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大篆体辩词【上】
江艳艳一进普济寺大门就打电话。乔楚没接,混在香客里,盯着在一进门显眼地方擎着手机逡巡的江艳艳。
等到他买好门票,随香客进门的时候,却看见江艳艳正径直往后院绕行,脚步匆匆。
他马上意识到什么,暗自庆幸事先摸清了路线。
江艳艳比一般同龄女子有江湖,一通电话没人接,就判定被放鸽子,同时想到有人会盯着自己。于是发挥“本地优势”,直奔“狗洞”。
如果对手不是乔楚,她可能就“逃脱”了!
她没走乔楚事先探出的那条路,走了另一条更远但通往更容易叫到出租车街道的路。
叫上出租车时,她关了手机。
几乎同时,就在离她五六米远正叫车的乔楚,也关了跟她联系的那部偷来的手机。
江艳艳觉得,以她这么快的反应和对地形无比的熟悉,应该不会被盯上了!
但她并没马上回家,而是可劲儿逛了一圈,直到傍晚,转到一条透着文化气息的小街,才即兴走进一家幽静、中档的小饭馆坐定。
如果不是店堂里那个一看就是书呆子的家伙,叫了外卖还要买人家饭馆的烟灰缸,吸引了她的注意,也许,她会注意到窗外街对面貌似等人的乔楚。
那个要买饭馆烟灰缸的书呆子,是邱子方。
他在为晚上跟高璟约定的“一起探讨”订餐。
接到去家里吃饭的邀请,高璟纳闷——
要看古书,怎么好在家里吃饭呢?
还是学者不准备让他吃饭了?
他迟疑地去了邱子方家,惊见一桌精美小宴。
邱子方说不怎么会做饭,这些都是单位旁边馆子里叫的外卖;他不怎么认识馆子,只熟悉单位旁边那家,不知道高璟的口味……
“我什么口味都行。”
高璟大剌剌坐下,饶有兴致地看桌上的菜品,脑子里,不由盘桓起多年前从“高人”那儿学到的“通过饮食品味和偏好识别一个人”的“道理”。
从二凉四热六道菜品中,高璟能感觉到,邱子方朴实但不吝啬,讲究而不虚荣,追求个性但不矫情。套用“高人”的“道理”,应该很接近“人性的完整和健康”。
所以,他吃得很踏实,甚至很开心。其间不吝夸赞之词,不停褒扬邱子方的“品味”。
邱子方不接那些话,告诉他:接下来的交流,不用戴口罩手套,也不用除湿禁烟。因为,他已经把要“一起探讨”的内容,临摹下来了。
“临摹?”
“就是照着写。应该叫临摹吧?”
高璟点点头,习惯性摸出香烟。
邱子方立刻从订餐的手提袋里拿出个形状雅致、干干净净的白陶瓷烟灰缸。
“订餐时候,想到你抽烟要用,就想顺便买个烟缸。人家不卖,送我了。”
说这话时,邱子方丝毫没有“小市民”占了便宜的那种窃喜,反而像怀着几分愧疚。
饭罢,高璟抢着收拾残局,最后,一堆杯盘,整齐泡进厨房水池,就算完成。
还是前一天那个大活页本,但“芷儿”相关的影印件页面上,多出了许多据说叫作“大篆”反正高璟是一个都不认识的字。
邱子方解释说:“为形象起见,我临摹了大篆字体。”
“您都认识?”
“差不多吧。”
邱子方的话,听起来不像是谦虚。
“厉害啊邱老师。我可是一个都不认识!”
“老实说,这里面有些,我也是结合上下文猜的。好在不多。一方面,的确是我学艺不精,大篆不敢说全部都认识。另外,还有个原因,我觉得,值得注意——”
“什么?”
邱子方拿铅笔在那些大篆字中间,挑了十来个字,在旁边轻轻划小小问号。
“从标记出这些字来看,我觉得,书写比较随意。”
“随意?”
“在大篆这种字体还是书写主流的时代,能写字,比今天能用两种以上外国语交流,还要稀罕。写字,是很郑重的事。可这些字,写得……就说潦草吧。”
“那说明什么?”高璟本来想问“您确认临摹得一模一样么”,但开口前改了主意。
“说明——”邱子方有点儿踌躇,皱皱眉头,犹豫地说:“要么,就是写字的人,其实对字也不是很熟,写不精确,就草草过去……要么,就是特别熟练,写得很快。”
高璟认真看那些字,嘀咕:“这怎么能写快呢,这么复杂。”
“反正我觉得,这个,值得注意。”
“同意!”
“我记得跟你说过——”邱子方把临摹了大篆字的影印件拿得离高璟很近,入了正题。
“这些字,是书里讲的芷儿生活的时代,通行的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