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赞美的艺术
第18章赞美的艺术运用冷读术与人交往时,往往还需要赞美对方赢得好感,赞美对方,常常是无往不利。
20世纪初,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戴尔·卡耐基从多年的授课中发现:收入最丰厚的往往不是对专业技术懂得最多的人,而是那些拥有专业知识,又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念,能领导和鼓舞他人,并且善于为人处世的人。因此,卡耐基确信这样一种说法:“一个人的成功,15%是由于专业技术,85%要靠人际关系与处世技巧。”
有这样一个笑话说的是,两个书生刚被任命去做县官,离京赴任之前,去拜访主考老师。老师对学生说:“如今世上的人都不走正道,逢人便给戴高帽子,这种风气不好!”一个书生说:“老师的话真是金玉良言。不过,现在像老师您这样不喜欢戴高帽子的能有几个呢?”老师听了非常高兴。这个书生出来以后,对另一个书生说:“高帽子已经送出一顶了”。可见,一个人不喜欢别人乱戴高帽子,但换一个角度给他戴个高帽子,他还是会笑纳的。
顺水推舟的赞美在上面的故事中得到了恰如其分的运用。赞美需要技巧,可往往我们赞美别人时,处在不同的环境,需要我们巧妙地赞美。比如,张小姐是一大型企业的总裁秘书,有三个客人都和张小姐说要见她的领导,但前两个没有见着,因为不会说话,只有最后一位用恰当的赞美之辞为自己赢得了商机。
第一个客人说:“张小姐,你的名字挺好的。”张小姐心里特想听听她的名字好在哪儿,结果,那位客人不再说了,巴结也不真诚,令人失望。
第二个客人说:“张小姐,你的衣服挺漂亮的。”同样,张小姐立刻想听自己的衣服哪里漂亮,结果也没有了下文,话还是没有说到位。
第三个客人说:“张小姐,你挺有个性的。”张小姐想知道自己有什么样的个性。第三个客人接着说:“你看,一般人手表戴在左手腕,而你的手表戴在右手腕上……”张小姐听后,还真觉得自己有点与众不同,挺高兴的,就让第三个客人见了老总,结果签了一个十万元的单子。
西方有一句谚语:“赞美好比空气,人人不能缺少。”人与人在搭“心桥”之前,需要先搭一座“语桥”;人性的弱点在于喜欢批评人,却不喜欢被批评;喜欢被赞美,却不喜欢赞美人,因此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有时候我们一个亲切的眼神,就能带给对方温暖,冷漠就此消失;我们的耳朵用来倾听,多去了解,多去赞美,争辩就没有了。
上面两个例子告诉我们赞美的力量,同时我们也看到,如何赞美别人也很重要,否则就会像第二个故事中的前两名客人那样尴尬,那究竟如何赞美呢?下面我来告诉你赞美人的十三种技巧。
技巧一:赞美的具体化
要知道当你夸一个人“真漂亮”、“真幽默”的时候,他内心深处立刻会有一种期待,想听听下文,以求证实:“我漂亮在哪里?”“我幽默在哪里?”,此时没有具体的表述,会很让人失望。
例如,说一个人演讲很棒,远不如说:“你的演讲非常深刻,很有学术性,特别是那句……”对方会立刻体会到你对他的演讲才华是真实肯定。
再例如,赞美一位女士:“你真漂亮。”不如说:“你的眼睛很大,皮肤又白,身材高挑,在美女群中很抢眼”。
“具体化”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一个企业的承诺如果具体化,也能促进销售。
“顾客是上帝”,一直为众多企业所信奉,要求的是员工真诚为顾客提供服务。有一家企业将这种真诚的服务做了更为具体化的表述,收效甚佳,这家企业就是海尔,它的服务口号是“真诚到永远”。“到永远”这三个字价值极高,像“爱你一万年”那样具体可感:只要你购买了海尔的产品,我们海尔人永远真诚为你服务。作为顾客,谁不喜欢这样的承诺?难怪海尔的产品如此受欢迎,也难怪海尔能成为中国企业领先品牌。
技巧二:赞美要及时与专注
我们经常从电视新闻中看到这样的情景:一个国家的元首当选时,其国家的电视台都会播放其他国家元首发来的贺电。的确,此刻最需要及时发电表示祝贺。哪怕过了两天,你再发去贺电,可能就上不了其国家的报纸和电视了,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黄花菜都凉了”。
单位里的同事刚被提拔当了主管,一跃成为你的上级。第二天上班时,一见面,你就应该马上打招呼:“主管好!”打招呼的同时,一定要提到主管二字以示祝贺。如果你只说“你好”,不提主管这事儿,他心里也许会想:“这家伙,我当主管,他都看不起我,看我以后怎么收拾你。”
而当你的职务与他对等时,要真心表达恭贺之意:“祝贺你高升啊!”他也会笑呵呵地说道:“谢谢,以后请多关照!”
当你的职务比他高时,也应该表达祝贺并加以鼓励:“小王,祝贺你当上主管!”对方当然会喜不自禁:“谢谢关心,以后请多指导!”
