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人生不要怕人骂
饭桌前,张太平人生第一次这么斯文地吃饭。两个人,都是自己去调的各种调料,没放盐,碗都是满的。
还是这汉唐面庄实惠。其实,也就是来吃了个臊子。这人的面,仅仅盖住碗,就是为了让你占便宜来的。
要不然,那一口面,你能吃饱?
现在也不知道这陕西的面馆是怎么回事,碗大的和盆一样,面一点点。就像碗底的遮羞布一样,故弄玄虚。
再这样下去,这就和外省人骂老陕一样,说大话办小事。
对了,还有一个专门的词来形容,吹牛。
爱吹牛,人堆里聊的最欢的那个人。
你让他办事,好处费收够了,事没办成。就和新闻稿里的成绩一样,天天见达到协议,没看到成果。
真的是受够了老陕的这副嘴脸,斤斤计较,喜欢关门打狗。把你哄来,和传销一样,把你钱骗完,事能不能办成,看你运气,看天意。
不说了,这种面,吃过第一次之后,一个月之内不想来第二次。
还是省会的汇通面老板精明,面一大碗,臊子我给你放,辣子和盐醋在桌上,这些不值钱,你自己加。
“你吃,我喝面汤,咱们聊。”
看来,这两瓶啤酒放在这儿是摆设了。
“叔,来,边喝边聊。”
“我这辈子见过的人不少,第一眼一看,就知道面前的人是个什么样的人了。
别的不说,我第一眼看这岁兔就觉得人不行。
你说,好好的个人,能一连生两个精神病娃娃?
当然,这是咱这儿人太迷糊了,都不仔细分。人家这精神病里还有各种分法。就像咱这苹果一样,有夏苹果,秋苹果。夏苹果里还有黄元帅,有嘎啦。
这精神病里,据说有等级。这咱不懂,不过,听说有轻微的还有严重的。
那些轻的,就像这岁兔两个儿子一样,据说小儿子不发作人看不出来。
他骂我的话实在是太难听了。
恨不能骂我祖宗十八代。
不过,我活了快80岁的人了,也看得明白,媒人这事,说好了皆大欢喜;说不好了,双方退彩礼时,为钱,媒人夹在中间,就是各种骂。
我说过这么多媒,还是前几年说的一个媒让我难堪,为那事,我差一点打消了继续说媒的念头。
来,喝一杯,这啤酒一点味都没有,也不知道你们年轻人喜欢这喝啥,和马尿一个味。下次出来吃饭,我把说媒收到的酒拿出来喝。”
一听说说媒的酒,张太平明白了,那种酒,差不多一瓶都在50或60元左右。
只是,是白酒。这老柳头那种酒肯定很多。
一个说媒的老人,别人送白酒是这儿的习俗。就是自己说了这几个媒,都收到了各种白酒。
别的不说,农村的总管,一般红白喜事的总管都是村长,他们收到的免费的烟和酒不少。
乡俗嘛,不然,谁乐意给你白帮忙?尽心尽力,图的啥?
“叔,说说那个媒怎么让你难堪。”
是的,这就好比说相声,逗哏说了半天,你捧哏要应一声,让他停一下,歇一歇。
那女娃还是我本家的一个女娃,当年,那彩礼也不高,说的是8600元。那时,外出打工,一个月的工资才350元,这都算顶好的。
她姐妹5个。
5个,你应该想得到,就是那种没有儿子,一直生儿子的场景。这女娃是老大。
她当年说亲时,她的弟弟刚出生,是家中第6个孩子。
一家穷的连供孩子念书的钱都没有。那些年,一直在躲计划生育,还交罚款。
家中没有一件值钱的东西。就连架子车的车轮,不值几个钱,都被乡上的人收走了。
说媒当天,这女娃抱着自己的弟弟出来,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
你说,那些年过的虽不好,但一家人都有一两件新衣服,她没有。
她只上了个小学三年级,认得几个字。下来的几个妹妹,都没念过多少书。
就这,应了这门亲事。订了婚,男方给了一半的彩礼。这女娃,长的那真是水灵。坏就坏在她去了一趟长安打工。
据说在一个卖米线的店里打工,那叫个认识了这个世界。回来后,就有点瞧不起在煤矿挖煤的这个男娃了。人家不乐意了
就这,男方催着看日子结婚,衣服都买了,就是不结。
不乐意了,那就退彩礼。
不退。
为啥?
钱这女孩的父亲花光了。就这么拉扯着这事,拖了6年。
最后,实在不行了,那女孩在长安又结识了一个男娃,要了那个的彩礼,退这个的彩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