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被逼读书
林近对他离开发生后的事情并不知情,他一门心思扎进在东厢房的铁匠坊,查看着铁匠坊的账簿,心里思索着以后铁匠坊的发展方向。看过铁匠铺的账簿他对自家铁匠铺也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
林家铁匠铺主要是给附近的人打造一些生活用具和农具为主,偶尔接一些官方的活计。
其中回收一些废铜烂铁回炉重造一项收入颇丰,他也吃惊在大宋朝收废铁的竟然也这样暴利!
林近看着铁匠铺里没有卖完的一些成品农具、厨具、还有一些竟然是刀剑等兵器。
林近对这些没兴趣,他准备做一些有些科技含量又不是很费力气的产品来卖,既能不是很累,又能多赚取些银钱。
打定主意林近退出了房门。
吃过晚饭,他又回到了铁匠作坊。
此时天已经黑了,点燃已经用了一半多的蜡烛,林近打算给自己做一支钢笔,准备抄小说用毛笔速度太慢了。
毛笔写字速度太慢,不如钢笔方便,而且钢笔制作并不复杂。
林近前世钟爱钢笔,所以对钢笔的构造非常了解。
存墨水的部位林近打算用一节竹子做,里面装上棉絮来储存墨水,里外用生漆多刷几遍完全可以胜任。
制作钢笔的难点在于钢笔尖和笔舌。
林近把一个铁片用锉刀、磨石纯手工加工成一个钢笔尖的形状,最难的是钢笔尖中间的缝隙,林近用锯子锯出来的空隙很大,用锤子敲紧才算做成,不过钢笔尖比后世大了不少。
笔舌才是最难解决的,林近记得形状构造,但他对于用什么材料制作笔舌却没有什么头绪。
他在铁匠铺里画着笔舌的构造,心里却是苦恼,虽然自己知道如何做,但是没有材料啊!
前世钢笔笔舌记得是化学材料做的比如塑料等,就这样林近制作钢笔的工作卡在的笔舌原材料上。
已经是亥时了林近虽然不甘心还是收工睡觉了。
第二天林近在书房里闭目思索着笔舌的材料问题,古代基本可以剔除用化工材料的可能性,那就只能选择自然界的材料。
他只能用最笨的排除法排除掉不能做笔舌的材料,材料首先有一定硬度,还要有耐水性和存水性。
排除木质、金属、瓷等,林近心里一样一样筛选着。
他突然心头一动,目光闪烁的自言自语道:“用骨质材料,既有硬度又耐水,存水性想来也有些。”
林家铁匠坊是有牛角的,一些高档弓箭会用牛角制作。
他昨天打扫铁匠坊的时候看到仓库里有两只大牛角当时并没在意。
他起身又来到铁匠坊把牛角找出来锯下来了一块,比照着钢笔尖用锉刀、锯子一点点按照图纸修整起来。
当林近用钢笔流畅的写字的是时候已经是五天后了,笔舌的制作足足修改了十多次才勉强能流畅书写。
林近感觉这是自己来大宋后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至少对自己来说是如此。
接下来几天他又一头扎进铁匠坊制作了五六十支钢笔才收工。
王语嫣和林母问了很多次林近在做什么,他只是神秘的一笑说暂时保密。
当看到林近拿着钢笔在院子里那棵槐树下的石桌上写字的时候,王语嫣才知道林近这些天在制作这种铁头笔。
“嫂嫂这种笔不像毛笔那样每次都蘸墨,而且可以随身携带,随时都可以拿出来使用。”林近兴奋的介绍钢笔的好处。
王语嫣拿着钢笔按照林近的握笔姿势写了几个字道:“这铁头笔的握笔姿势和毛笔不同,不过看你用它写字的速度的确很快,而且写出的字和毛笔字也不同。”
林近微微一笑道:“此笔最大的优点就是写字快,先生罚抄十篇文章,用毛笔可能要这一夜,用此笔最多一个时辰。”
王语嫣闻言娇斥道:“好好的物件,到你手里就变成了投机取巧的工具。”
“嫂嫂我只是打个比喻!”林近解释道。
“二郎你的学业如何打算?”王语嫣问道。
林近思索一下认真的道:“嫂嫂其实我不太想读书了。”
林近还是打算坦白,他是二十一世纪的灵魂,说实话对于儒家那一套理论认可的不多。
他心底认为是儒家在维系封建社会的寿命,这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儒家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是太过霸道。
儒家的作用在于教书育人,治理国事还是要专业人才,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这些天林近也思考过读书走仕途,最后还是打算放弃,让一个有先进理念的人去学习落后的思想是很难的。
自己与其浪费时间学一些糟粕,不如力所能及做一些真正有意义的事。
在这个社会等级森严的朝代,自己想更改社会体制肯定做不到,即使当了宰相上面还有皇帝。
自己在前世只是一个朴普普通通的小市民,用几年的时间考上进士,用一辈子往上爬。
等老了发现自己也变成了老腐儒,当个苟王见缝插针最适合自己。
跟那些人精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会被他们撕成粉末。
儒家自董仲舒始就变成了吸附在政权身上的蚂蟥,后世洋人的枪炮把儒家的遮羞布一块块撕了个粉碎。
林近的性格和思想很难去跟随这个时代随波逐流。
既然知道自己做不到,放弃淌这浑水是最明智的选择。
大江东去,朝代更迭,一个人有再大的能力又能改变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