不容怀疑,势力也不容小觑,而且他建立的情报网也还在运行,并且,北方游牧民族都是他的学生们掌控着。”
华翱找到冯典说道:“太师,现在父王已经变得是非不分了,学生担心他会发兵攻打阗郡,杀死我们大家,您说该怎么办!”
“殿下,纸包不住火,你和王后在阗郡的事他早晚知道,现在的王上已经不是以前那个仁慈勤政的王上了,我们不能坐以待毙,要先下手为强!”
“太师,你现在无官无职,手里又没有兵马钱粮,如何与数万朝廷大军对抗?”
冯典微笑道:“殿下,我手上的兵马多得很,只要一声令下,要不了三个月,大军就能抵达京城,把京城围起来。”
华翱大惊道:“太师,你已经辞官,哪来这么多兵马?”
冯典笑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老百姓不都是吗,现在国内情况不妙,已经到了不改变不行的地步了,我立即派人召集兵马,克日发兵京城,把王上身边的奸佞除掉,还朝廷一片清明,再逼王上让位于你,你登基后赶紧整顿朝纲,全心全意依靠最底层的广大百姓,把不合格的倌猿剔除,让百姓重新过上平静的生活。”
“好,太师,一切由你安排!”
和华翱结束谈话后,冯典立即写了四封信,派人假扮成商人出关,送到正西、西北、正北、东北四个学生手里。
随后,冯典又通过情报网络在四郡散布消息,说华顷被奸臣蒙蔽,做出了派人杀子、驱逐王后、虐待百姓的不恰当行为,引起女娲老祖宗的强烈不满,为了惩罚华顷和奸臣的暴虐,女娲老祖宗派华顷的老师王阅之率领天兵讨伐无道,所过之处,请百姓让出道路,不得阻挡,天兵经过时对百姓秋毫无犯,请百姓们不必惊慌,请守关的将士们不要抵抗,抵抗者后果自负。
百姓们早就受够了倌猿和各组织头目的欺压,胸中早就怒火熊熊,这次父母官大人要派天兵讨伐无道,真是大快人心,百姓们奔走相告,并开始为天兵准备食物,等他们一到就犒军。
四郡边关守军得知老帅王大人要率天兵攻打边关时,都没有想过要抵抗。
冯典的学生们打开来信看后都大吃一惊,信上说华顷沉迷美色,被奸佞蒙蔽,疏远朝政,倌猿拼命压榨百姓,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每个人立刻组织起三万精锐的骑兵,旗帜用杏黄色的缎子,上面要绘上女娲老祖宗的圣像,然后在熙和十七年三月一日出征,攻破关城,目标直指京城,兵马到栀川后先把城围起来,阻隔各路援军,等自己来指挥全局,切记不得出现骚扰祸害百姓的行为,违令者斩。
主管东北牧民的姬如风小组全部去了阿么瑞克洲后,剩下的牧民便由从北方小组调来的吕霜冰和袁亨管理。
对于冯典的命令,学生们自然不折不扣地执行。四个小组立即在牧民中发布命令,让所有能战的男丁准备兵器和战马集结起来,然后挑选出最精锐的三万人作为出征部队,没选中者留下继续放牧。
另一方面,女牧民们把《敬天经》上女娲的圣像绣在杏黄色的大旗上,准备出征前交给天使。
华顷派去找陈茉婕的人忙活一个月后依然没有找到,华顷便断定陈茉婕要么自杀了,要么逃到了其他地方了,然后就把找陈茉婕的人撤回来了。
熙和十七年一月二十日,整整两年没有上朝的华顷终于命人敲响钟鼓楼上的钟鼓,升殿上朝。
胖了不少的百官们惊慌地齐聚庆安殿,纷纷猜测今天王上到底要说啥。
百官才站好队形,王上驾到的呼声就传了过来。百官扭头往呼声处看,但见瘦了不少,身着一身火红绣龙袍的华顷在一众宫女、太监和侍卫的簇拥下慢慢走上丹墀,展开袍袖坐在龙椅上。
执殿太监看了一眼华顷,得到点头许可后用尖细的声音喊道:“上朝!”
百官齐齐跪下叩头,高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华顷站起叉手道:“众爱卿平身!”
