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芷儿的故事【上】
邱子方拿起压在本子上的水杯,捋捋页面,握着水杯,呆呆看着本子说:“总共六十篇,三十篇都是有载者曰,知道我为什么偏偏选这篇么?”高璟想了想,谨慎作答:“我记得,您说过,这个芷儿,是史册上有记载的但是不叫这个名字的那个……那个——”
“夏姬。”
“对!”
“这是我的推测,并不确定。算是我选中她的因素之一。”
“之一?那还有——”
“至少还有之二、之三。”
邱子方像精神了许多,居然还管高璟要了一支香烟,但谢绝点火,擎在手里,站起身,在并不宽敞的室内踱起步来。
“之二,这篇,在整部书六十七篇中,篇幅最长、内容最丰富。之三,这篇有两个相似但确实不同的开头,有点儿像ab剧。”
说到这儿,他停下,转身看定高璟。
“这种表达本身,在我看来,就是一种严谨。负责任式的严谨。”
邱子方疾返沙发,坐定高璟肩并肩,对着“有载者曰”的“芷兒鑒第拾壹”,讲述起里面ab剧的故事开头。
开始时,高璟还看着本子上魏碑体的文字,并且提前跳看着找到了a剧和b剧之间的那个“或曰”。
之后,他就不由自主被邱子方谓为生动的讲述,带入了故事。
公元前七世纪,郑国国都新郑。
小小的新郑城,让大团大团的黑云,压得喘不过气。
趁着狂风刚起,街市上的人们,争先恐后地往家跑,有的干脆躲到就近的屋檐底下。
第一声雷在空中炸开的时候,所有人都吓了一大跳;所有目光,都饱含惊恐,望向黑得锅底一般的天空。
夏天下大雨、打大雷,本没什么稀奇,可这一声雷也太响了,像是要把天炸破。
所有那时候的新郑人都记得,那天的雨,下得真吓人;那天的雷,打得一辈子都没听到过;那天的闪,惨白惨白的,在黑黑的天幕上,划出鬼魅般的形状。
后来,他们很快得知,那天,国君家里出了事,是那么奇怪、那么诡异的一件事。于是自自然然地就把听说的事,跟天气联系起来了。
后来,好多好多的传说,也便从此开了头。
a剧:
国君的庶生幼女“芷儿”公主,跟哥哥乱伦,引来天雷。
那第一声炸雷,劈碎了他们正干好事的房子,然后一个闪接一个雷地劈下去,直似要把俩人化为灰烬。亏得神灵庇护君家,才容了公子连滚带爬一身泥水躲进了左近的房子。公主却没来得及,到底被一个闪裹上了天,半晌摔下来,人焦透了。
雨停后,国君让人赶紧收拾,宫人壮着胆去摆弄焦尸,不料焦尸忽然翻身起来,焦黑的肌肤,陶土样从头到脚剥落,剩下个谁也认不出来的光溜溜的小美人,冲瞠目结舌的国君喊“君父”。一干人,连带国君,都吓得真魂出窍,掩面而逃……
b剧:
芷儿公主跟哥哥通奸,是早就有的事。
不仅跟哥哥,她还跟近身武士有奸情。
那日败露,气疯了的国君,给了公子一顿好鞭子;又砍了那个通奸武士的头;让人锁了公主,囚进僻室(贵族士大夫设于自家府邸或就近领地的小型牢房,用于私刑)。
公主刚迈出自己屋,雷电就下来了。一干人被劈得七零八落,变成一堆焦黑物什,让人看了心里发毛。雨停后,颤抖着去验看,见所有宫人武士都没了人形,独公主压在最下面,毫发无伤,全无知觉。国君到底心疼,让抬回去洗刷将养。
不几日,伺候的宫人惊报说公主变样了,身下多了许多白花花的细碎,投到火里,竟发出灼烧皮毛的气味。
国君不信,赶去看。一掀帐子,忽然一个从不认识、美得让人眩晕的女孩、赤条条扑进怀里,口称“君父”,吓得国君当场软在那儿……
“这两个既相似又明显不同的开头,是整个这个篇章最吸引我的地方!”
邱子方终于接受高璟的点烟,把揉得快成蛇形的香烟吸燃,咳得跳脚。
他谢绝高璟捶捶打打的帮助,执拗地擎着燃着的香烟,又踱起步来,不时谨慎地吸一口烟,一入口就马上吐出来,移动的身形被袅绕的烟气萦绕着。
“公元前七世纪,处于春秋中期。这一时期,流传下来的典籍中,主要采用两种纪年,一是周朝纪年,二是鲁国纪年。由于《左传》和孔子《春秋》的原因,后世更多参照鲁国纪年。而由于历史原因,鲁国纪年跟周朝纪年,二者间有些误差。这篇,用的是周朝纪年——”
“所以有误差?”高璟倒懂不懂地问。
“问题还不仅仅……”邱子方停下,隔空虚点那个本子,“主要问题不在这儿——郑国,虽然比较小,但也是周天子正式册封的诸侯,爵位是伯,而且跟周天子同姓,姓姬。”
“姬?”高璟敏感。
邱子方点头道:“就是姬汀香的那个姬。”
“噢——”高璟拖着长音,陷入沉思似的。
邱子方谨慎凑近,嘘声:“想到什么?”
高璟猛醒。“没有没有。您接着说。”
“我说到哪儿了?”
“误差。哦不,郑国,伯爵,姓姬。”
“对。他们,作为一方诸侯,有自己的纪年,大不了跟周朝纪年对应一下。正常的话,讲故事述说年代时,应该是郑国某公多少多少年、周天子某王多少多少年。”
高璟赶紧看本子上“芷儿篇”影印件,“可是这儿只写周……”他猛抬头看已无声凑近的邱子方,“这说明什么?”
“我能想到的——”邱子方绕过茶几,坐到高璟身边,轻轻拍打本子,“这个有载者曰的那个载、载者,也就是故事材料的出处,不是郑国。”
高璟连续翻邱子方三眼,顺序抛去“没懂”、“求教”、“快说啊”三层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