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商丘之战(三)
军中将领,都以匡章为首。他说留下,自然无人反对。
于是十五万大军,分成三路,南下戍卫。
一路五万东线大军,前往泗上、娄林、吕城、彭城。
一路五万主力大军,前往巨阳、蒙城等最靠近寿春的第一防线区域。
剩下的五万大军,在西线,以商丘、宛丘为中心,布置在了夏城、永城、鹿城、项城、郸城等地。
同时,快马传信回齐。
将消息告诉齐王。
匡章眉头紧蹙。
披甲携剑,站在军帐内看着地图。
他不敢确定。
大王听见周室北伐,会作何打算。
但就从目前局势来说,齐军,是敌不过周军的。
他们的强大,早已深入人心。
匡章只能帮齐王,暂时守住宋国领地。
上面是谈判还是割地,这都不是他能照应的。
即便是不服、不甘心,又能如何?
齐军挡得住周室铁浮屠吗?
铁甲一冲,地动山摇。
挡得住吗?!
答案是很明显的。
他亲自带上二千亲兵前往宛丘,坐镇指挥。
地图上标示的很清楚。
周军从寿春进兵,有三条路。
第一条是从泗上、娄林北进吕城,从彭城、萧城至商丘的路线。
第二条是巨阳、蒙城、永城、夏城,直达商丘的路线。
第三条,则是巨阳、项城、宛丘、太康、商丘的路线。
对方也有可能分兵从郸城、鹿城去商丘。
不过那里路不好走。
还有周室二十万大军的吃喝嚼用等等……
粮仓位置并不好布置。
所以极大可能是走宛丘,也就是第三条路。
宛丘是当年陈国都城,本身就是个最好的屯粮之处,位置很多,路程最近。
当然也会分兵走第一条路,吕彭二城也可以用来屯粮,但路程最远,有点绕路了。
若是破了商丘,借鲁道,或者分兵从朝歌进击齐,后果会很严重。
因此,宋国便是齐国在南方的屏障。
专门用来阻挡周军的。
匡章有信心决心,将这二十万兵马挡在南线,在得到齐王授命前,不让他们北进一步。
说着简单。
可做起来,很难。
……
宛丘是个大都城。
不过战国嘛。
再大的都城,茅屋、土屋、草屋还是很多。
毗邻节次。
成排林立。
原先的陈国朝殿,从远处望去也不过是一小只。
远远无法和如今的临淄相比。
处处透着贫穷。
匡章正在城中整兵。
将粮草全部输送进宛丘城中囤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