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两份收入 - 不想选秀的我一直想搞兼职 - 扑街预定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二百一十六章两份收入

9月,结束迷你专的宣传行后,许贺就回到了上海。

魔都现在已经算是他的第二常住地了,也确实是有着很多京城不具备的便利,比如影视娱乐公司集中,方便他的公司运营。当然,该说不说,许贺现在最大的单子还是电影投资。

关于这个,他现在也确实是可以高兴一阵了,因为他确实是马上要迎来回款:

《扬名立万》的资金要到账了。

这已经算是最快的速度了,而这个金额也是相当的回报喜人:当初这部电影拢共投资5600万,许贺占了1600万,并且他还是为了发行配合着其他人签了“不平等”条约:

也就是别人先分账,许贺后分账。

对应的如果是赚得多了呢,后分账的许贺,金额也会分的多一些。

也就是5亿以上,后续的每1个亿开始增加一个百分点分成。

如果是正常水平,5亿以下的时候许贺是按照28.6%,约等于29%这个分成;但5亿到6亿这中间的1亿许贺按30%分;6到7亿的1亿按31%...

可以理解成类似于简易版的保底分成。

最开始大家觉得,能两亿就不错,三亿大赚,五亿?基本上就是极限了——而现在最终票房,落点在了差不多22亿。

最终计算下来:

先是所有影片的总票房向国家缴纳5%的电影事业专项资金,其次要缴纳3.3%的特别营业税,由影院从总票房中直接扣划并缴纳。

以上两项,合计5%+

3.3%=

8.3%,

称为“不可分账票房”。

剩下的1

-

8.3%=

91.7%即为“可分账票房”,又名“净票房”。可得《扬名立万》:净票房=(1

-

8.3%)x

总票房=约亿。

然后这笔钱呢,还不能给公司们分,还要再扣一个“中数代理费”。

这东西是啥呢?

就是如果电影票房超过6亿了,就会给这个广电直属的国资企业——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中影数字电影发展有限公司会征缴净票房的1%到3%作为发行代理费,简称“中数代理费”。

并且这个比例是超过6亿之后之后,越高,收的越低,比如9亿以上就是1%。

扣下来票房刚好20亿差不多。

到了这会,终于可以分了,不过先不是投资公司分。院线分,影院分,电影院分50%,院线分享7%,之后才是制片方和发行方合计分享43%。

也就是这8.6亿才是这边的分成,而根据许贺这边的合约结合起来计算。

许贺这边最终拿了3亿出头。

1600万,最终票房回报3亿,接近19倍的差距。这个投资回报比简直是惊人得有些离谱,但更重要的是,电影票房就完了么?

并不是,后续这部影片还卖给电视台,卖给网络平台,还有发行蓝光dvd,海外上映等等...

这些都是纯赚,并且分成也是八位数的。

“卧槽啊...”韩通看着这个,整个人都已经止不住的卧槽连连。

哪怕是之前就已经知道过相关数据,许贺毕竟是他的艺人嘛,但真正完整算下来还是今天——而这个分成金额的数字,竟然是超过了他们这边投资发行方分成的三分之一。

许贺投资是多少?

四分之一多一点诶。

所以外界可能以为许贺很赚,但是许贺比他们想象中的更赚。

而且三个亿诶?虽然很多人现在已经被那些九亿啊,二零八啊,十几亿啊给搞的都有点麻木了,但首先第一个是那么多年的事情,还是几倍罚款那种;第三个是真有钱,带货分成多可怕不用说吧?

至于中间那个,哼哼,不便细说,但主要就是圈中一个现象:wash软妹币,所以看着离谱,实际上玩的一手阴阳,到明星手里指不定多少。

并且即使是表面上那么夸张的片酬,什么动辄一个亿...

也很少有人说,一部戏下来拿3亿多吧?

想到这个韩通只觉热血上涌,整个人都感叹:许贺啊许贺,某一天你要是放着这么好的天赋,不演戏,不做歌,去做老板了,我也能理解。

现在这个收益就已经够惊人了。

就更别说随之而来的关注度了,毕竟影视圈,炒作这件事情永远不会迟到的。已经有一些资本想联系许贺做一些割韭菜的操作,但许贺表示...

“想什么呢?”

算了,他都比不上燕子呢,而燕子搞事情不也就gg了么?

老实利用金手指挣挣钱就好了...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