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新生宝宝,确实需要你小心又谨慎(2)
第2章新生宝宝,确实需要你小心又谨慎(2)
⊙出生后至少6小时,最好一天后再游泳。⊙必须在专业人士的指导或陪护下进行,以确保安全。
tips:宝宝游泳坚持“3不”
1饭后不游泳。必须给消化系统时间消化食物,至少间隔40分钟。
2饥饿不游泳。饥饿会让体能下降,游泳的话,无疑是在透支体力。
3大汗淋漓不游泳,应待体温正常后(毛孔收缩后)再游泳,别让水“激着”宝宝。
远离游泳后遗症
结膜炎、中耳炎、呼吸道感染、头痛恶心、头晕呕吐等都是宝宝常见的游泳后遗症。
懒技大公开——要想远离游泳后遗症
1宝宝的身体应无任何不适,是健康的。
2配备专用泳池,用过的游泳水及时倒掉,做好消毒。
3下水前适当做一些伸展性的“热身运动”。
4和宝宝进行语言交流,消除“恐水感”。
5先让宝宝的双脚试水温,冷热均以宝宝的反应为准。
6选择大小适宜的泳圈,检查是否漏气。
7宝宝的耳朵和下颚要完全“卡”在泳圈上面。
8游泳时间应控制在10~15分钟/次,2~3次/周。
9夏季水温在36c左右,室温在26c左右。
10冬季水温在37c~38c,室温在28c左右。
学会这套哺乳经
1千万别急着给宝宝喂奶粉。
理论上每个新妈妈分娩后都是有奶的,但在你还没开奶前别急着给宝宝泡奶粉,以免干扰日后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2刚出生的宝宝哭闹=情感需求。
在妈妈奶水到来之前,宝宝的体内有一些营养储备,可以度过开头几天的“粮荒期”。这时哭闹多是渴望得到安全感。
3出生后半小时内早接触、早吸吮。
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对纯母乳喂养的推荐定义为:在出生后半小时内给予婴儿早接触、早吸吮,除母乳外不添加任何食物和饮料包括水。强化婴儿的吸吮能力,促使新妈妈乳腺提早分泌乳汁充盈乳房,给宝宝足够的母乳。
4分娩后72小时内是建立泌乳期,为泌乳量从少到多的过渡时期。
别错过初乳。那可是最有营养、最有免疫体的乳汁,是增强宝宝免疫力及抵抗疾病的最佳方法!
5一开始,宝宝会按照“惯性醒来”的规律要求你哺乳,初为人母的辛苦大都无法避免。
解决晚上哺喂精疲力竭的办法就是临睡前让宝宝尽量多吃些,以延长喂奶的间隔时间。宝宝三个月后,晚上不必哺喂,母子都可获得充分的休息。
6不使用奶瓶、奶嘴和安慰奶嘴满足宝宝的口欲及心理需要。
以免宝宝难以建立正常的吸吮方式,产生“乳头错觉”,不愿含“真的”乳头,减少正常的口腔运动,影响牙床发育。
正确的哺乳姿势
早产宝宝要面临的6道生存难关
早产儿是指胎龄<37周;体重<2.5公斤的未成熟就降生的宝宝。胎龄越短,各个器官发育越不成熟,照顾不好的话宝宝可能要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你必须牢记早产宝宝出生后面临的这6道难关,小心谨慎地陪他(她)闯过去:
1呼吸关:呼吸中枢发育不成熟导致宝宝呼吸不规则或频繁呼吸或呼吸暂停或呼吸衰竭,你要时刻留意观察宝宝的呼吸情况。
2体温关:体温调节功能差+皮下脂肪薄+体表面积相对较大=体温容易散去。当宝宝有肢端发冷、哭声低弱、吸吮差、心率降低甚至休克的情况,你应马上注意这个因素。
3感染关:胎龄越低,免疫球蛋白的水平越低,越容易发生各种感染性疾病甚至败血症。别擦伤宝宝薄嫩的皮肤粘膜,仔细护理脐带残端,不给细菌入侵的机会。
4黄疸关:早产宝宝不仅比足月宝宝更多发黄疸,且血脑屏障的通透性更高,胆红素容易通过血液直接损害脑组织。
5喂养关:吸吮能力差、不会吞咽、胃容量小、食道下端括约肌张力低、各种消化酶和胆汁缺乏、对食物耐受性差……
你必须遵从医嘱哺喂,突发奇想随便更换食谱喂养的后果就是小肠坏死。
6疫苗关:因免疫系统功能所致,早产宝宝在某些疫苗接种的时间上要做相应调整:乙肝疫苗首次接种在出院时进行;卡介苗注射时间需待体重达标2500克之后;脊灰疫苗应在出院后再开始口服;有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早产宝宝不能接种流脑、乙脑等涉及脑部的疫苗,以免诱发癫痫。
奋力追上足月宝宝
⊙保持与医生密切联系,发生问题随时谘询。
⊙出院后的两三天内,喂奶时间需要30~40分钟/次,维持原量,待宝宝适应环境后逐渐加量。
⊙喝1分钟乳汁,就要将奶瓶抽离10秒钟后再继续,给宝宝换气的时间以弥补吞咽功能的缺陷。
⊙母乳不足可选择“早产儿奶粉”,这种奶粉是可以促进消化及增强营养吸收的。
⊙空气干净清新,室温保持在24c~26c,湿度保持在55%~65%,避免出现“脱水热”。
⊙衣被软、暖、轻,被外两侧加放热水袋,每隔4~6小时测一次体温(应恒定在36c~37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