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休整一日,再取管邑 - 战国:开局坐拥九千万亿吨罐头 - 九月零五 - 都市言情小说 - 30读书

第274章休整一日,再取管邑

“周兵怕了,不然不会就这么撤走。”“然,左将军威武!”

“魏国必胜!”

听见周兵撤了,军阵中一片欢呼!

翟章眯了眯眼,心中叹气……对方领兵之人倒是谨慎,见我结阵而营,便回头撤走,生怕落入陷阱,却殊不知,此乃计谋,我军中士气已然经不起再一次跌落了。

他冷哼一声:“管邑援军何时抵达?”

“启禀左将军!斥候已驰回管邑,若一切顺利,还有半日可至!”

闻言,翟章再度下令:“全军出发,迅速撤守管邑,并派遣斥候前往中阳,将此域情况告知中阳守军!”

“诺!”

管邑和中阳,互相毗邻,只隔着一条魏卷长城,处于长城以南的末端之处。

管邑在长城外,中阳在长城内。

其守军有数万人!严阵以待,并且其中还有魏国两万名虎贲之士,甲胄齐全,兵刃也磨得十分锋利。

翟章站在戎车上遥望长城方向……管邑若失守,便只能撤入中阳,借长城之隘御敌,希望皆是周兵能直接南下,去进攻韩国南郑、阳翟,以求给魏国更多喘息的时间了。

……

就在忠叔尝带兵返回厘邑的同时……

厘邑、衍氏都已经被周兵接管。

勾岳正在计算辎重、粮草的支取数量,身边带着三五名平山军学的毕业生,一个个手里都拿着算盘、纸、笔。

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老子》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可见春秋战国时筹算已经比较普遍了,因此说筹算是完成于此时。

‘算’和‘筹’二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如《仪礼》、《孙子》、《老子》、《法经》、《管子》、《荀子》等书中,不过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到现在仍没有见到这两个字,一二三以外的筹算数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货币刀、布上。

若是严格算起其来历,应该是在公元前六百年左右。

古人已学会使用‘算板’,把十个算珠串成一组,一组组排列好,放入框内,然后迅速拨动算珠进行计算。

东汉末年,徐岳在《数术记遗》中记载,他的老师刘洪,访问隐士天目先生时,天目先生解释了十四种计算方法,其中一种就是珠算,采用的计算工具很接近现代的算盘,这种算盘每位有五颗可移动的算珠,上面一颗相当于五,下面四颗每颗当作一。

但此时,军学毕业生们手里的算盘,其实是现代算盘。

由姬延亲自设计,交给军器府制作,分发给了各地的小、中、大、军学。

如今,诸夏列国对算盘的使用早已开始普及,算盘的贩卖也成为了军器府中的一个大宗进项。

而作为算盘的发明国,周室对数术的运用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因此在学校里培养了大批大批的数术家。

“禀师帅,目前的粮草还可供大军支用半年之久,辎重充足,不会影响到接下来的作战。”

毕业生们计算结束后,纷纷向勾岳进行着汇报。

勾岳笑着点点头:“将厘邑用作辎重粮草囤放之处,待我军打下管邑,再与天子报捷!”

“诺!”

这时。

府库外面,有士卒前来禀报:“师帅!忠叔尝已返回,其部并未与魏兵接战。”

“哦?为何?”勾岳一愣。

“魏兵在通往管邑的闸道上列阵而营,停止撤军,旅帅担忧会有埋伏,亦或是管邑援军已至,所以并未冒然接战。”

勾岳眉头紧蹙,倒不是不满忠叔尝的谨慎做法,而是对翟章颇为高看了一眼,无论此番是真是假,翟章都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逼退了追上去的周兵,连忠叔尝都被吓退了。

有点东西……

想到这里,勾岳走出府库,去见忠叔尝,打算详细询问。

忠叔尝正带着圉虎等候在室内。

见到勾岳进来,欠身见礼,而圉虎则是直接半跪而下。

“参见师帅!”

“参见师帅!”

勾岳摆了摆手:“不必多礼,跟我仔细说说,适才你们遇到的情况是怎样的?”

忠叔尝让圉虎来说,将刚才在野地与魏兵对阵的情况告诉了勾岳。

闻言,勾岳叹气道:“如此,翟章可安然撤回管邑,那里是长城外面的前哨所在,可与中阳相互呼应,进则反攻厘邑,退则戍卫长城……尔等可打探清楚了?管邑、中阳的守军,人数几何?”

忠叔尝点点头道:“末将已遣斥候暗中打探,并在两地的粮道上发现了大批的辎重兵,正押运着粮草辎重去管邑囤积,从数量判断,管邑守军应有七八万人,但其精锐……应该并不多,至于中阳,被长城阻隔,末将的斥候无法靠近,对那里的守卫力量,也不得而知。”

勾岳眉头紧蹙,双手支撑在案首,看着眼前的舆图……这还真是麻烦,管邑的守军可随时退守长城,可看他们用大手笔押运辎重的姿态,恐怕是想反攻?

就凭他们那些人吗?

勾岳麾下有十万兵马,而且全是精锐,粮草充足,若有不逮,只需固守便能退敌,倒是不带怕的。

只是,若不能掌握长城周边的城池邑地,那就无法全军朝着长城进攻,也会滋生出许多麻烦和意外。

字体大小
主题切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