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有福同享
儿子四岁过了。步根发现儿子一个毛病。
儿子手上要是有好吃的食物,你试探性的要一点。他护食,不给。
一次这样,两次还是这样。连续多天还是这样。他的妈妈开始训斥。
“小东西。你这样子下去,妈妈不喜欢你了。”
儿子还小,没听明白,眼睛直盯着妈妈的脸。
华莹说:“你没听明白吗?告诉你,这叫自私。”
步根想,这不是训斥可以解决的。
护食,自私,这或许是人的天性。
但这样的天性,长大后,会是一个很大的人格缺陷。
怎么改正儿子这样的一个毛病?
步根反省儿子的生活环境,反省爸妈是不是平时给予他太多宠爱。
面对儿子这样一个毛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必须教育他,有好东西与人分享。
再给儿子好吃的东西时,步根会问,要不要给爸爸吃?
儿子先是摇头。
后来,可能是看懂了步根等待的目光。或许,步根的目光中有了乞讨的成分,可怜巴巴的样子吧。
种珏把手上的食物,往步根面前送。
步根抚摸了种珏的头发,赞赏道:“种珏就是懂事,知道有福同享。”
步印也就跟着,把手上的好吃的往步根面前送,并说:“爸爸吃。”
步根赶紧真的咬上一口。样子是张大了嘴巴,其实只是接触食物时,咬一小点。
步根吃了这一小点食物后,把儿子搂进怀里,说:“儿子真懂事。来,爸爸亲你。”
儿子被亲过后,明显的有了一种类似的自豪感。
种珏有点傻傻地,看着步根。
她也给了步根食物的,没有得到赞扬。
步根意识到了,赶紧弥补,也就给了种珏一个赞赏,“种珏是步印的姐姐。这一点上,做得很好。我很高兴。”
这样的互动做过几次后,儿子开始变被动为主动。手上有了好吃的东西,他会让步根或者华莹先咬一口,或者拿出另外的,譬如好吃的饼干,他一块,我一块。
步根装着不要。儿子就来硬的动作了。
步根越是不要,儿子越是要给我。
步根接了后,会表扬,说:“儿子,你真厉害。”
以前,特别护食的儿子,每每再有好吃的东西,会分出一份“爸爸吃”,或者“妈妈吃”。
有时,步印会把手上的食物,分给种珏一点。这,往往是种珏做在前,步印做在后。
看见两个小人儿有了这样的互动,步根不会怜惜表扬。
这样的次数多了,儿子就有了思维的定势,一种习惯性的动作,“爸爸吃”,“妈妈吃”。
儿子有了这样的习惯,起了连锁反应。他坐凳子时,一定要“爸爸坐”,“妈妈坐”。不再是他坐着,爸爸妈妈蹲着。
如果爸爸妈妈因为需要蹲着,儿子也就推开凳子,蹲下。
儿子开始学会了与爸爸妈妈有福同享了。
每当步根和儿子有这些互动时,种珏在一旁羡慕地看着。
如果华莹就在跟前,步根会说:“这丫头,天生的会疼爱人。”
华莹却是朝步根翻白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