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儿时年味
第138章儿时年味
冬季,过年。在印象中,儿时的过年似乎更加的回味和深刻。
那时,每到年尾将近,家里都会多一些只有在年底才会去采办的东西。
比如:在大缸里腌大白菜,小缸里腌酱肉、酱鸭又或者抓一些青鱼,做烤鱼,熏鱼干。
而这些工作往往都是老一辈做的事。
那时我们家有个池塘,每到年底都会用水磅把水抽干,爷爷爸爸还有两个叔叔会穿着笨重的防水背带鞋裤,下到被抽干的池塘里,踩进软绵绵的淤泥里抓鱼。
活蹦乱跳的鱼儿有大有小,银白的鱼鳞在它们不安的扭动下闪闪发亮。
记得有一年,我也就八九岁的年纪吧。
爷爷要在大缸里做腌菜。
大白菜,又大又长的一颗颗。爷爷会拿竹筐到地里把大白菜整齐的放在竹筐里。然后拉着木推车辛苦的把它们搬运回家。
找出大缸,清洗干净,再把大白菜放进去,然后撒上很多很多的盐。
爷爷会换上奶奶洗干净的雨鞋,小心翼翼的跨进大缸里,“呼哧呼哧!”地踩起来。
大白菜在爷爷的脚底下显得很不甘心的样子。
当时的我,应该是很好奇吧!
盯着爷爷不停踩动的脚,眼看着大白菜从一颗颗白嫩嫩的膨胀的样子慢慢变成了有些烂烂的模样。
“你要不要进来也试试啊?”爷爷笑着就要拉我进去。
奶奶跑过来说:“你个老头子!瞎搞什么?光着脚会着凉的!”
爷爷笑了,我也笑了。
除了大白菜做腌菜,还有好些个别的腌制品。
豆类做的发酵豆瓣酱,还有一个本地话叫缸豆的腌制品,甚至还有腌(霉豆腐)臭豆腐!
另外还在小缸里腌制盐水鸡,酱肉,酱鸭之类的。
大大的青鱼被刮去鱼鳞,可怜兮兮的串在一起,被放在爷爷自己制作的铁杆烤架上,记得当时我也是不错的小帮手。
因为烤鱼是要经常翻转的,还要时不时在铁盆里加火源。
总之那时候吃的都是腌制品,其实按照现今的医学角度来说都不是什么健康的食物,甚至还有致癌物质。
可在那时却是每家每户都要存储的年货。
那时,家里有大锅灶头,无论是煮饭还是蒸菜都在大锅台上,就连烧热水也是。
除了腌制品,就是面粉做的面疙瘩和白馒头了。
这些可都是奶奶的绝活。
小时候最高兴的就是过年了。不但可以吃到很多肉,还会放烟花。
人间烟火,温暖的冬天!
我总是喜欢躲在大灶头后面做个烧火丫头。
冬天外面冷,在大灶头后面可以取暖也可以把燃着小火苗子的炉灰放进暖炉里。
在把穿着棉鞋的脚放上面,那可真是vip的享受。
到了年三十晚上,一家人会坐在一起,也会叫来亲戚一起吃。
原本的四角桌上会放上一个圆形大桌面,为了加大范围,也为了能坐下更多的人。
满满的一大桌子菜,都是香喷喷的。作为小孩子自然是很高兴的,拍着手掌,欢欢喜喜跪坐在长板凳上。
对了,当时不是坐,是用膝盖跪着的。因为桌子高,人小坐着根本夹不到菜。
满满一大桌子的菜,有酱鸭,盐水鸡,酱肉,白馒头,面疙瘩汤,臭豆腐,臭缸豆,青鱼干,腌菜青豆香干肉丝。
最神奇的是大白菜居然变成了土黄色,里面放了冬笋,肉片,青豆。吃起来简直不要太下饭了。
还有一样美味的东西,就是白汽水,也就是现在的雪碧,那时候我们都喜欢叫白汽水,因为它总是会在大人拧开瓶盖的时候发出“凄凄”的声音。
倒进碗里都是小泡泡,喝到嘴里冰冰凉凉的,还有一丝丝淡淡地甜味。当时的心情是…真好喝!
最高兴的事情就是大人给的压岁钱了。
作为小孩子,过新年,穿新衣,拿压岁钱,喝甜甜冒着泡泡的白汽水,吃着大块大块的鸡肉鸭肉,还有响亮的爆竹,满天美丽绚烂的烟花……
儿时的年味渐行渐远,回忆也已经变得迷迷糊糊。
如今的年味依然在,只是岁月流逝环境改变,曾经的孩子已经长大了。
父母已经老去了,接下来是自己的孩子,在他们眼里的新年又是什么样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