百官站起身,口呼谢万岁,华顷放下手,坐回龙椅。
华顷突然升殿上朝,百官们都战战兢兢,不知道他搞什么名堂,到底是福是祸。
就在大家心乱瞎想时,华顷用沙哑的嗓音说道:“诸位爱卿,由于这几年孤家身体不适,罢朝调养期间出了不少事情,以致太子身死,王后失踪,各位爱卿,国不可一日无王后和太子,请大家商议新的王后和太子人选。”
华顷话音刚落,大臣们便热烈讨论起来。大家都知道,王上最宠爱张艳妃,王后之宝座非她莫属,而他的儿子华镶必定是太子。
大臣们商量妥当后,纷纷说张艳妃德行极佳,堪当国母,华镶聪明伶俐,是太子之位的最佳人选。
百官们以为华顷会非常高兴地封张艳妃为王后,封华镶为太子,岂料华顷并不说话,庆安殿里的气氛一下变得诡异起来。
整整沉默三分钟后,华顷阴恻恻地说道:“我既不是三四岁的无知孩童,也不是七八十岁的老糊涂,你们为什么要说这种鬼话来糊弄我,难道我已经不中用了吗?”
华顷这句话让大臣们本就紧张的心情更加紧张了,每个人心脏开始狂跳起来,心想这下可捅了马蜂窝了,要倒大霉了,所以一个个低着头不敢讲话。
见大臣们半天不说话,华顷冷冷道:“你们这些人,孤家一直高官厚禄养着你们,盼望你们帮孤家做点实事,说点实话,可是你们做到了吗,你们说的话对得起你们的良心吗,你们做的事对得起那么多白花花的银子吗?”
华顷话音刚落,所有大臣齐齐跪下,以头触地,一句话也不敢说,静静等待惩罚的到来。
见大臣们这般做派,华顷失望地说道:“孤家再问你们一遍,谁合适做王后和太子,乱说者一律处死?”
大臣知道不能再说张艳妃和华镶,于是把华顷几个贤德的妃子和儿子说了一遍,华顷这才勉强满意。
华顷毕竟五十不到,也知道自己错了,但没有大臣指出他的错误,没人劝谏他停止骄傲享乐,不但如此,大臣们还利用他不上朝这段时间拼命捞钱,发展个人势力。
张艳妃只是一个被宠到忘乎所以的妃子,给她一点颜色就想开染坊那种。华翱和陈茉婕相继离开王宫后,华顷渐渐感到孤独,家的温暖和踏实感是张艳妃给不了的,张艳妃顶多是一剂调味品,不能当主食吃。
华顷仔细一思考,立刻就明白王太师为什么要辞职,华翱为什么要离京去地方,为什么自己会被贝善利用,凡此种种,都是自己骄傲自大,沉迷享乐,不问政事导致的。
华顷毕竟是帝王,就算知道错了也不会承认,不然面子往哪里放,只要改过就好。
于是,华顷问丞相苏忠卫道:“丞相,你以为哪位妃子最合适做王后,哪个王子最合适做太子“?”
苏忠卫道:“王上,微臣以为黄碧妃贤良淑德,品貌端正,最适合做王后,三王子浩最合适做太子!”
苏忠卫说的人选和华顷心中所想一致,华顷道:“丞相说得非常好,和孤家心里想的一样,大家起来吧,孤家劝你们管好自己的事,不要想着欺上瞒下,上下其手,若有再犯,绝不轻饶!”
大臣们站起来后,个个用袖子擦汗,华顷看着他们这副丑态,心里厌恶得不得了。
第二天,华顷正式封黄碧妃为王后,封她生的三王子华浩为太子,付岚竹和儿子华兴被赶出东宫,迁到一个小院子里居住,安排几个老宫女伺候。
华顷以为这样国家就稳定了,岂料四郡传来了王太师要兴兵的消息。
原来,一个叫华阳的王室商人在太东郡视察生意时,不断听到老百姓们说王总督很快就要发兵,要清除朝廷里的奸臣,到时候百姓们不但不会帮助朝廷,还会给王总督率领的天兵让开道路,提供粮食,好让他们尽快打到京城,清除朝廷里的奸臣,清除虐待百姓的倌猿,还百姓一个清平环境。
华阳听到这个消息后,立即以最快的速度赶回京城,在华顷封王后和太子典礼结束后求见华顷,把自己在太东郡听到的消息说了出来。
华顷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荒唐,王太师虽然头衔还在,但已经没有官职,印信和兵符已经上缴,手上哪有兵马粮饷造反,简直天大的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