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新食堂困境
春节过后,轧钢厂迅速进入了一个高产时代。1958成为一个转折点,今年有很多人进厂工作。随着新车间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新工人们面临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吃饭。
尽管厂里已经建立了新的第三食堂,但许多人宁愿舍近求远,跑到第二食堂就餐。这个情况引起了车间主任们的关注,并最终被反映给了杨厂长。
"真的有这么严重吗?所有人都选择去第二食堂?那我们得去看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杨厂长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震惊不已,毕竟食堂的建设费用可不是小数目。
而且,每天的食材和人工成本也不容小觑,如果大家都不去第三食堂就餐,那么这些资源将会被极大地浪费掉。
于是,杨厂长带领一行人在午餐时间来到了第三食堂,想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然而,他们所看到的场景让人心痛:原本可以容纳五百人同时用餐的食堂里,现在只有寥寥十几个人在用餐。更令人惊讶的是,大部分人带来的食物竟然是自己煮的玉米碴子粥和窝头,而食堂的饭菜则被打包带回家。
"这位同志,为什么不在这里吃呢?难道食堂的饭菜不合口味吗?"杨厂长好奇地问其中一名员工。
"油太大了,要不太咸要不太淡,我们要拿回家重新炒菜。"那位员工回答道。
杨厂长走进后厨,亲自打了一小碗菜,又拿了几双筷子。他将小碗分发给众人:“来,大家尝尝,找出问题所在。”
众人尝了一口,反应各异:有的吐出菜叶,有的嚼到盐块,有的觉得没味道。厂领导们立刻意识到问题所在,杨厂长对食堂主任丁主任说:“丁主任,你要把原因查清楚,不能让建设资金白费。”
丁主任抹去额头的汗珠,心虚地看了李怀德一眼,然后带着一个胖厨师来到众人面前。胖厨师挠头,小声解释:“这菜是我做的,不好意思。我以前在街道工作,一餐就二三十人。这么大的铁锅,我把握不住份量。”
丁主任责备他:“你怎么保证的?连菜都炒不好!”胖厨师低头道歉:“对不起,我以后一定注意。”
杨厂长询问丁主任:“这些人原来都是干什么的?没有一个能担起食堂的责任吗?”丁主任急忙回答:“杨厂长,您有所不知,现在各地都在兴建食堂,炊事员供不应求。我们新招的食堂工作人员有三十多个,良莠不齐,大多是学徒工,除了削土豆皮、洗菜,其他都不会。”
杨厂长皱眉:“那你早就该反映了。现在关键是要把食堂搞好。李主任,后勤这块你在负责。你的委任马上下来,新任副厂长是不是先从食堂抓起?”
李怀德点头,谦虚地说:“您说得对,这里的情况一定要改进。我已经有了一个想法,马上就去落实。只是我怕步子太大,有人有意见。”
杨厂长鼓励他:“放心大胆去做,只要能说到做到,把食堂搞好,不辜负职工的期望,步子大一点又何妨。”说完,他转身离开了厨房。
李怀德心里清楚,后勤部门里那些不做事的人,都是靠关系进来的。他自己也利用这些人,来弥补自己这段时间的亏空。现在出了问题,他必须尽快解决。他已经有了合适的人选——何雨柱。
陪同杨厂长回到办公室后,李怀德立刻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我考虑了一下,何雨柱在小厨房的手艺是大家公认的。我建议让他带领一个班,咱们不是有师徒一对一的传统吗。让他手把手地指导他们,同时我建议给他涨一级工资。您觉得怎么样?”
杨厂长听了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嗯,这个建议很好!我也认为这样能迅速解决食堂的问题。现在就去把他叫来,下午把第三食堂的剩菜加工一下,看看能不能补救。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李怀德的提议得到了杨厂长的肯定,他立刻行动起来,准备实施这一方案。他知道,只有迅速解决食堂的问题,才能避免更大的麻烦。
他匆匆来到何雨柱休息的小仓库,推开门走了进去。何雨柱正躺在摇椅上哼着小曲呐,一见李怀德马上起身:“李副厂长,您怎么来啦?”
李怀德一愣:“你小子,消息倒是灵通。怎么样帮我一个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