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重返庙堂(一). - 摄政大明 - 虫豸 - 历史军事小说 - 30读书
当前位置: 30读书 > 历史军事 > 摄政大明 >

第1007章.重返庙堂(一).

……  ……

当天晚上,直到酉时三刻,章德承才终于是返回到赵府之中。

返回赵府的时候,章德承固然是满脸疲惫,但同时也是神情振奋!

这是因为,经过了章德承的反复劝说与死缠烂打之后,温采宁终于是同意了加盟章德承的医学院、担任副院长之职了。

而且,温采宁还同意利用自己的人脉,为医学院再寻来几位医术高明的讲师。

这样一来,这家医学院不仅有赵俊臣的雄厚财力与影响力作为靠山,更还有章德承与温采宁这两位当世国手坐镇,必然是声势大振、一鸣惊人,从今往后也会源源不绝的训练出合格的医生,造福于无数百姓——这件事情的意义之重大,无论如何重墨描述也不为过,可谓是章德承的一生夙愿!

按照各方面的进度,这家医学院等到年关之后就会正式运营,赵俊臣更是承诺会请来德庆皇帝与几位朝廷重臣的亲笔题词,到时候的场面必然是隆重之极。

所以,章德承异常兴奋之余,这些天以来他对于赵俊臣的心中怨气就消散了大半,也顾不得赵俊臣正在忙着自己的事情,拉着赵俊臣谈了许久的未来畅想,让赵俊臣颇是苦不堪言。

不谈章德承的兴奋与赵俊臣的无奈,却说京城东安门之北的东厂衙门之中,东厂的二号人物、新任的秉笔太监孙贺此时正在接见一位重要客人。

孙贺如今不过是三十余岁,在司礼监的一众大太监之中属于少壮派,固然是能力不俗、精明强干,但他的资历人脉却是远远不够,按理说是绝不可能登上今日高位的,但东厂因为屡次办事不利的缘故,已是多次遭到德庆皇帝的清洗与整顿,孙贺也就迎来了出头的机会,年纪轻轻就成为了东厂之中仅次于厂督孔镇的二号人物。

而且,德庆皇帝也对孙贺很是满意、屡有重用,经常是绕开现任的东厂厂督孔镇直接向孙贺颁布旨意,内廷之中也是多有传言,认为孙贺很快就会取代孔镇成为新任的东厂厂督了。

可以说,目前的内廷十二监之中,就要以两名后起之秀最为耀眼,一个是出身于司礼监的东厂秉笔太监孙贺,另一个则是出身于御马监、目前正在陕甘三边担任监军的李如安!

不过,李如安身为陕甘三边的监军,已是分润到了陕甘大捷、收复河套的泼天军功,可谓是风光无比,据说德庆皇帝迟迟没有委任新的御书房掌事太监,就是想要把这个位置留给李如安,相较之下孙贺的风头也就逊色了许多。

不过,孙贺也有自己的优势,那就是他有一位好友——七皇子朱和坚的长随太监贾伦!

眼看着七皇子朱和坚即将要成为新任储君太子,孙贺借着这层关系自然也是前途无量了。

此时,孙贺正在接见的重要客人,也正是他的好友贾伦。

见到贾伦的时候,孙贺的态度很是亲切,笑道:“贾伦你不留在七皇子殿下身边伺候,怎么跑到我这里了?可是有什么事情?”

贾伦依旧是一副面无表情的阴冷模样,问道:“御医院院首温采宁已经被陛下罢免了官职、赶出了宫廷,这件事情你可知道?”

孙贺点头道:“陛下一向是把温采宁视为亲信,这次突然出手重惩了他,没有任何预兆,这件事情已经震动了整个内廷,我身为东厂秉笔自然是收到了消息。”

贾伦再次问道:“那你可知道,赵俊臣府上的那位章德承章神医这段时间以来一直是忙着想要建立一家医学院?而且,章德承与温采宁二人经过了几次医术交流之后,颇是惺惺相惜、把对方视为至交好友?”

孙贺也是聪明人,很快就闻弦歌而知雅意,反问道:“你是说,温采宁被赶出御医院之后,很有可能会加入章德承的医学院?”

贾伦轻轻点头,道:“据我所知,东厂安插在赵府的两名探子,都已经消失不见了?这可不是一件好事,若是东厂完全掌握不到赵俊臣府里的动向,陛下肯定会异常不满,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再次出手整顿东厂……但这一次,却是一个渗透赵府的好机会!温采宁有一个学徒,名叫张俊豪,东厂可以提前收买他为眼线,再利用张俊豪接触章德承,最后通过章德承来刺探赵俊臣的动向……据我所知,赵俊臣对于章德承一向是没有多少防备,章德承也知晓许多赵俊臣的机密,这条路子远要比直接派探子渗透赵府更为稳妥、也更为有效!”

听到贾伦的解释,孙贺顿时是眼睛一亮!

孙贺很清楚德庆皇帝对于赵俊臣的心思,那就是“亦用亦防”,而且已经是“防大于用”!若是这个时候能在赵俊臣身边安插一个不被怀疑的眼线、有机会接触到赵俊臣的核心机密,自然是立了大功。

于是,孙贺顿时是抚掌道:“当真是妙计!好,我就按你说的办!今天晚上就派人去秘密接触那个张俊豪!”

贾伦冷冷一笑,又说道:“其实,这个主意,我原本是可以直接提醒孔镇孔厂督的,但我却是把这个立功的机会交给了你……你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吧?”

