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章:悬案与“备忘” - 秘境异空间 - 兰亭雨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都市言情 > 秘境异空间 >

第322章:悬案与“备忘”

“尽管,我自己认为,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可亲眼看见她额头上的三道条纹,还是相当吃惊。“而且,那个吃惊里面,我肯定,含着恐惧!

“血色的、曲曲弯弯的,像是新鲜的、在渗血的伤口,只不过是在皮下;而且太细、弯曲得太不可思议。

“我感觉,她的额头,不,是整个头颅,随时会顺着那三道血印子爆开……”

在高璟让女徒弟杨秀开列的命名为“姬汀香案”的案卷记录本里,跟之前围绕姬汀香的一系列侦查、思考、推理、疑问、备注,隔了一个空白页,潦草而凝重地写下了上面这些话。

好像没说完似的。

可却没下文。

至少,在那一页上,没有。

给所经历、参与的各类案件建档,是高璟多年的习惯。

他已不大记得清,最开始写案卷记录,是在侦探生涯的第三个年头还是第四个年头;正如他也同样记不清,拿定主意要做一名业余侦探,是什么时候。

他能记得清的是,这两件事——决定做业余侦探和开始认真、系统、详实地撰写案卷记录,几乎是同时。

那时,他还没到而立之年,心理年龄还在事事追求完美的阶段。

所以,决定写案卷记录,他就想要把之前侦破的那些案件,都补上。

那些案件里,命案寥寥可数,大多是一些稀奇古怪、警察不管或者没精力认真去管的事情。也许,后来他想,是碰巧,全部都侦破了,可以说没有败绩。

大概,想要把那些都补齐案卷记录,也是存着鼓励自己的意思。

可惜,他笔头不够利落,攒弄了好一阵,并没写明白多少。

后来有了唐尧,说起来,唐尧很热情地想要帮他执笔,可要记述的事,他又记不全了,只能稀里马哈地说个大概。结果,给了唐尧很大的创作空间,成就系列短篇侦探小说集。

他认为那不能算是真正的记录,说“色彩太重”,不解风情地拒绝将其归入自己的侦破文档。唐尧有点儿不高兴,说早知道还不如“色彩”再重点儿呢。说完,那点儿不高兴就也烟消云散了。后来,俩人各写各的。高璟按自己的原则,完全写实地记述案件,形成完整文档;唐尧则以这些案卷文档为原料,改头换面、穿靴戴帽、添油加醋地玩起侦探悬疑小说创作。

如今,案卷已经记了一柜子,侦探悬疑小说也成了“品牌”。不过,案卷中有三宗,高璟定义成“悬案”,没让唐尧拿去“发挥”。

其中最早一宗悬案,就是他前女友、董佳的小姨刘菲“事故死亡”案。之所以成为悬案,不是因为真的无法侦破,而是出于种种原因,他决定不再查下去。

第二宗是差不多七年前,是真的没能侦破。不过不是命案,留下悬疑,心里更多的是遗憾,而几乎没有类似“负疚”这样的心理阴影。

离的较近的第三宗,发生在四年多将近五年前,涉及至少两条人命,是跟公安部门联手侦办的,可以说至少破了一半——

两名死者之一的案情,在他提示和辅助下,由公安主体侦破。

另一死者留下的谜团,他其实也侦破了,却因出于情感的善意,向公安方面隐瞒了关键细节,致其做出与事实不同的结论。严格讲,这宗,更是公安方面的“悬案”,而不是他的。可他还是在案卷记录中写下了这样的结语:因当事人死亡而无法求证,只做推理性质的记录,不算结论,归为悬案。

绵延二十多年,林林总总、大大小小近三百宗,别说实际只有一宗没破,就是三宗都记作悬案,侦破率也差不多是99%,“神探”二字,当之无愧!

高璟从不认为自己是神探。甚至都没想过要做什么神探。

他不是警察,没人考核破案率。“小贝壳”开业之前,还有之后,他没因侦破案件而获得一分钱的报偿,反而搭进去不少货币成本和八九成的时间、精力。

抛开正义、善正、扫除罪恶这些大帽子,实打实论,他之于侦破事业的热忱,或者说兴趣、兴奋点,更在于侦破的行为、过程,而非结果、完满的结果。

所以,他并不在意留悬案。

所以,在“姬汀香案”案卷里写下那段好像没说完却没下文的关于姬汀香额头上三道条纹的话过后,又隔了一个空白页,他一笔一划写下两个字:悬案。

跟前面三宗不同,这回,悬案二字之前,没有任何说明;之后,也没有任何解释。而且,那两个字,写的格外大,几乎占据整个页面;写得很用力。似乎,写下这两个字,耗尽了书写人也就是高璟所有的力气。

只有高璟自己知道,写这两个字,用了少说一分钟时间。

在那少说一分钟的时间里,他想到了“退休”,用这宗悬案,用这力透纸背的两个大字,给自己的侦探生涯,划上句号。

两个大字写罢,退休的念头,又像没那么强韧了。

他自嘲般苦笑着端详那两个大字,到底还是暗暗做了个决定——此案过后,不再亲自撰写案卷。

很显然,他没有结束侦探生涯的决心。还没有。

不再亲自撰写案卷,也不等于什么都不再写。

他跟唯一的徒弟杨秀说今后不再亲自撰写案卷,杨秀马上反应过来,说那就是以后都是她来写啦,他想了想说:“除非你不愿意。”

杨秀马上爆发出犹如大权在握那般欣喜若狂的样子,吓他一跳。

等小姑娘从兴奋中冷却下来,他又交代让备一个跟案卷不同形制的本子,特意嘱咐要厚一点儿。

杨秀很想问“干什么用”,但忍住没问。

倒是他主动解释了,说:“写备忘。”

“备忘?”杨秀疑问。

他很坏地笑笑说:“完全私人化的。少儿不宜哦。”收到小姑娘鬼脸一枚。

在那个杨秀特意精心挑选的很精致也很厚的本子上,高璟写下这样一段话:好像上了点儿岁数,想让自己懒散下来。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真正退休,不再废脑子去侦破什么,先做个铺垫,零零碎碎写点儿以后读起来能想起很多又能觉得比较轻松的文字,预防老年痴呆。

这段后面,页面留白。

隔了一页,工整抬头写着:备忘。2009年。关于她。

接下去,便是高璟时而工整时而潦草、跟案卷记录呈现不同风格的记述。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