在与人交谈过程中,如果对方谈到自己的得意之事,那就是希望与你分享他的喜悦。这也可以看做是他准备接受你的赞美之辞的信号。
例如,你和一位女士聊天时,她突然得意地对你说:“我儿子今年考上北京大学了。”你要立刻停下所有的事情,接着说北京大学五分钟:“啊,北京大学,真了不起,那可是中国最高等的学府之一啊。你就很聪明,他爸也特别聪明,怪不得你们的儿子这么聪明呢!……记得当年我们中学,全年级几百人,一两个能考清华北大的就不错了。”之后,跟她说:“大姐,你看我的这件事儿怎么办?”这种情况下对方是不会拒绝的了。
当对方拿出照片跟你说:你看,这是我今年五一在张家界玩的照片。你边看边赞叹:哎呀,照得真漂亮!你照片跟真人一样漂亮,风景也挺好,明年我也去看看……千万不要看完相片后,无声地放回去,显得不重视对方,对方也会不高兴。
与陌生人初次见面,问对方是哪里人。当对方说出自己的家乡后,你应该接上话题:“那个地方我去过,风景美,人杰地灵。”或者说:“我在电视里看过那个地方,山美水美,人才辈出啊。”如果你既没去过,也没在电视上看过,那你小时候在地理课上学过或者听人说起过吧?所以,你还是有话可说:“我听说过那个地方风景很不错。”
除此之外,还有名字、职务、单位和名片等很多可以入手对刚认识的人进行表扬的。当你真诚地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时,对方马上会产生一种亲切感,你与对方的心理距离也会大大缩短。
技巧三:从否定到肯定的评价
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应该多赞美别人,不能轻易否定对方。然而,有一种形式的否定,那就是先抑后扬,否定过去,肯定现在,对方是能够接受的。
1.否定他人,肯定对方
“我对任何人都赞赏,你也不例外”
“我很少佩服别人,你是例外”
请比较一下这两句赞美之词有什么不同?你觉得那句话更中听?
我想答案一定是后者。没错,前者在肯定别人的同时也肯定了对方,但不如先把别人压低(别人不在场,也不会得罪人),再单独把对方捧起来,于是,让对方有了一种自己很特别的感觉。
2.“我非常佩服的人有两个”
如果在赞扬对方的时候,再增加一个优秀的人作帮衬,那么,将更能显示出你的真诚与实在。
有一个人,在一个外资企业里做高管,有一次,他去参加了一个关于企业管理的论坛会,他对会场相遇的一位经理说:“李经理,到目前为止,我只佩服两个人,一个是某某,另一个就是您了。”
听到这番话,这位李经理心中顿生优越感。而在后面的谈话中,李经理也因此说了许多豪言壮语。
我们大家想一下,他说只佩服两个人,其中一个就是李经理,这显得多真实呀。如果他说只佩服李经理一个人,让人会觉得是故意奉承,有点假了。
在只有两个人在场的时候,采用这种方式赞美别人最恰当不过了,你可以举出大家公认的优秀者,然后,将对方与这个优秀的人相提并论,自然表明对方也是出色的人。同单位领导讲话时,这个优秀的人可以是单位的老总;同单位老总讲话时,这个优秀者可换成本行业的知名人士;同本时代的优秀者讲话时,只能选取历史上的能人与之相配。总之,这个用于比较的优秀人物应该不低于对方。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赞美别人要以真诚为前提,赞美的技巧只是为了加强效果,让对方更容易接受,给对方留下深刻的印象,但绝不是为了技巧而随口说些违心的话,或是太过虚假之词。那就可能引起对方的反感,事与愿违了。
3.先抑后扬
前面否定,后面肯定,前面的否定为后面肯定做铺垫,相得益彰,例如对人说:“开始我觉得你这人有些清高,时间长了,我发现你其实是挺随和的一个人,我喜欢你这样的人——真实。”夸奖车技时,“我记得你以前车技一般,现在怎么车开得这么好?”
如果前面抑得过低的话,后面必须扬得意外,才会有好的效果。
明朝时,一豪绅大摆筵席为老母祝寿,请唐伯虎赴宴。酒酣耳熟之际,众宾客纷纷祝贺,说了许多华贵的贺辞。这时,再美好的辞令也显得很平常。唐伯虎来了一回“耸人听闻”,他向主人献了一首诗。唐伯虎慢悠悠地对着寿星念道:“这个婆娘不是人。”
听完第一句,举座皆惊,大家以为唐伯虎醉酒失礼,都不知该怎么办。唐伯虎还是慢条斯理地念下去:“九天仙女下凡尘。”
宾客拍掌称绝。唐伯虎又念:“生下儿女都是贼。”
刚缓和的神经又绷紧了,大家又被镇住了,鸦雀无声,听他念下一句:“偷得蟠桃献母亲。”
唐伯虎在公众场合露的这一手,别出心裁,自然语惊四座。
技巧四:与自己做对比
压低自己也就相对地抬高了对方,自然而然会赢得对方的好感。敢于自我贬低的人,内心其实充满自信。在满足对方“高人一等”的心理时,你不妨虚心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对方将会以更宽容的态度来对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