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终极捕猎【中】
早在乔楚拟定给托马斯的邮件时,董佳就向专案组申请“全息隐形追踪”那个即将发去邮件的邮箱。因为准备充分,相关技术动作很到位,托马斯打开乔楚邮件时,作为接收终端,他笔记本电脑的“地理地址”,就被实时捕捉到!
所谓“地理地址”,区别于俗称“ip地址”的“信息终端地址”。后者反映的是终端在因特网上的“物理地址”。简单讲,就是某一台在线的电脑。除非这如同网吧里几乎不动窝的“台式机”那样,“地理上”相对“固定”,这台电脑,有可能在因特网覆盖区域(基本可理解成“全球”)的任何地方。
而“地理地址”则是固定的,以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的经纬度来表达。具体方位误差不超过二百米!就是说,托马斯打开乔楚邮件时,专案组就锁定了以他的笔记本电脑为圆心、最大半径不超过二百米的区域!
不多久,那个区域,出现卫星电话信号。
罗虎当即命令:以专案组最强技术手段,实时追踪,不用考虑权限。
如果托马斯跟“老头子”的卫星电话通话短些,即使超越权限,以专案组的技术资源,也很难跟住。可是他们哼哼哈哈个没完,生生让专案组有机会“非法”冲破数道网关,捕捉到卫星电话通话对方也就是托马斯的“老头子”所在的“地理地址”。
同样,也是最多二百米误差。
这个追踪结果,使专案组及其背靠的中国警方,明确了侦查的“目标地带”。紧接着,通过驻当地中国领馆、外交部、公安部的线路,按董佳要求,专案组迅速传来谓为丰富的当地资料,包括气象特征和捕捉点周遭实景。曾被蒙头盖脸去过一次的乔楚,凭着片段记忆,没怎么周折,就给予了认定。接下来,理论上最“难”的,就只是跟对方所在国的“打通”了。
董佳有国际刑警身份,精通英语,在专案组里最适合去做这个“打通”。
乔楚高璟杨秀忙着给姬汀香“摆拍”准备发给托马斯的照片时,罗虎给董佳来电,明确表达了想让她回京主责“打通”工作的意思。
“意思”,不是“命令”。
因为——正如董佳马上问出的:“那这边交给谁?”
是啊,董佳调回京,江海市这边交给谁?
有一瞬,罗虎想说“索性就让高璟牵头”。
同时,他脑海里浮现的念头是:反正那边咬住了,江海市的动作,会变简单。
可转念一想,又觉不妥——毕竟,高璟只是“辅侦”,必须充分顾虑他的人身安全。不能因为是多年老友就……
而且,还有个乔楚——老盗墓贼宋春华!
那可是能跟高璟抗衡的“狠角色”。不是的话,早也就露了马脚,被扔进监狱了。
董佳在,就是“公权力”!
既想彻底“上岸”,他乔楚就得服从“公权力”。
可如果董佳撤开,只留没公职的高璟,乔楚会不会有变化,罗虎心里不很有底!
所以,他没下命令。甚至都没在“意思”层面上再稍作坚持。
他说:“那……不回来……我再找人;不过可能慢点儿,你那边——”
不等罗处说利落,董佳就痛快接话:“这边钩儿再下深点儿,到时候挑出来更明显,盯死了那条卫星电话通道,应该有机会直接取证!”
罗虎近乎机械地“嗯”一声,原本想说的话,似乎瞬间被什么念头挤得找不着了。可又一下子没捕捉到那是个什么念头。
“嗯”过好久,也还是没想定该说什么。
电话这边,董佳偷瞥一眼一门之隔正聚头低声讨论的高璟、乔楚、杨秀,想到独自照顾云笑菲的姬汀香,倏而以从没有过的温婉语气问:“您还有什么要嘱咐的?”
她自己都没觉出,那是能把人融化的温婉,是罗虎无论从她这儿还是从哪儿,都从没听到过、领略过的。
“你怎么了?”这话响在罗虎心底,并没问出口。出口的是——“没什么别的——注意安全。”
“瞧您,拿我当小孩儿了!我们——”董佳差点儿说出“我们这儿有个超能力选手”。话到嘴边,自己吓一跳,连忙支吾道:“我们这儿整个儿一智囊团,想得周全着哪!”
“周全么?”这是高璟问的。问乔楚。跟董佳和罗虎的对话没关系。
问的是,只给托马斯一个太空手机号,什么都不说,是否太抽象,不够周全。万一托马斯没走脑子,或者有什么特别的、他们这边儿不知道也暂时想象不出的情况,真就直通通打过来,该怎么应对。
“来来看哪!”乔楚一言以蔽之。似乎这是很简单的不需要思磨的问题。
他这一嗓子音量不小。刚跟罗虎结束通话、正要往这边来的董佳,听了个正着。
她刚想露头发问,忽然被一个影子阻住,吓一跳。
定睛看,是姬汀香。
她不知道姬汀香怎么就忽然出现在了眼前。
一丝预感或说可感触的迹象都没有,就那么出现了。
“跟我来。”姬汀香嘘声说。
董佳没二话,亦步亦趋跟着奔了云笑菲静养的主卧。
布置成icu模样的主卧里,云笑菲静静躺着,就比死人多口气。
董佳没见过正常态的云笑菲。
不过,仅从静卧的模样,她也能看出,云笑菲很漂亮,有着她一直羡慕却没有的性感。
姬汀香指云笑菲,氤氲道:“我用蛊救她。不出七天,就该能醒过来。”
“七天?这么准?”本来董佳想说“这么快”,不知怎么,出口就成了“这么准”。
姬汀香略带嗔怪地纠正道:“不出七天。”
不容董佳客套,她接着说:“醒来后,用不了多久,她的身体,就能恢复得跟先前差不多。但是,已经成了蛊人。”
“蛊人?”
“终身与蛊为伴,被蛊牵扯,过不了正常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