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红琊阁的骗子
第302章红琊阁的骗子
他详细的告诉了凌雨晴找到红琊阁的方法,十分繁琐,而且每一步都相当困难。首先凌雨晴要想拿到红琊阁的预约函,其次还要在午夜时分在特定的地点寻找一个接头人。最后凌雨晴克服了重重困难找到了红琊阁,本以为往后的事情会简单很多,然而让凌雨晴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在红琊阁门口她遇见了一个自称是红琊阁阁主护法的人,那个人身穿血红色的长袍,一头雪白色的长发,他说他是红琊阁里面的人,而且他还拿出了红琊阁的铭牌,上面赫然写着红琊阁三个字的隶书体。
凌雨晴因为急于想要找到自己的夫君,竟然相信了血袍男子的话。她跟着血袍男子来到了红琊阁一侧的凉亭处,在哪里血袍男子让凌雨晴拿出了自己准备交易的筹码,那是凌雨晴丈夫留给自己的信物:用天外陨铁精华铸造的虚无手镯,天外陨铁别来就十分稀有,而天外陨铁精华更是千金难求,用它打造的东西堪比上古大能的遗物,极其珍贵。虽然凌雨晴极其不舍,但是这和她的丈夫比起来不值一提。
血袍男子自然认得凌雨晴手上的虚无手镯,他说他需要将手镯送到鉴定出鉴定一下是不是真品,凌雨晴也就没想那么多将手镯给了他,血袍男子也就拿着手镯离开了。凌雨晴等了足足一天也没看到血袍男子回来,这时她意识到自己可能受骗了,她匆忙来到红琊阁的接待处询问情况,而接待处的人员告诉她并没有见血袍男子进来。凌雨晴愣住了,这对她来说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不过她很快从悲伤中振作起来。
凌雨晴现在就在红琊阁门口,她现在还是可以寻求里面的人帮助她寻找自己的丈夫,可是让她绝望的是红琊阁的人告诉她没有等价的筹码他们是不会帮助她的。
而红琊阁的人并不要钱财,他们只要奇珍异宝,可是此时的凌雨晴身上并没有让他们心动的东西,而自己的虚无手镯又被血袍男子骗走了,她从来没有感到过如此无助,走出红琊阁的时候泪水爬满了她憔悴的脸庞。
凌雨晴在红琊阁外面整整等了四十九天,她要等那个骗走自己手镯的人,只有亲手杀了他才能平息她心头的怒火。
在第四十九天那名血袍男子出现了,他大摇大摆的从凌雨晴面前走了过去,装作完全不认是她的样子。凌雨晴并没有说一句话,拔剑直接朝血袍刺去,但是血袍男子实力在当时就已经达到了证道期,而凌雨晴则刚突破凌霄期不久,而血袍男子在遇到凌雨晴的第一眼的时候就知道她是自己的目标。
所以血袍男子再次遇到凌雨晴,自然不怕她找自己的麻烦,对于凌雨晴的攻击血袍男子轻轻松松的就躲开了,随后头也不回的就往红琊阁走去,凌雨晴一个箭步追了上去,可是却被红琊阁的门卫给拦住了,这些门卫负责保护客户安全,而且这些门卫的实力也远高于凌雨晴。
凌雨晴没办法只好眼睁睁咬着牙看着血袍男子朝红琊阁里面走去,而自己却没有任何办法,她选择在外面等血袍男子,凌雨晴已经决定了即使拼上性命也要杀了骗自己的血袍男子。
第二天破晓,血袍男子大摇大摆的从里面走了出来,经过凌雨晴身边的时候他还得意的晃了晃手中的东西,那是他刚刚用凌雨晴的虚无手镯换来的。怒不可遏的凌雨晴和血袍男子大战数百回合最后还是败下阵来,血袍男子的境界比凌雨晴高出一个档次,如果不是凌雨晴选择燃烧自己的灵力硬撑可能早就倒下了。
血袍男子毫无表情的看着倒在地上浑身是血的凌雨晴,做了一个割喉的动作,然后告诉凌雨晴看清他的模样,并表示十分欢迎她以后找他报仇,他就喜欢这种游戏。
血袍男子丝毫没把凌雨晴放在眼里,凌雨晴也只不过是他骗过的众多人中的一位,他已经说过不知多少次这样的话,他很享受这种乐趣,这样的生活他才感觉有意思。
凌雨晴眼睁睁看着血袍男子再次从消失在自己的视线里,那件血红色的长袍深深烙印在了她的脑海里,在杀死血袍男子之前凌雨晴是绝不会忘记。凌雨晴到看着血从伤口不断的流出,她想就这样吧,就这样死去吧。
后来凌雨晴失血过多昏死过去了,是之前她救助了那位老人救了她。那位老人告诉她那名血袍男子是臭名昭著的骗子,骗人无数,作恶多端,树敌无数,同时那位老人也有些自责竟没有嘱咐凌雨晴小心这个人。
凌雨晴那是竟燃起了活下去的信念,她要杀了那名血袍男子,她要让那名血袍男子明白他当时做了多么愚蠢的事情,她要让血袍男子为之付出血的代价。
后来,凌雨晴并没有再遇到那名血袍男子,她也没有再去寻找自己的丈夫,她也没有想过一死了之。凌雨晴渐渐明白了,死不多么不负责任的一件事,自己不仅仅是为自己活着,她还背负着自己丈夫的希望,还有好多美好等着自己。
血袍男子的事情渐渐的被凌雨晴隐藏在了记忆深处,但是她从来没有忘记这个人,她一直在等他的出现。
这次血袍男子再次出现重新勾起了凌雨晴的记忆,她依旧没有忘记当时这名血袍男子将自己置于怎样的一种地步,那种将自己希望生生剥夺的滋味凌雨晴不想再体验第二次,时至今日她想到血袍男子还是只有一个念头—杀!
往事一一浮现在凌雨晴的眼前,有多少开心就有多少酸楚,凌雨晴泪水从眼睛流出划过脸颊一滴一滴的落在了地板上,更多的是对自己夫君的思念,在别人面前表现的那么坚强的她,在往事面前却不堪一击,这么多年来她所承受的孤独与委屈又谁知道呢,又有谁了解这其中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