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_第332章进占巴格达与大马士革
安西城的物资充沛,李令月给军队配备充足的物资,包括辎重和武备,随即调集整装出一万五千人的队伍。这一万五千人的军队都由精干的军士组成,他们都有一定的作战经验,是一支达到安西军基本作战水准的队伍。
李令月派出黑齿常之率领这支军队向南增援疏勒城。
黑齿常之一直镇守安西城,这是他时隔两年再次领兵出征。
在三万人的援军抵达的第二日清晨,黑齿常之即率领大军向南挺进,开赴疏勒城。
疏勒城的战况仍然紧绷着,在薛绍的率领下,安西军仍然抵挡着大食帝国的大军的猛攻,尽管战况艰难,但是安西军仍然抵挡着。
第三天的交战仍然激烈,艾布阿巴斯发动了更加猛烈的攻势。
战至这天下午,安西军伤亡已经达到四千人之众,大军折损半数。
疏勒城的安西军已经战至弹尽粮绝。
随着夕阳残照,北方出现一支援兵。
薛绍站在雕楼之上,他看得明白,这支援兵高高举着安西军的大旗,正是安西城派来的援军!
薛绍立即下令:“整编骑兵团,准备随我出击!”
这时大食帝国的大军也已经打得非常的艰辛,他们面对守城的安西军的猛攻,他们的折损也是极为严重。
安西军折损近四千人,大食帝国的大军折损了四万多人。
眼下大食帝国的大军还有五万人维持着战斗力,但是面临将近一半的折损,大食帝国的大军也已经濒临崩溃。
黑齿常之没有丝毫的停留,他来到战场一看战况,他便知道这战况的深浅,他呼喝一声,立即率领大军冲杀。
他率领的这一万五千人的大军带走了安西城所有的战马,装配成一支骑兵团。
黑齿常之率领骑兵团冲击,大军如同潮水一般向大食帝国的大军倾泻而下。
大食帝国的大军仍然在拼命围攻疏勒城,他们骤然看见北边出现一支庞大的军队,他们大惊失色。
艾布阿巴斯立即下令:“北进迎敌!”
大食帝国的大军迅速调动,朝向北方迎战黑齿常之率领的安西军援兵。
就在大食帝国的大军调度的同时,疏勒城的城门打开,薛绍率领整编的安西军骑兵团冲杀而出。
随即,王海宾率领一千步兵团也冲杀而出。
疏勒城内仅保留城墙上守备的数百名箭手,其余三千余将士全部杀出城外,攻向大食帝国的军队。
薛绍看着援兵来到,他战略目标已经调整,他的目标是:歼灭敌军。
黑齿常之率领大军一举冲杀突入敌军阵中。
大食帝国的庞大军队本已筋疲力尽,此时面对安西军的前后夹攻,这支近六万人的大军迅速崩溃。
黑齿常之率领的增援兵团全是生力军,他们自是不会有丝毫的客气,他们对敌军疯狂猛攻,两军前后夹击,瓦解敌军阵型之后,又大规模地歼灭敌军。
薛绍看准了艾布阿巴斯的方向,他一直在雕楼上看着战局,他对于敌军的指挥中枢的位置是心中有数的。
他看准艾布阿巴斯的方向,领兵朝他猛攻而去。
艾布阿巴斯已经看明白情势不对,他立即调转方向试图撤走,但是薛绍率领的安西军猛冲而来,挡住他的去路。
所谓兵败如山倒,艾布阿巴斯已经失去抵抗的势头和力量,他们只能束手就擒。
薛绍将艾布阿巴斯擒获,送入疏勒城中,并立即派出兵力将这位大食帝国东线的头领送往安西城。
大食帝国的大军大多数瓦解,有一万余人被安西军擒获。
薛绍回到疏勒城清点军队,随即下令,全军整装,准备向大食帝国进军。
薛绍早已料到,大唐与大食帝国必有一战,而这场战争必定是由他们安西都护府主导的。
安西都护府要扩张,要创造历史性的伟业,与大食帝国的碰撞就是不可避免的。
既然大食帝国已经动手了,薛绍率领的安西都护府也绝对不打算客气,在这一战中他们已经歼灭大食帝国东线兵团的主力,此时正是进占大食帝国的领土的最佳时机。
疏勒城做了两天的休整,第三天,薛绍当即率领一万五千精锐西进大食帝国。
他的目标是康城,这是陆上丝绸之路的重镇,是大食帝国东线版图的核心。
安西军大军浩浩荡荡朝康城开进,直抵康城城下。
康城面对安西军的来袭,早已是乱成一团,因为大食帝国自身的军队已经被安西军歼灭瓦解,康城仅剩的为数不多的守军也早已经士气尽丧。
康城的防备很快地瓦解,安西军经过简单的攻击就攻入了康城。
撒马尔罕,这座“陆上丝绸之路”的明珠,这座中亚最重要的城市之一,历史上第一次被纳入大唐的版图。
薛绍立即在康城展开经营,他将安西都护府排布在西域的兵力大规模地向康城抽调来。
因为康城是中亚进入大唐西域最重要的交通要道,也就是说,大食帝国或者其他帝国的兵力如果要攻向大唐西域,都必须先经过康城。
所以,只要守住康城,就守住了大唐西域。
薛绍在康城经略一年,大规模地夯实康城的防务,夯实安西都护府在康城的统治。
在公元700年,也就是大唐开耀十八年,安西都护府代表大唐帝国正式宣布,大唐进占中亚,大唐的势力将扩张进入中亚。
大食帝国面对安西都护府的大规模进攻,他们自是愤怒又如坐针毡,他们派出大军连番来攻,但是都被安西都护府打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