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家的感觉
拜访邱子方家次日将近正午时分,高璟从小贝壳他办公室小隔间里出来,杨秀刚好抱着文件进来,着实吓一跳——她以为高璟回家了。“老板真厉害,不打呼噜的。”
“不打呼噜算厉害?我一直以为鼾声如雷才是好汉呢。”
高璟打着哈哈,接过文件,瞥见杨秀钻进小隔间,想说什么,忍了没说。
“又熬夜工作了吧?”杨秀的声音从小隔间传来。
“说不上。”高璟漫不经心翻看文件,“就多熬了一小会儿。”
“那个云小姐的事情?”
“嗯——”
“蛮复杂的还,害的老板都不回家住了。”
“嗨,就一个人,什么家不家的……”
说到这儿,高璟忽然凝住。
正好,杨秀从小隔间端出烟灰缸茶杯等物,目光正跟他撞上。
“小杨,你说——”
高璟撂下文件,走近愣怔看他的杨秀,从小姑娘手里接过杂七杂八,胡乱放在老板台上,示意她坐去沙发。
“什么样儿,才像是个家?”
“嗯?”杨秀没听懂似的凝眉,走到沙发近旁,并不坐。
“不对不对。”高璟扇扇巴掌,“是——怎么说?”他有点儿孩子气地敲脑壳。
杨秀憋着没敢笑。谁都能一眼看出的那种。
“这么说吧——”高璟自嘲地笑笑,把杨秀憋着的笑引发了出来。
“你觉得,家,最重要的标志是什么?也可以说,什么东西,包括物件、氛围、人,等等吧,什么最能让你有家的感觉?”
见杨秀还是一脸没明白,他略想想,拍一下巴掌,“我说我的答案啊——我觉得,最能让人有家的感觉,是厨房里有人做饭的声音,还有飘出来的香味。”
这下,杨秀明白了。习惯性地“噢”着,去收拾让高璟接过去撂在老板台上的烟灰缸茶杯们,琢磨地说:“我觉得不是。厨房别人家也有的呀。要让我说,我觉得是照片。挂在哪里、摆在哪里,总会有的。上面肯定是家里人哪。看见照片,喊一声我回来了。那才……”
她说不下去了,因为无意间一瞥,看见了老板入定般的样子。
她是“小贝壳”的“元老”、第一个员工,跟高璟两年多了。
这份工作,是她将近五年的职业生涯中干的最长的一份;高璟这个老板,是她有生以来认识的最聪明也是最man的人。
她甚至有那么点儿悄悄地、异想天开地、一厢情愿地爱着他,这个比她年长将近二十岁的有妇之夫。
所以,她觉得,对老板还是有几分了解。像现在这样子,就是想到了要紧的什么,急着要想下去、想出来,不能打扰。
“是啊。”高璟迷迷瞪瞪叨咕,“说的对。”似乎“出状态”了,笑吟吟看杨秀。
“还是你说的对。”
他差点儿接着就说:“邱子方家里,就没照片。不管是挂着的,还是摆着的。除了我没进去过的卧房,其他地方,都没有。不仅没照片,任何挂着的、摆着的东西,都没有!像邱子方这种人,一般概念里,家里至少挂个字画什么的。像云笑菲那样的女人,难道就没一件想经常看见的可以挂在哪儿摆在哪儿的东西?”
但他没说。所有都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遍。
为什么没说,除了杨秀不认识邱子方,跟云笑菲也只是一面之缘,还不怎么愉快,之外,他真没想出别的理由。
鬼使神差一般,他疾速返回小隔间,小电脑桌抽屉里翻出昨夜写就的邱子方丢书案背景信息,找笔——
倏而,他发现,这只有一扇高窗的小小斗室,整齐得都快认不出了。
就那么几句话一小会儿的工夫,杨秀是怎么办到的呢?
心里想着这个,找到了其实还在原处、只是摆放端正了的笔,擎着再看记录本,却想不起要写什么了。
他就那么擎着笔,盯着翻开的本子上密密麻麻的字迹,一时呆住。
俄顷,似乎不受大脑支配地,他落笔,圈起“有相关能力的业余药剂师”,牵引线划到边缘,缓缓地、迟疑地,划了个问号。
这会儿,他像想起什么来了,在额外标出的“迷幻、云、障碍”那五个字下面,又大大写下“家的感觉”四个字,随即,在上面打了个大叉子。
合上本子前一瞬,他又在“有相关能力的业余药剂师”牵引线边缘处刚刚划的那个问号上面,重重打了个叉子。
半小时后,洗漱完毕、用过午餐的高璟,正襟危坐在老板台前,煞有介事地开启了一天的常规工作——轮番听三个咨询师(相当于调查员)针对现时在查案的汇报,做判断、给建议、对进度;审阅、批改他们三个针对阶段完成案件的书面报告;读取、梳理新来委托,设计分工;签署杨秀递来的非业务类文件……
三个咨询师都很年轻。在不管做什么,只要是打工就都买不起房的现时,薪水的多与少,是量的区别;工作喜欢还是不喜欢,是质的区别。
他们都喜欢这种不用打卡,十有八九都是午后才正式开始的工作;也都喜欢这个聪明绝顶、彬彬有礼、不怒自威、幽默风趣的老板。
这一天,跟一般工作日,没什么不同。
工作还没开始,就有电话找老板,也属常见。
不常见的是,老板接起这个手机,低声说“你等等”,随即手势示意他们都出去。
一般情况下,高璟都不会为接个手机赶走员工,哪怕是老婆打来的,也不会。
可这通手机是乔楚打来的,不属于一般情况。
乔楚拨通这个手机时,已经快要望到他跟俩美女旅伴张晓清钱丽雯寄住的民居式小客栈(后来这种大部分都改叫“民宿”)。
其实,打不打这个电话,并不要紧,反正他都已经离开江海市,回到“宿营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