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井底之蛙
“王上,最新情报,四郡学子对您招贤撇开他们的做法颇有微词!”镇安司指挥使卢奇闻说道。华顷:“哼,四郡官员和百姓都被王阅之宠坏带偏了,孤家就是要故意冷落他们,让他们反省一下自己的错误!”
“王上,王阅之会不会有什么过激的行为?”
“他敢,他弄出那些个乱七八糟的组织我都没找他算账,他敢有什么过激行为,如果把孤家惹毛了,孤家就把那些组织全灭了!”
“王上英明!”
“卢卿,一直以来都有官员上书反映各地飞鹰卫敲诈官民等不法行为,你要严加管束,不能放纵,镇安司是王室机构,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孤家,绝不能给孤家脸上抹黑!”
卢奇闻听罢,额头上的汗立刻就冒出来了,“臣遵旨,臣一定严加管束!”
“好了,你去吧!”
尽管天气寒冷,卢奇闻的全身衣服还是被汗水浸湿了,寒风一吹,冷得直打哆嗦。
回到官衙后,卢奇闻立刻签署命令,命各地镇安司必须要办好差事,不得有敲诈勒索官民等不法行为,违者一律革职严办!
卢奇闻的公文送到各地镇安司官衙后被直接无视,飞鹰卫毫不畏惧,依然我行我素。
四郡谣言事件和招贤被撇后,四郡大部分飞鹰卫都兴奋起来,他们明显感觉到风向变了,他们以为冯典已经被国君冷落,已经没了靠山,现在可以放心大胆地敲诈勒索四郡的官员百姓了,四郡商人那么多,他们肯定要发大财,殊不知,他们正一步步进入冯典设置的圈套里。
熙和六年正月,镇安司章槐郡部衙门,千长沙子和恶狠狠地对手下十几个飞鹰卫说道:“兄弟们,自从王太师、敖大人相继离开镇安司后,我能感觉到咱们镇安司整个机构正在慢慢腐化堕落,有些地方的飞鹰卫竟然乱抓人,乱扣罪名,敲诈勒索,殴打官民,侮辱妇女,这些行为非常恶劣,我看见一个杀一个,绝不姑息,当然,郡部的弟兄们都不错,我希望大家继续保持,你们下面的编外人员要管好,千万不能有欺压百姓的事发生,否则我唯你们是问!”
“是!”
正月初五,冯典收到四郡多个县令的公文,上面说最近本地镇安司的人祸害官民的事情越来越多,希望管一管。冯典面有喜色,一一回复。
这些县令看了回复后无不大吃一惊,王大总督竟然要求他们忍一忍,千万不能惹怒镇安司。
四郡飞鹰卫试着敲诈四郡官民两个月后,不但没有受到总督府警告,而且镇安司总部的惩罚也没有下来。
于是,四郡大部分飞鹰卫终于确认冯典被冷落失势了,他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敲诈四郡官民发大财了。
除了少数飞鹰卫外,四郡镇安司大部分飞鹰卫开始走出官衙,在大街上随意拦人伸手要钱。
有钱的就消财免灾,没钱的要么遭到殴打,要么遭到谩骂,官民渐渐地都不敢上街了,正常的生活和办公受到严重影响。
沙子和杀了几个祸害百姓的编外人员后失望透顶,他知道镇安司已经烂透了,不再适合待下去,于是写了辞职信,留下衣服、佩刀和腰牌后离开了镇安司,回家种地去了。
不单沙子和一个,全国有良知的百长、千长和普通飞鹰卫辞职的事就不少,这事很快引起卢奇闻的重视,他再次把这个严重的事情报告给华顷。
华顷收到举报镇安司祸害官民的材料本就不少,借着这个机会,他说既然镇安司的老人们都不堪任用了,那就换上一批新人。
卢奇闻没法,只得从总部调人去地方,把所有飞鹰卫全部开除,重新招人训练。
由于四郡不被信任,所有飞鹰卫都是从其他郡招来的。
短短四个月,成立才六年、权力巨大的镇安司就大换血,各郡千长百长全部来自总部,普通飞鹰卫也是随便招聘,因为镇安司名声太烂,良家子弟都不愿意加入,被开除的又不再录用,只有那些整天游手好闲,大字不识几个的人加入,各千长百长们也没办法,为了尽快办公,在总部过惯好日子的他们随便训练一下手下的普通飞鹰卫就开始办公了。
可想而知,新的镇安司办事效率会有多高,搜集情报的能力会有多强。
镇安司变成这个要死不活的样子正是冯典希望看到的,虽然华顷没有撤掉镇安司,但镇安司已经元气大伤,不再是以前的镇安司了。
随后,冯典下令,工会等组织继续在全国发展会员。不但如此,冯典还拨出一些钱给工会,让他们把先前被抓的人赎出来。
各地的镇安司千长百长们知道有很多人是受冤被关的,都有把他们放出来的想法,没想到还有人拿钱来赎,不放难道还要养着他们,于是,镇安司放了大部分人,只象征性地留下几个没人来赎的。
就这样,工会等组织迅速在全国生根发芽,没有了大量的编外人员,那些千长百长根本不知道工会等组织的发展状况,普通飞鹰卫只管混日子拿工资,每天随便上报衙门周围的几个情报就算交差了。
熙和六年正月初十,礼部官员和国学师生们从两万多篇文章里挑出了二百篇最优秀的作品,这些作品的主人终于胜出,成为华顷私人幕僚机构“汇思院”的成员,其他没被选中的学子垂头丧气地返回原籍了。
为了表示对这些学子的重视,华顷亲自摆驾汇思院见他们。
第一次看见国君,学子们激动不已,遂齐齐跪拜,高呼万岁。
“诸位请起,首先,孤家恭喜大家成为汇思院的一员,从今天起,大家就是孤家的私人幕僚了,专门为孤家提供各种问题的解决方案,下面请大家挨个自我介绍。
二百人自我介绍完后,华顷只记得两三个人的名字。“去和书院读过书的人举手看看!”
“唰!”五分之一的人骄傲地举起手,没举手的人不由自主低下头。
“好,把手放下,没去过和书院的人解散!”
华顷笑着对一个长相英俊的学子问道:“你是哪里人?”
学子答道:“草民孟星霜,良棉郡人士!”
“好,从今天起,你们不再是草民身份,都是从七品的汇思院待诏,对孤家应该自称臣,孟星霜,你在和书院待了多久?”
“有一个多月!”
“为什么不多待一些时间?”
“牵挂家中年迈的爹娘!”
“好,孝子,不错!”
华顷又指着一个长相极其普通,个子最矮的学子道:“你是哪里人士?”
“王上,臣林野望,岭西郡普莱县人士!”
“孤家去过岭西郡,还差点就去普莱了!”
华顷说罢,林野望之外的其他人大惊。
华顷笑道:“景宁十五年,岭西郡爆发洪水,百姓受灾严重,普莱县发生民变,那时孤家还是太子,曾奉先王旨意去岭西郡赈灾。”
林野望叉手行礼道:“臣曾听爷爷说王上和王太师去岭西赈灾,王太师还冒险进入普莱县城,劝占领县城的百姓们放下兵器回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