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倭国改革 - 开疆狂师 - 非勤走瘦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开疆狂师 >

第128章倭国改革

熙和七年十二月,岩边秀一行终于回到大华,进宫求见华顷。岩边秀低头跪在华顷前面,双手高高举起那封信道:“倭国国主德宽敬呈王上的信,请王上阅览!”

“嗯,把信呈上来,起来吧!”

侍御太监把信接过递给华顷,岩边秀慢慢站起来,依然躬身站立,不敢直视。

华顷把信看完后说道:“贵国国主决定在国内进行改革,需要那一千名倭国学子立即回国是吗?”

岩边秀叉手道:“是的王上!”

“嗯,你先退下,孤家先了解一下他们学习情况!”

岩边秀退下后,华顷立刻派人把丞相苏忠卫和各部长官请来。

“各位爱卿,倭国国主给孤家来信,说他准备在倭国实行改革,需要那一千名倭国学子回国,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

苏忠卫叉手道:“王上,既然倭国国主要那些学子回国,那就让他们回国吧,他们长期待在大华也不是好事!”

周添羽道:“王上,丞相说的是啊,这些倭国学子学习能力很强,再待下去可不是什么好事!”

吴敬之道:“王上,这事何不问一下王太师的意见!”

华顷:“吴卿说得在理,那今天就说到这儿,大家先回去!”

各部长官退下后,华顷立刻给冯典去信,问他对倭国学子回国的事怎么看。

冯典回信说,倭国还有利用价值,特别是硫磺,那些学子可以全部放回去,但在他们启程之前,王上可召见他们,然后拍几下肩膀说些鼓励话,让他们感受一下王恩浩荡如海。

这信一去一回,二十多天时间就没了,把岩边秀等得那叫一个心焦。

熙和八年正月初九,华顷召见岩边秀,对他说道:“这几日,孤家从六部长官那里得知贵国学子学习非常刻苦,学得也非常好,进步非常快,孤家心甚慰,故而决定同意贵国一千名学子全部回国,明天一早你把他们带到庆安殿前的演礼场,孤家有话对他们说!”

岩边秀大喜,“多谢王上,下臣遵旨!”

初十大清早,岩边秀便把一千名倭国学子带到庆安殿前宽阔的演礼场上,整整齐齐站成方队。

一千多人在寒风中等了三个小时后,华顷的步辇终于来了。

华顷来到演礼台上坐下,岩边秀赶紧带头跪下,齐呼吾王万岁万岁万万岁!

“大家请起!”

倭国学子赶紧起来,齐齐看向高大威严的大华国君。他们来大华好多年了,今天是第一次见到大华国君,那激动的心情无以言表。

华顷大声说道:“各位学子来大华也有好多年了,这几年你们学习非常认真,也学得非常好,孤家本打算去看看你们,无奈国事繁忙抽不开身,听说倭国即将进行改革,你们就要回国了,孤家于百忙之中抽空见你们一面。”

倭国学子听罢,有不少人直接流下感动的泪水。

华顷走下演礼台,挨个走向那些脸冻得通红的倭国学子,整理一下这个学子的头巾,拍一下那个学子的肩膀,还深情地说道:“好,不错!”

凡是被华顷眷顾的倭国学子无不感动得眼泪直流,他们没想到大华王上竟然对他们这样好。

把一千人看完后,华顷回到演礼台,倭国学子强行停止哭泣,华顷大声说道:“你们每个人都充满朝气,孤家在你们身上都看见了希望,你们回国后要好好干,让倭国变得更好,让我们两国关系更加亲近!”

华顷再想说什么,突然一个太监跑来,在他耳边小声说了一些话,华顷点了点头,太监跑开,华顷对倭国学子道:“各位倭国学子,由于孤家还有要事处理,话就说到这里,大家散了吧!”

华顷说罢,立刻坐上步辇,离开了演礼台。

在岩边秀带领下,一千学子离开了演礼场,回去收拾东西了。

在倭国学子的行礼中,冯典写的书占大头。

这些学子都会说流利的华语,冯典写的书他们都能背诵,他们在书中学到了不少知识,他们和大华学子一样,都非常崇拜阅之先生,都很想见阅之先生一面,遗憾的是,冯典一直在外地做官,他们根本没机会见到心中的偶像。

正月十一,一千名倭国学子登上了回国的数艘大船,挥泪告别了繁华的大华国。

行船途中,岩边秀对成绩最好的依树建川说道:”依树君,你们在大华学习近十年了,说说你的体会吧!”

依树建川习惯性地叉手道:“大人,我最深的体会就是大华的知识太多了,多得学不完,尤其是王太师知识之渊博堪比大海,来大华一趟没能一睹他的风采实在是人生的一大憾事啊!”

“说得好,那你认为倭国改革能否成功?”

“我认为一定能成功,因为有我们这些在大华学习过的人才!”依树建川自信地说道。

“好,我就欣赏你们这样的气魄,依树君,你认为倭国和大华有哪些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太多了,无论国土面积还是人口数量,倭国都远远不如大华,不但这两点,人才和各种资源我们也不如大华,比如大华有丰富的煤炭,可以使他们在火炉边度过一个温暖的冬季,而倭国则没有煤炭资源!”

“依树君,你认为倭国改革会遇到哪些困难,要如何解决!”

“大人,倭国多岛,国土破碎,不利于集中管理,这导致了许多地方官不服王化,拥兵自重,各自为政,朝廷鞭长莫及,如果能把各自为政的地方官全部处理了,那么改革将会顺利得多!”

“说得非常好,不过,拥兵自重的官员可不少,国主心有余而力不足,如何才能把那些不服管教的家伙铲除掉!”

“大华改革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国内也是乱了一段时间,但改革最终还是成功了,我想我们倭国也一样,虽然会乱上一阵子,但改革最终一定会成功的,那些不遵国主命令的家伙必定会自取灭亡!”

“依树君说得非常好,但我觉得有些过于乐观了!”

“大人为什么会这样认为?”

“依树君啊,我倭国和大华国情不同,首先,大华虽然存在各种严重的问题,但大华绝大部分的武将还是忠于国君的,这点是倭国远不能及的;”

“第二,大华改革有一个核心人物,那就是王阅之,如果没有此人精心的谋划,那么大华的改革未必会成功,而我倭国恰恰缺少一个像王阅之这样能力极强、威望极高、能掌握全国大部分百姓进退的核心人物;”

“第三,大华读书人比倭国多,他们的目的都是入朝做官,为国君效力,而倭国不但读书人少,而且他们大部分人的目的是成为地方官的家臣,而不是入朝为官,为国主效力;”

“大华改革降低了百姓交税的数量,减轻了百姓负担,得到百姓大力的支持,而倭国并没有减轻最底层的百姓负担,对他们来说,改革与他们无关,成功与否他们都那样,依树君,你觉得我的分析如何?”

依树建川躬身叉手道:“我本来还对改革的成功毫不怀疑,听大人这么一分析,我顿时觉得改革成功的可能性渺茫,而且极有可能使倭国陷入长期的内乱当中!”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