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全鲨光5
哈哈全鲨光5
送走所有城中大户后,吴县令手里依然握着一支毛笔字纸上狂写着。
吴明府心里也憋屈,在沈离面前,他不仅失去了公堂的位置,还沦为一个“笔录”。
沈离坐在附近喝茶,优哉游哉道:“记完了吗?”
这么冷的天,吴县令却急得额头冒汗:“马上!”
等吴县令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手上的纸立刻就被护卫收到一边晾干。
吴明府顺着纸张排列的顺序一张张看过去,现在还有一种做梦的感觉——前面一半是画押书,大户们按了手印的,承诺城外的各个农庄捐赠县衙,并在结尾附上“某年某月某日前,必将地契送归衙门”。
剩下则是记录着各处农庄的具体位置,方便将来衙门去验收。
虽然这些东西现在还拿不到,可是,名义上已经属于衙门了!
当了这么多年县令,吴明府每次想从那些大户手中弄钱,还得各种巧立名目,第一次见沈离这样上来就刮人一层皮,比山寇还狠!
可是一切都如此顺利,谁让平川县已经成了牢笼?外面多少反民等着要这些大户的命?大户们除了依靠沈离,没有别的路了。
吴明府心里蓦然升起一道恐惧,那些大户要依靠沈离,那他呢?
沈离拿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显然不想留下来跟吴明府谈心,随口打发了他一句便走了。
这次,沈离直接去了班房,让手下四个护卫挑人。
班房衙役当然没意见,先不提他们上头的典史都听沈离的话,加上刚才公堂上沈离拒绝让他们送死,如此一遭,他们心中天秤早就倒向沈离。
护卫们一脸懵的挑完人,全都望着沈离,等她吩咐。
“莫家、刘家、李家、张家,四家大户,去把他们四家的账册‘借’来。”沈离报出的这四家,可不正是先前公堂上被她逐出城外的四个大户?
沈离来平川县这么久,又不是来游山玩水,如今她已经把能掌握的信息掌握个遍,各家大户擅长哪一门生意她心里门清。
比如莫家手中囤积大量山林,做的茶叶、木料生意,修泗水河堤的木料就没少跟他们家买。
刘家则是拥有大片农庄,在城内开了许多米铺酒楼,平时和衙门有不少往来,包括去年的平川县赈灾都有刘家的影子。
李家张家各有一庶女是吴明府的妾,县里修桥铺路的差事两家没少参与……
护卫们面面相觑:“大人,他们真的肯把账本借出来?”
沈离语气平淡:“你问他们,要账本,还是要命?不过,你们要是借不到……就别回来了。”
护卫们均是身体一震:“大人放心!下官必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沈离被他们逗乐了:“可别为这点事死,好好办事去吧!”
护卫们带着衙役走了,兵分四路,向着四家大户的府邸而去。
事实证明,这个要账的时机是恰好的。
沈离今日公堂逐人给了他们一个大震撼,四家人正是群龙无首之际。
他们猜老爷八成是死了,尸首在城外不指望能找回,那还是先想想怎么分家产吧?
这时候沈离的护卫们进了各家门,上来就要账册!
这账册是交还是不交?
自古以来,上到国家下到商贩,账册都是至关重要之物,哪能轻易示人?
然而,他们家主都没了,根本没人拿决定性的主意,干脆先不急着分家产,为了交不交账册先吵一架。
有的人担心交了账册牵扯更大祸事,更有人担心沈离一个不高兴把他们逐出城!
护卫和衙役的存在导致压迫感拉满,反正账册不交他们也不走。
到最后,李、张、莫三家老老实实把账册给交了,只有刘家只交了一点点,理由是老刘家做的米粮生意,城外农庄众多,他们账册大多在城外……
听到这个理由时,沈离莞尔一笑:“城外?哪个农庄问清楚了吗?”
护卫答道:“在泗水乡。”
沈离瞥向一名护卫,微微点头对他下了个暗示:“好!你们再跑一趟泗水乡!就是死也要把账册给我擡回来!”
“是!”护卫领命离开。
沈离走向那一地账册,根据年份和名目从中选了一本翻看起来。
她看得很快,翻完一本接着翻第二本。
衙役们都守在她附近,没有她下令离去,他们都不敢走。
隔了一会儿,沈离将账册放归远处,吩咐衙役:“擡上这些账册,跟我来。”
一盏茶的功夫,沈离便到了衙门的账房。
大年初一,全南晋恐怕都找不到几个比平川县账房更忙的人了。
尤其徐英,这段日子他吃住都在县衙,大多时间待在账房不出去,算起来好些天没见到沈离了。
他心里只有看账、算账!
通过数日的奋斗,这些帐也终于见底了!
当沈离来到账房门口时,站在门外都听到屋里噼里啪啦的声音,这是打算盘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