孙贺眼神微微一闪,微笑道:“自然!若是这件事可以办成,陛下会更为信任我,我取代孔镇成为新任东厂厂督的机会也会更大许多!这全是因为七皇子殿下的鼎力支持!放心吧,我对七皇子殿下一向都是忠心耿耿的,今后一定会全力效劳!我成为东厂厂督之后,东厂就是七皇子殿下手里的一把刀子,七皇子殿下让我们捅谁、我们就捅谁!”

贾伦的冷脸上终于是多了一丝满意之色,点头后就起身道:“既然如此,我也就不多留了,你抓紧时间办事吧……记住,这件事情至关紧要,不仅是关系到你的功劳,也关系到七皇子殿下的大事,一定要谨慎行事,绝不能有任何失败!”

说完,不等孙贺挽留,贾伦就直接转身离开了。

看着贾伦的离去背影,孙贺表情间的从容镇定也渐渐隐去,显出了一丝敬畏。

自从贾伦跟随了七皇子朱和坚之后,性格变化极大,愈发的阴冷狠毒,孙贺与他接触交流之际总是会心生压力,只是不愿意表现出来罢了。

“我与贾伦也算是好友关系了,但就连我也不知道,贾伦在内廷之中收买与控制了多少个像是我这样的人……这些年来,随着年轻一辈的宦官们纷纷掌权,贾伦与他背后的七皇子对于内廷的渗透力度已是越来越强,夺权与排除异己的手段也是愈发狠绝,这种情况总是让我觉得心中不安……不过,七皇子即将要成为新的储君,迟早都要荣登大宝,应该是没问题吧?”

暗思之际,孙贺叹息一声,然后起身离开了自己的办公房间,打算亲自去处理贾伦交代的任务了。

贾伦虽然没有明说这件事情一旦办砸之后的代价,但孙贺自然是不敢尝试。

不再谈七皇子朱和坚的这些暗中动作,却说时间到了第二天的清晨卯时,赵俊臣就像是他向德庆皇帝所承诺的那般,准时抵达了宫外的午门,打算参与今天的朝会。

当赵俊臣迈步走下坐轿的时候,自然是引来了各方瞩目。

说起来,赵俊臣返回京城已经有好几天时间了,但他除了返京当天曾是在德庆皇帝与众位大臣的面前现身了一次、向他们汇报了陕甘三边的近况之外,很快就病倒于户部衙门、向外告病不出了,既不参与任何官场活动、也不与任何人联系,直到今天才是第一次公开露面、参加朝会。

从某方面而言,今天才是赵俊臣真正意义上的回归庙堂中枢,自然是引来了各方的重视与瞩目。

朝廷的衮衮诸公还算是矜持,只是用眼角余光偷偷打量着赵俊臣,但“赵党”众人却纷纷是面现惊喜之色,一拥而上的涌到了赵俊臣的身边。

赵俊臣这段时间一直是远离庙堂中枢,“赵党”众人也就失去了主心骨、领头羊,在朝堂各派系的打压之下颇是苦不堪言,如今见到赵俊臣正式回归庙堂之后就好似见到救星降临一般。

“赵阁臣您终于是要参与政务了,可是身体好些了?”

“听闻赵阁臣前几日病倒在户部衙门,我等可谓是心急如焚、担忧不已,只奈何赵阁臣您一直是闭门不见客,我们也就无法探访,如今见到赵阁臣身体无碍,也就安心了!”

“是啊,自从赵阁臣回京之后,朝廷可谓是事情不断,我等还未曾有机会庆贺赵阁臣的赫赫战功,以及入阁辅政、受封勋贵的喜事呢!”

见到一张张熟悉的殷勤面孔,赵俊臣笑着轻轻点头,拱手道:“多谢各位同僚的关爱,本阁的身体已是稍稍好转了一些,又听闻朝廷这段时间多有困难,不敢是袖手旁观,就提前复出庙堂、为陛下分忧了。”

说到这里,赵俊臣叹息一声,又说道:“唉!见到各位同僚齐聚一堂,本阁就忍不住想起了詹善常詹大人,没想到他竟是突然故去了,再也无法与我等相聚,当真是让人伤感……其实,詹大人他完全没必要寻死的,就算是遇到天大的事情,本阁也愿意助他渡过难关,谁曾想他一时想不开竟是自尽了,让本阁连出力的机会都没有……唉!各位也听说了,詹大人死后,他的府里发现了一名锦衣卫的暗探,也许是詹大人他之所以是突然自尽,就是因为这般缘故被吓坏了。”

说到这里,赵俊臣就想要假惺惺的挤出几滴鳄鱼泪,奈何他演技虽佳,但今天实在是状态不佳,硬是没有挤出来,只好是低头假装用袖子拭了拭眼角。

与此同时,赵俊臣也偷偷打量着众位“赵党”官员的反应——尤其是大学士霍正源与通政使司童桓二人的表现——想要试探他们是否有怀疑詹善常的死亡与自己有关系。

赵俊臣之所以是暗杀了詹善常,就是因为霍正源向赵俊臣提醒詹善常已经背叛了“赵党”、暗中投靠德庆皇帝的缘故,通政使司童桓则是詹善常的连襟,一向是关系紧密,说不定也同样可以推断出一些蛛丝马迹,这两人都有可能猜到事情真相。

在赵俊臣的刺探之下,绝大多数“赵党”官员皆是一副兔死狐悲的伤感模样,童桓更是双目泛红、面现悲意,但并不像是怀疑赵俊臣的样子,唯有霍正源目光闪烁不敢与赵俊臣对视,显然是心中有些想法。

见到这一幕,赵俊臣心中稍定——霍正源乃是“赵党”之中最聪明的人之一,但他一向是胆色不足,也很清楚詹善常暗中背叛的事情,若是只有他一个人心生怀疑的话,问题就很容易可以解决。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