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章关上眼睛
步根补录的,是这只便盆,给儿子带来了语言方面的成长。儿子推进这只便盆,到了熟练的程度,步子也就快起来。
步根怕他摔倒,就不时的叮嘱一句:“不急,不急。”
小人儿竟然就学上了,嘴里也就嘀咕:“不急、不急。”
步根乐了。
这可是儿子会说的第三句话。
第一句自然是“妈妈”。
第二句是“爸爸”。
步根想教会儿子更多的话。因为儿子还在使用推行器,步根因地施教,就有了第四句:“慢慢地。不急,不急。”
儿子脚下快快地,没有跟着复述“慢慢的”,却记住了“不急,不急。”
次日,在儿子睡觉起床穿衣服时,步根想教他新的说法。
“起床啦。”
儿子在步根怀里,扭头看了步根一眼,没接步根的话,没学习。他回过脸去。
步根继续给他穿衣服。
突然的,儿子嘴里冒出一句:“爸爸不急”。
天啦。步根先是一愣,后就乐了。这小子,神奇啊。他居然知道步根的想法,竟然有这样安慰的句子。
接下来的日子,儿子学习语言,有了突飞猛进的速度。
只是,儿子有时犯糊涂?
昨天,他还叫步根“爸爸”,改日了,叫步根“大大”。
步根给予了纠正:“不是大大,是爸爸。”
儿子丝毫不含糊的坚持:“大大。”
步根耐心纠正:“爸爸。”
“大大”
“爸爸。”
“大大。”
“爸爸。”
“大大。”
步根崩溃。
在步根这个地方,小环境也好,大环境也好,父亲的口语一律被叫成“爸爸”。儿子怎么会改变了这个称呼。
知道问题出在哪了。
楼下有一户人家,来了一个亲戚,有一个年龄同步印差不多大的小人儿。
那个小人儿叫他的爸爸为“大大”。
步根不太认可这个叫法。感觉上,挺别扭。
为了这个称呼,步根和儿子之间一而再,再而三的较劲,纠正和被纠正,竟然没有完美的结果。以至步根想向这小子妥协。
步根在补录时,又想到儿子创造出来的句子。
那是某天,儿子拿一本书,念:“太阳轻轻地出来了。”
儿子肯定不认识字。但儿子那个样子,就像认识字一样的认真。
步根惊讶。
太阳轻轻地出来了。
速度有。重量也有。
用轻轻的,太妙了。
又一天,儿子又出经典句子。
“这里的月亮,是的鼻子的。”
哈,对弦月的描述很形象啊。
儿子掌握的词汇量小,却能把有限的词用到极致。
这不,儿子用一双小手蒙住眼睛,说:“关上了。”
当妈妈的赶紧纠正,说:“眼睛闭上了,不是关上。”
步根认为华莹的纠正并不正确。当时没说。事后,儿子不在面前时,步根说了妻子。
“儿子的表述十分生动。类似这样的表述,最好不要纠正。”
华莹看着步根。