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不能替代的(完结篇)
华莹在做早饭,下的水饺。步根已经在电脑前敲键盘,把天亮前想到的一些内容记下来。
这是步根的一个习惯,日记。
在决定要这个孩子也就是华莹怀孕起,步根专门弄了一个日记文件夹,记录下相关的。就比如,这本《为孩子婚姻痒痒》,就是在这个日记的基础上,弄出来的。
与其说,这部文字是偏纪实的小说,不如说是这个孩子育种期到幼儿期的成长实情录。
记下要敲打出来的内容后,步根端了杯子里的燕麦,蹲在厨房门口吃。
这是步根的一个习惯。
只要允许,他会蹲着吃饭。
有专家研究,蹲五分钟,等于步行一个小时。
蹲的好处,不仅仅这一点。
儿子离开饭桌,过来,告诉爸爸,说妈妈不在吃东西。
步根这就有了感觉,华莹的情绪,可能又要出问题。
或许,是妹妹家的事情,或许,是因为工作问题。
现在的工薪族,工作压力很大。
因为有一系列的改革吧,华莹有些不适应。这种不适应,反映到情绪上。
儿子第一个吃完。
步根给了儿子一个大拇指。点赞。
儿子在饭桌上曾经有的两个毛病,没了。
这是因为步根用了激励的方法。
儿子这时悄悄地告诉爸爸,“妈妈在生气呢。”
步根一笑,抚了儿子的头,说:“去阳台上温习唐诗。”
华莹吃完,对步根说:“我带儿子,去妈妈那。由妈妈带孩子。”
步根反对。
“不行。眼看着,儿子就要上小学。我们还需要一些时间,规范他一些行为。”
步根至所以要这样说,是因为老人家溺爱孩子。
“疫情初期,你们回去过春节,后来,封闭管理,你们回不来。有一个半月吧。回来后,你也看出来,儿子有了不少毛病。”
步根例举了,疫情前期,去娘家,孩子回来后,一身坏习惯。睡懒觉,挑食,知识欠缺,怕学唐诗。
因为,华莹的教育方法有问题,处罚式的。
孩子发现,不学习,不挨打。学习错了,反而挨打。
华莹看了步根。
步根又说:“还是送幼儿园。这四五个月,儿子一个人玩,我们陪他出去的时间,太少了吧。”
这是实话。
做爸爸妈妈的有过分工。只要是双休日,上午,华莹带儿子下楼去。下午,步根陪儿子下去。
华莹虽然带儿子下去,却限制不少,不许玩这个,不许玩那个。很少有出去回来儿子不哭的。
步根陪儿子下去,玩的内容就多了不少。
或许,这就是爸爸妈妈有角色上的不同,决定了儿子玩的内容。
“幼儿园,就不去了。”华莹认为,有家长的建议是对的。去到幼儿园,要是弄上毛病,麻烦大了。
因为这是疫情期间,弄上病,治疗,要一大笔钱。
他们现在的收入,很是有限。华莹打算把儿子送外婆照顾,就是想步根出去工作。写作,虽然有稿费,但不稳定。或多或少,华莹觉得不踏实。
步根不同意华莹的这个安排,是因为儿子需要玩伴,需要幼儿园的生活。这是爸爸妈妈不能替代的。
至于生活费用,步根保证自己会努力。
“面包会有的。生活会一天比一天好起来。”步根脸上笑笑地。但他的心里,却有压了一垛铅样的沉重。
生活有压力,不可能逃避。
因为,这就是生活。尤其是小人儿的家庭。
步根有思想准备,抚养和培养一个孩子,做父母的,任重道远。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