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备新作品期间 - 您是完全躺不平是吗 - 雪山低头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筹备新作品期间

筹备新作品期间

许亚英本来在喝饮料,听到“调查记者”几个字,差点喷出来:“调查记者做主角?你想扑街?”

她跟钟逾不在一个行业,但这几年影视圈的资本如同滔天的洪水,但凡是个华国人、平时多看几条新闻,都知道现在华语影视乱成什么样了。

乱是一回事,钱也是真的多,前提是,去拍资本看好的题材。

“调查记者”是资本看都不会看一眼的题材。

钟逾说:“没想过扑街。”

“你想什么?”

“没想过任何结果,只想拍个我觉得有意思的,你别操心了,反正制片人都随便我。”钟逾是活久了,她感觉自己好像莫名任性了些。

活着就挑感兴趣的事情做,至于金钱、名声?她真的一点儿也不在乎。

谈话间,钟逾已经在心里决定,就看许亚英能不能给点素材吧,要不就不拍了,和导演行业说拜拜。

许亚英听她这样讲,自然不再劝,反而来了兴趣:“那我可好奇了,你想怎么拍我的职业?”

“要不,你讲讲以前的工作经历?”

两人就这样聊起来了。

许亚英讲了许多,从她二十多岁入行的第一篇报道开始,她曾为了揭露某个餐厅的卫生问题在厨房打工一个多月、为了揭露某个传销差点儿被洗脑、为了曝光某夜场售卖非法药物被追出三条街……华国三十多个省级行政区,几乎每个省都有许亚英的足迹。

快要十年的工作经历,在讲述中变得惊险又刺激,可回归到每一天,是平淡与平凡、是奔波与等待……

不知聊了多久,餐厅要打烊了。

老板都出来赶人:“您二位还没聊够呢?要十点了,我们要关门!要不您二位去隔壁的烧烤店继续聊?他们家凌晨四点才关。”

钟逾只好结账。

出了餐厅,钟逾陪许亚英等车。

路灯下,带着凉意的晚风拂过她们的面颊,钟逾的眼睛在灯光下格外明亮:“我想好了,下部就拍调查记者。”

“从我刚刚讲t得那些里面取材?哪一个?”

许亚英讲了太多个了。

钟逾说:“很多个!”

“电影就一两小时吧?撑死三小时!塞得下很多个?”许亚英非常惊讶。

钟逾看了她一眼:“也不是非要拍电影啊,可以拍电视剧。”

拍电影是原主的执念,所以陶近江当时才说电影。

其实对钟逾来说,只要是她感兴趣的题材就行,至于呈现的方式,电影可以、电视剧也行。

刚说完,车来了。

钟逾跟许亚英挥挥手:“再见,要是你后面依然找不到工作,就来我的剧组打个短工吧。”

车门合上,钟逾便转身上楼了。

当晚,钟逾就给陶近江发去了消息,说了下自己后面的打算。

陶近江得知钟逾不拍电影,而是想继续电视剧非常惊讶,反倒是“调查记者”这种离谱题材让他平静接受了。

第二天,钟逾来到工作室。

陶近江果然一大早就来找她。

工作室已经决定,新作品全程独立制作,所以,无论是剧集的长度、还是演员选角,都由工作室内部决定。

“你打算拍多长?”陶近江问出了第一个关心的问题。

剧集的长度与成本息息相关。

“十集左右。”

陶近江满脑子问号:“这么短?”

“是的。”

十集的剧在华语影视行业完是非主流,不过,现在可以直接卖给网站,对剧集的长度要求没那么严格。

陶近江皱起眉头想了一会儿,继续问:“那你预计拍多长时间?”

“如果顺利,半年吧。”钟逾做出大概的猜测。

“有点久……半年不说拍个三五十集,二十多集总行吧?”

要是放在以前,“何逾”半年绝对能拍出个三五十集来。

钟逾面无表情,拒绝道:“不行,半年十集。”

陶近江已经将这当做自己和她最后的合作,索性就顺着她:“……下个话题,剧本。”

“我这边提供大致剧情走向,具体剧本就让之前那个编剧来写吧。”

“之前那个编剧?写《女帝》那个女生?”陶近江连忙叫停。

“是的,有什么问题?”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